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德润 (1877~1926)又名道全,字子修,陈家坝乡孔家湾村人。幼年好学,攻读诗书,善书好画,清宣统元年(1909)中拔贡。为人忠厚,待人宽恕,好施舍,办义学,修桥梁,人称“郑善人”。据民国《续修陕西通志稿》载:“清宣统年间,拔贡生郑德润为陈家坝渡口捐建渡船一只”。民国8年(1919)以前陈家坝地区无学校,郑用四亩地家中的街房6间自费筹办“养正学庄”,私资聘师,收学生60多人,时达7年。郑还投资粮食、资金、雇请匠人,在陈家坝与四亩地交界处的三河沟口修桥1座,桥上建亭3间。民国11年3月(1922),李任民团团头。外地一股变兵过四亩地,打死当地民团29人,郑捐资为死者买棺木、衣服安葬,为死者
-
李起翔 (1863~1947)字孟翱,佛坪县东岳殿乡王家湾村人。年少时读书习武,擅诗词绘画,为清末武秀才。后学医,兴办药铺,拜陈某为师。精于叶氏温热经纬、吴氏瘟病。行医汉中、洋县、西安、周至等地,被称为“李神仙”。一患者大小便不通,六天未喝水吃饭,腹胀如鼓,生命垂危。李嘱患者家属烧开水一锅,取紫苏一大把煎汤,用大脚盆盛紫苏汤,盆上置靠背椅,扶患者坐其上,用竹席围盆,外覆被单;患者呻吟急促,突然声音渐微,汗水如雨,小便始出,急欲大便。“二便”既通,想吃稀饭,有人问:“大便实,硝黄不能通,紫苏水何以能通?”李答:“二便不通,责之肺气不宜,紫苏辛温发汗力强,以芳香之气速走经络。肺生皮毛,汗出则肺气已
-
-
程发刚 (1964~1983),男,本县西岔河乡彭家沟村人,民兵。1983年3月6日下午4时,程正帮助村民盖房,突然发现上湾西坡山林起火,立即翻过两座山梁,冲向着火山林,奋力用树枝扑打山火。烈火烧燃他的头发、眉毛、衣服,仍坚持开挖断火路。此时群众赶到,扑灭了山火,保住了大片山林。扑火中,程发刚被烈火大面积烧伤,送往县医院抢救,因烧伤过重牺牲,时年19岁。1983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授予程发刚“革命烈士”称号;共青团陕西省委追认程为“新长征突击手标兵”;陕西省军区授予他“护林英雄”。1983年9月28日,陕西省人民政府、中国人民解放军陕西省军区在佛坪县召开程发刚烈士命名表彰大会。
-
李鸿彝 (1917~1987),字敬清,女,本县袁家庄人。佛坪县模范小学第一期毕业,汉中女子师范肄业。民国26(1937)年,捐袁家庄私房7间,自筹资金、校具、聘请教师,创办紫葭女子小学。31年(1942)任县教育科督学,常下乡督察学校教育。34年(1945)捐包谷8石(折2000公斤)资助教育事业。抗日战争时期,李组织男女青年50多人,办抗日救国宣传训练班,宣传抗日救国,教唱《救亡歌》,下乡宣传,并倡导妇女放脚。1985年,全县开展集资办学活动,李已68岁,在袁家庄摆小摊卖葵花籽,捐资30元办学。
-
李国藩 (1892~1975)字翰频,本县西岔河乡张大夫沟口人。自幼随父李廷元学中医,并拜王崇泰、张福寿为师。行医于宁陕、洋县、佛坪等地。如有请其治病者,不论晴天雨天,白天黑夜,不惧山高路远,即刻前往;不收诊费、谢礼。精于脉诀,尤擅长妇科、小儿科和小儿推拿。民国31年(1942),陈家坝乡孔家湾村幼儿陈世弟患惊风,四肢抽搐。李用鲜金竹两节,内节打通,放于炭火上,以碗承接竹沥,加朱砂连服数次即愈。1956年,李被选为佛坪县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8年当选为县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人民委员会委员。“文革”期间受到破孩,停止行医三年;1975年8月14日,冒雨到三教殿出诊,返回时滑倒坡下
-
李起江 (1879~1931),字雪坡,本县袁家庄人,20岁中秀才,善书法、雕刻。民国10年至17年(1921~1928)佛坪常遭土匪抢掠,李筹建民团,任团总。14年(1925),任朝举率匪众1000余人驻袁家庄,抢劫烧杀,烧毁郭家坝杜家台、陈家坝等地民房200余间,并将李起江关押。李半夜逃出,到汉中请派员来佛,以招安为名,诱任到汉中枪决。15年(1926),由四川窜来王栋才匪部约五六百人,到袁家庄后,被李收编。同年由宁陕窜来刘长柏匪部,驻扎四亩地、蒲河一带,奸虏烧杀。李派王栋才率兵歼灭,刘匪被击毙,余匪逃散。嗣后,王栋才欲再度为匪,被李处决。
-
李起荃 (1870~1947),字熏琴,号八亩老农,本县袁家庄人。清宣统元年(1909)中拔贡。二年(1910)被委任重庆州知州,因母丧未赴任。民国初年,李在家经商,收售山货,开设药店。20年(1931)后,先后任县教育局长、县财务委员会主任、财政科长、县抗日救国捐献委员会主任等职。33年(1944)任佛坪县临时参议会参议长,次年任佛坪县参议会参议长。21年(1932),李任教育局长时,将袁家庄私产街房捐出,将县立袁家庄模范小学从塘湾迁入。并捐稻谷10石,资助教育事业。民国18年(1929)续编《佛坪县志》,手稿既成,惜于1952年土改时被烧毁。
-
李起颐 (1873~1922)字铁侯,本县陈家坝乡杜家台人。李幼时,赋性聪颖,好读书。19岁中秀才,24岁中贡生。善书法,常有慕名求其书字者。光绪二十五年(1899)赴西安参加科举考试未中。到北京,经友人陈少端(安康人,在清户部任职)介绍于满族子弟学校任汉学教员;次年,时值八国联军入侵,遂回故乡。曾自书对联-:“水镜村庄陶令宅,香山乐府放翁诗”。钻研历代名人遗著,分类抄集,著有《静观山房文集》。十余年,抄集20余册,拟刻印,后因胃病突发去世,未及刊印,而遭火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