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历史人物介绍2
华阴历史人物介绍2
重镇推荐
世界地名
A级名录
中国游
环球旅行
全国特产
名人大全
推荐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长三角十大古镇
陕西文化旅游名镇
广东四小虎
中国最富20座中小城市
成都市重镇
新疆重镇
宁夏重镇
青海省重镇
甘肃省重镇
陕西省重镇
西藏重镇
云南省重镇
推荐
亚洲
日本
韩国
泰国
马来西亚
越南
印度
伊郎
马尔代夫
欧洲
德国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英国
瑞典
比利时
美洲
加拿大
大洋洲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柬埔寨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埃及
乌克兰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
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合阳县
大荔
华阴
潼关县
蒲城县
富平县
华州区
韩城
临渭区
白水县
澄城县
华阴景点
华阴特产
华阴地名网
[手机版]
【CTRL+D 收藏备用】
杨达
[
隋
]
(
550
~
612
)
杨达(550~612年),字士达,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文帝杨坚的族子,观德王杨雄之弟。初仕北周官仪同、内史下大夫。杨坚称帝,拜为给事黄门侍郎,进爵子。当时,吐谷浑扰边,杨坚命杨达为司马,上柱国元谐为元帅,一同出兵征讨。还师后,即命杨达兼任吏部侍郎,加开府。一年后,又转为内史侍郎,出任鄯、郑、赵三州刺史。杨达在任期间,励精图治,甚有能名。隋灭陈统一全国后,杨坚考核天下牧宰,达为第一,擢升工部尚书,加位上开府。仁寿二年(602)九
杨文纪
[
隋
]
(
545
~
603
)
杨文纪(约545~603年),字温范,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大司徒杨素的从叔父。北周时袭爵华山郡公。初任右侍上士,后历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安州总管长史等职。在迎接陈朝降将李瑗时,与陈将周法尚相遇,两军交战,杨文纪击退周法尚军,以功进为开府,升虞部下大夫。杨坚任丞相,杨文纪为汾阴县公,曾随梁睿讨伐过王谦叛乱,授上大将军。后任资州(今四川资中)刺史,宗正少卿。不久坐事除名免官。几年后恢复了爵位,拜为熊州(今河南宜阳县西)刺史、改封
杨文思
[
隋
]
(
538
~
607
)
杨文思(约538~607年),字温才,弘农华阴(治今陕西华阴)人。大司徒杨素的从叔父。父亲杨宽,曾任过西魏的左仆射和北周小冢宰。杨文思11岁拜北周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后因父功封为新丰县子。北周天和年间,担任武都(今甘肃武都)太守,十姓獠反叛时,他率兵讨平,转任为翼州(今河北翼县)长史。以后又先后平定过党项羌族及资中、武康、隆山诸獠及东山獠的叛乱。又从周武帝攻拔晋州,以勋授上仪同三司,改封永宁县公。还随清河公宇文神举前去平定寿
杨雄
[
隋
]
(
531
~
611
)
杨雄(531~611年),初名惠,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杨坚族子。父杨绍,北周时曾任八州刺史,封傥城县公,被赐姓叱吕引氏(一作叱利氏)。周武帝见杨雄很有气度,任他为太子司旅下大夫。平卫王直叛乱有功,进位上仪同,封武阳县公,迁右司卫上大夫。大象年间,进爵邗国公。杨坚任丞相,杨雄因密告雍州(今山西永济)牧毕王贤谋反,授柱国、雍州牧。后进位上柱国。杨坚称帝,他任左卫将军兼宗正卿。不久迁右卫大将军,开始参与朝政。开皇元年(581)五月,进封
