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陈健民(1904—) 美国佛教协会主席,爱国佛学家。湖南省攸县人,1904年10月18日出生于攸县城西衔。其父陈震南乐善好施,常念佛放生。其家与谭震林家是邻居。大革命失败后,谭父被国民党杀害,其父不怕受牵连,慨然出钱安葬。他早年就读湖南省立一师。其时,同乡好友余来(大革命时期任中共攸县支部第一任支部书记)与他过从甚密,经常听毛泽东、何叔衡等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演讲,并参加社会革命活动,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职于一师附小。1927年5月马日事变
-
-
-
-
谭云山(1898-1983) 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院长。湖南省茶陵县人,1898年出生于茶陵县下东乡长乐村一书香之家。1904年,其父母先后亡故,家道衰败。幼年幸得当地绅士彭勿仁相助,得以进私塾读诗书。后考入茶陵县立高级小学,接受新式教育,改原名启秀为云山,励己奋进。高小毕业后,邀好友赴省城求学,就读长沙城南书院。1915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他积极参加进步活动,加入毛泽东等创建的新民学会和文化书社。还为首组织了文学团体新文学
-
黎澍 (1912-1988)中国社科院近代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历史学家。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12年生于醴陵县茶山岭乡。1935年,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读书,参加了一二九爱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创办抗日刊物《火线下》。后在长沙筹办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任总。1940年,受组织委派,先后在桂林、香港任国新通讯社经理。1943年,任成都《华西日报》主笔,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民
-
-
张德粹(1900-1987) 农业经济学家。湖南省攸县人,1900年生于攸县。长沙岳云中学毕业后,考入南京大学。1927年大学毕业后回湖南从事教学工作,执教于岳云中学。所编写的中学化学教科书在湖南各中学使用,享有一定的声望。1935年以后,到丹麦皇家农学院、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专攻农业经济,曾赴德国、法国、瑞典等国家考察农业生产科技。1937年毕业于威尔斯大学,获硕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毅然回国从事教育,历任西北农学院农业经济系
-
-
-
-
刘佛年(1914—2001) 华东师范大学校长,教育家,哲学家。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14年4月出生在醴陵县大林乡一个书香之家。1929年从长沙明德中学毕业,考入武汉大学预科,两年后进入本科,1935年毕业,又考入广州学海书院。1937年出国留学,先后在英国伦敦大学、剑桥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攻读研究生,撰写了关于古希腊哲学和古代中国哲学中辩证法的比较的论文。他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参加了两国共产党及英国左派书社组织的一些活动。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