-
-
-
-
清代文字学家 王筠王筠(1784—1854),字贯山,又字伯坚,号友,清代文字学家,景芝镇宋官疃村人。1821年(清道光元年)中举人,1844年(清道光二十四年)授山西省乡宁县知县,后代理徐沟、曲沃知县。任职期间为政清廉,勤于政事,讼至立判,卓有政绩。王筠少而好学,喜爱研究小篆与大篆文字。年纪稍长,即博览群书,经史。一生中,尤其喜爱研究说文之学。他精心研究了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和段玉裁、桂馥的说文著作。他不仅评论了前人著作的优劣,而且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文字之奥,无过形、音、义三端。古人之造字也,正名百物,以义为本,而音从之,于是乎有形。后人之识字也,由形以求其音,由音以考其意,而文字
-
-
-
-
-
-
-
-
作为人口大省,20世纪的山东,出了许多杰出的历史学家。这些历史学家当中,最有名的自然是傅斯年。他的讨宋子文、孔祥熙的政论檄文,直接导致了宋子文的下台。宋朝文人苏东坡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曾用“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称许韩愈,用这句话来形容傅斯年,也恰如其分。傅斯年之外,历史学家赵俪生也是一位很有成绩的历史学家,学术之外,他为人处世的故事也让人津津乐道。赵俪生原籍山东安丘,隶属潍坊,生于1917年,当时,他的山东老乡傅斯年刚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弄潮儿。赵俪生家境贫寒,幸好那时候的农村与城市可以自由流动,在他10岁那年,为了生计,他的母亲带他逃荒,来到了青岛。在青岛,赵
-
-
清朝阁老 刘正宗 刘正宗(1594—1661),字可宗,号宪石,赐号中轩,清朝阁老,兴安街道城里人。生于书香门第。1625年县岁试第一,1627年乡试中举人。1628年(明崇祯元年)中进士。历任真定府司理、翰林院编修、东宫讲读官、侍讲、礼部会试副主考。1644年(清顺治元年)为避战乱,携眷南下金陵。1645年5月清兵破金陵后,携眷回归故里。清朝定都北京后启用明朝旧臣。刘正宗屡接诏书,于1646年(清顺治三年)正月,应诏到北京上任。历任内翰林国史院编修、礼部会试副主考官、侍讲学士、内翰林国史院侍讲学士、秘书院掌院学士、吏部右侍郎、翰林弘文院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1657年一品考绩期满,升少傅兼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