杨异
[
隋
]
(
528
~
590
)
杨异(约528~590年),字文殊。弘农华阴(治今陕西华阴市)人。祖父杨钧,魏时-。父杨俭,任过侍中。杨异相貌俊美,天资聪颖,胸有-。9岁丧父,他闭门不出,发奋苦读,涉猎群籍,博采众长。周闵帝闻知,让他做了宁都(治今陕西紫阳县安家河)太守。在任甚有能名。不久受爵昌乐县子,后因立军功升为侯爵。北周末年,杨异在济州(今山东茌平县)做官。杨坚称帝,拜他为宗正少卿,加上开府。当时,蜀王杨秀镇守益州(治今四川成都),朝廷选拔贤能,杨异因博学多才,
燕荣
[
隋
]
(?~
603
)
燕荣(?~603年),字贵公,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其父燕偘,为北周大将军。燕荣自幼性情刚烈严酷,相貌凶猛,且有一身好武艺,人们见他都非常害怕。北周时燕荣曾做过内侍上士。跟随过周武帝讨齐,并因功授为开府仪同三司,封高邑县公。杨坚称帝,燕荣进位为大将军,改封落丛郡公,拜晋州(今山西临汾市西南)刺史。河间王杨弘剿讨突厥时,燕荣随征,拜为上柱国。开皇三年(583)六月,迁为青州(今四川眉山县)总管。在任期间,选州中力大之人做本州的伍伯,负
杨绍
[
南北朝
]
(?~
572
)
杨绍(?~572年),字子安,北周将领,弘农华阴县(今陕西华阴市)人。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祖父、父亲在后魏朝担任过镇将郡守。杨绍青年时期就跟随父辈出入军旅,屡经战阵。由于多次立下战功,孝庄帝永安中被授予广武将军、屯骑校尉、直荡别将,封饶阳县开国伯,食邑300户。节闵帝普泰初年(531),被加授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孝武帝太昌元年(532),迁为卫将军、右光禄大夫,晋爵冠军县开国公,食邑500户。后魏政权0,孝武帝西迁关中,在长安建立西
杨俭
[
南北朝
]
(?~
542
)
杨俭(?~542年),字景则,西魏朝大臣。弘农华阴县(今陕西华阴市)人。北魏宣武帝正始年间(504~508)初仕为侍御史,后迁为员外散骑侍郎。孝明帝孝昌年间除顿丘太守,未到职,时值关中发生莫折念生和万俟丑奴领导的大起义,他奉命随北海王元颢进军关中镇压义军。孝庄帝建义元年(528),兼给事黄门侍郎、左将军、太府少卿。永安二年(529)四月,元颢在梁武帝支持下,率兵攻入洛阳,孝庄帝北逃,杨俭被元颢授抚军将军。八月,元颢失败,庄帝返京,杨俭被
徐遵明
[
南北朝
]
(
475
~
529
)
徐遵明(475~529年),字子判,北魏时经学家。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他幼年家贫,嗜学。17岁时随同乡人去山西求学。到达上党(今山西长治市),投拜王聪为师,学《毛诗》、《尚书》、《礼记》。之后,北到燕、赵,投张吾贵门下求学。仅过了数月,他认为张吾贵讲授的不合自己心意,便离开张吾贵,北上范阳(即今北京市一带),拜孙买德为师。学了一年,他又欲离去。同学田猛略对他说:你几次拜师求学,总是半途而离弃,恐怕难以学好?他说:我认为求学固然要投拜
杨播
[
南北朝
]
(?~
513
)
杨播(?~513年),字元休,北魏大臣。魏孝文帝拓跋宏令改字“延庆”。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出身于一个世代官僚的家庭。当鲜卑族拓跋珪在平城(今山西大同市)建立魏国(史称北魏)时,杨播的曾祖父杨珍就投靠了拓跋氏统治者。尔后,他的祖父、父亲均仕北魏政权,历任太守等要职,受封公侯爵位。杨播的母亲王氏又是文明太后冯氏的外姑,所以,杨播的兄弟、子侄及族孙几十人先后在北魏朝廷做官,直到北魏王朝末期,约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杨家一直是显贵之家。杨播
杨敷
[
南北朝
]
(?~
571
)
杨敷(?~571年),宇文衍,北周朝将领。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北魏孝庄帝建义元年(528),承袭其祖父杨钧的临贞县伯爵位,食邑四百户,除员外羽林监。北魏朝廷0,孝武帝西迁关中建立西魏,他随孝武帝入长安。大统元年(535),拜奉车都尉。后历任祠部郎中、大丞相府墨曹参军、帅都督、平东将军、太中大夫。魏恭帝二年(555),迁任廷尉少卿。他主持刑法公允,为时人称颂。557年,西魏周公宇文觉取代西魏政权,建立北周,杨敷晋爵为侯,食邑增至8
刘志
[
南北朝
]
(?~
570
)
刘志(?~570年),北周大臣。原名“思”,宇文泰命改名“志”。祖籍弘农华阴县(今陕西华阴市),417~418年间,他的高祖父刘隆因避战乱,迁居到汝颍(泛指今汝河、颍水流域,具体地址不详)。刘志少年好学,博览群书,既通儒学,又有武略。北魏正光年间(520~525),朝廷以明经征拜他为国子监助教,除行台郎中。永安元年(528),加授宣威将军头衔,任给事中。永熙二年(533),除安北将军、银青光禄大夫、广州(故治在今河南鲁山县)别驾。这时,
杨宽
[
南北朝
]
(?~
561
)
杨宽(?~561年),字景仁(《北史》作蒙仁),西魏、北周朝大臣。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他少年习文,亦爱好练武。20岁时,被除奉朝请。孝明帝元诩神龟末年,他的父亲杨钧出任恒州刺史(治所在今山西大同市),他要求随父赴边镇立功,被改授将军、高阙戍主。正光元年(520)九月,奉命护送朝使陆希道等去迎接茹茹(亦称蠕蠕,即柔然,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以北)酋长阿那环归魏,以功拜为行台郎中。528年,孝庄帝元子攸即位。杨宽原与元子攸有交情,被拜为通
杨愔
[
南北朝
]
(
511
~
560
)
杨愔(511~560年),字遵彦,小名秦王。南北朝时期北齐大臣。公元511年他出生于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一个贵族官僚之家,祖辈在拓跋氏立国时就投靠了鲜卑贵族统治者,在北魏王朝世代为官。父亲杨津在魏孝庄帝时位居司空。杨愔生性颖悟,6岁开始读书,11岁时已通《诗》、《易》、《左氏春秋》。北魏孝明帝正光中,他随父到了并州(治所在今山西太原市),在晋阳(在今山西太原市)以西的悬瓮山(亦名龙山,或称汲瓮山、结绌山,在太原西南10里)读书。孝昌
杨逸
[
南北朝
]
(
499
~
530
)
杨逸(499~530年),字遵道,北魏末年地方官吏。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杨津之子。其家族是北魏拓跋氏皇室的外戚,世代为贵族大地主。他初以门荫入仕,任员外散骑侍郎,赐爵华阴男。武泰元年(528)二月,孝明帝元诩卒,长乐王元子攸与尔朱荣暗中勾结争夺皇位。当元子攸乘黑夜北渡黄河在河阳(黄河北,河南孟县西)与尔朱荣会面时,杨逸独往陪侍元子攸数日,昼夜不离左右。四月,元子攸在尔朱荣支持下渡河返回洛阳,当了皇帝,即孝庄帝。杨逸因陪侍有功,被
杨侃
[
南北朝
]
(
487
~
531
)
杨侃(约487~531年),字士业。北魏末年大臣,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他出身于世代显贵之家,权势显赫,父兄叔侄同时在北魏做官,唯他不愿急于出仕,在家读书习画,以琴棋为乐。他的父亲、华州刺史杨播死后约四年时间(516~517),他承袭了父华阴伯的爵位。此时杨侃31岁,初任汝南王元悦的骑兵参军,后转任扬州刺史长孙承业的参军、统军之职。魏孝明帝拓跋诩正光五年(524),杨侃的叔父杨椿任雍州刺史(治所在今西安市西北汉长安城)。这一年夏天
杨昱
[
南北朝
]
(?~
531
)
杨昱(?~531年),字元略,北魏大臣。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其家在北魏朝久为大官僚大地主之家,父曾官至太保。他依靠门荫入仕,初为广平王元怀的左常侍。当时,广平王和京兆王骄横不法,常出外打猎,残害百姓,杨昱曾多次规劝。正始中(504~508),宣武皇帝下诏,命御史中尉崔亮查办二王部属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事实,多数人被惩处,唯杨昱因对广平王进行过劝谏免于处分,被除为太学博士、员外散骑侍郎。延昌三年(514),以本官兼太子詹事丞,为宫臣
杨津
[
南北朝
]
(
469
~
531
)
杨津(469~531年),字延祚,北魏大臣。魏孝文帝令改字“罗汉”。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杨播之弟。由于他家是拓跋氏皇室的外戚,所以,当杨津11岁就被引入后宫,侍奉文明太后,授侍御中散。当时,孝文帝拓跋宏年幼,由文明太后临朝执政。她喜欢杨津相貌端庄,知礼义,就擢升为符玺郎中。杨津生性聪明,在宫中行为谨慎,口守机密,很少与亲友接触,且不趋附权贵。司徒冯诞原与杨津相交,这时,他也有意与冯疏远。后来以振威将军头衔,领监曹奏事令,再迁太子
杨椿
[
南北朝
]
(
455
~
531
)
杨椿(455~531年),字仲考,北魏大臣。魏孝文帝拓跋宏命他改字为延寿。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曾祖父杨珍在道武帝拓跋珪时任过上谷郡(故治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南桑干河岸)太守。祖父、父亲均仕魏,担任太守之职。杨椿出身名门,依靠门第入仕,初拜中散,管理皇帝的御马房,后迁内给事,与其兄杨播同侍宫中。后来出任中都曹(魏设有内、中、外三都大官),专管刑狱事务。他处事小心谨慎,查办比较公正,受到孝文帝的赏识,转任宫舆曹少卿,加给事中。后来,孝文
杨恽
[
汉
]
(?~
前54
)
杨恽(?~前54年),字子幼,西汉太臣,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史学家司马迁的外孙。是他在司马迁死后二十多年将司马迁的《太史公书》即《史记》书稿公诸于世。他幼习文史学,尤喜谈《太史公书》,以文才著称,并结交儒生。宣帝时为郎,后升左曹。霍氏谋反,恽首先告发,因功封平通侯,任中郎将。后官至诸吏光禄勋,成了皇帝的近臣。杨恽为官清廉,且有改革精神。任中郎将时,他力排众议、改革弊政,曾使朝廷宫殿以内气象为之一新。按当时习惯,任郎官要花钱置买鞍马
[上一页]
[第1页]
[2]
[3]
[4]
[5]
[最后一页]
[下一页]
热门推荐
人物专题
人物分类
按出生时间
按去世时间
按姓氏
电视剧
电影
大学人物
历史事件
成语典故
词牌名
女性人物
今日关注
南宋四元帅
栗姓名人堂
现代三圣
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演员表
西北大学
电视剧《我的父亲我的兵》演员表
真姓名人堂
2015福布斯富豪榜(大陆地区)
电影《28岁未成年》演员表
电视剧《神犬奇兵》演员表
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演员表
喻姓名人堂
成语【不合时宜】典故及主人公介绍
兴姓名人堂
历史事件_东兴之战 相关人物介绍
电视剧《因为爱情有幸福》演员表
电视剧《拐个皇帝回现代》演员表
历史事件_官渡之战 相关人物介绍
电视剧《花火》演员表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
电影《陆垚知马俐》演员表
电视剧《幸福在一起》演员表
钱姓名人堂
令姓名人堂
青姓名人堂
电视剧《归去来》演员表
成都武侯祠文臣廊14武将
中国古代十大太监
康熙四大辅政大臣
电视剧《男人帮》演员表
祖姓名人堂
电视剧《绝爱》演员表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十大大将
秋姓名人堂
夏侯姓名人堂
中国历代著名画家介绍
电视剧《神雕侠侣黄晓明版》演员表
清朝历任甘肃巡抚
电视剧《上书房》演员表
纳姓名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