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陈明仁(1903-1974)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五十五军军长,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03年4月7日出生于醴陵县洪源乡洪源村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夏考入广州军政部讲武学校,不久即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1925年毕业后到国民党部队任职24年,由见习排长升为华中“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官。1949年8月率部起义,“毅然脱离伪府,参加人民革命”。此后,率部在广西剿匪、清匪反霸,在广东湛江海防布防、守卫祖国南大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建设作出了贡献。1924年春,他冲破家庭的阻挠,奔赴广州入孙中山大元帅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第一队学习,9月转入黄埔军官学校第六队。1
-
-
程潜(1882-1968)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副主席,湖南省省长。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字颂云,1882年3月31日出生于醴陵县官庄乡长连冲一户耕读之家。16岁考取秀才。1899年入长沙城南书院,次年考取岳麓书院正课生。因愤于国事日弱,内忧外患,萌发救国救民思想,于1903年弃文习武,考入湖南武备学堂。1师4年8月保送赴日,先后就读日本振武学校、陆军士官学校炮兵科第六期。在民族危机日重情形下,追随孙中山进行民族民主革命,于1905年8月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1908年12月受同盟会东京本部委派回国,任同盟会长江上游联络员并赴四川训练新军。1910年冬任四川陆军第十七镇正参谋官
-
-
宋时轮(1907—1991)中共中央顾委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军事科学院院长。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07年9月出生于醴陵县枫林市乡一户贫苦农家。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1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9年任萍醴游击队队长,后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从1930年起,历任莲花县苏维埃政府军事部长、湘赣红军学校第四分校校长、红三十五军参谋长、独立第三师师长、红二十一军参谋长兼第六十一师师长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第二至五次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冬到达陕北后,任红十五军团作战科科长、红三十军、二十八军军长,率部参加了东征阎锡山和西讨马鸿
-
李立三(1899-1967)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长,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原名李隆郅,1899年11月18日出生于醴陵县阳三石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先后就读醴陵渌江中学、长沙长郡中学和广益中学。经罗章龙介绍,响应“二十八画生”征友启事,与毛泽东会见。中学毕业后入程潜护-中当兵。1919年9月赴法国勤工俭学,积极参加留法学生的-。1921年春,同赵世炎、陈公培、刘伯坚等酝酿建立共产主义同盟,组织劳动学会和勤工俭学学会,成立华工组合书记部,为华工谋福利。同年10月,参与领导留法学生进驻里昂中法大学的斗争,被法国当局遣送回国。12月中旬,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
-
-
-
郭鹏(1906——1977)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兰州军区副司令员。 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06年出生于醴陵县黄赖嘴镇一个贫苦家庭。1927年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随所在的红十六军第九师转战湘鄂赣苏区,在反“围剿”作战中屡立战功,由班长递升为营长。1934年8月随红六军团西征,参加了创建湘鄂川黔革0据地的斗争,战绩卓著,先后晋升为红六军团十七师五十团团长、红二军团第六师师长。1935年11月,随红二、六军团长征。在云南镇雄县境奎乡,奉命率六师急行军50里,赶到六甲阻击从湖南一直追击红军的樊松甫纵队,多次打退敌军的疯狂猛扑,保证了全军
-
-
李谦(1900-1931) 红七军第二十师师长,革命烈士。 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 又名李隆光,1900年出生于醴陵县城北阳三石一个破落地主家庭。7岁入学,12岁高小毕业。在县立中学读书时,与蔡申熙、左权、张际春等同学一起,受到进步思想熏陶,逐步走上革命道路。1923年,全国掀起-运动, 醴陵县城成立了湖南外交后援会醴陵分会,他与蔡申熙等进步同学去阳三石火车站查禁日货。同年秋天,与左权、蔡申熙等30多名同学成立社会问题研究社,主办《前进》周刊,-讨论社会问题,向人民群众传播马列主义。1924年1月考入广州陆军讲武学堂,9月初转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经蒋先云等介绍,加入青年军
-
-
-
黎澍 (1912-1988)中国社科院近代历史研究所副所长,历史学家。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12年生于醴陵县茶山岭乡。1935年,在北平大学法商学院读书,参加了一二九爱国-。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9年创办抗日刊物《火线下》。后在长沙筹办中共湖南省委机关报《观察日报》,任总。1940年,受组织委派,先后在桂林、香港任国新通讯社经理。1943年,任成都《华西日报》主笔,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反对国民党的--,唤起民众一致抗日。1945年11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文萃》周刊,参与领导反饥饿、反破孩、反内战-,团结一批文化界人士技人-,
-
王芃生(1893-1946) 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将主任,国民政府交通部次长,日本问题研究专家。 湖南省醴陵县(今株洲市)人,1893年1月17日出生于醴陵县北乡七里山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少年就读醴陵县立高等小学、湖南瓷业学堂。1910年考入长沙湖南陆军小学,加入同盟会,投身反清革命活动,参加过长沙新军起义。1912年2月入陆军军需学校学习,9月加入中国国民党。因对日本发生浓厚兴趣,改习日文,阅读有关日本情况的图书史料,开始研究日本问题。 1916年至1921年两次东渡日本留学,就读于日本陆军经理学校和东京帝国大学经济学部, 1921年秋,美国发起召开华盛顿会议
-
-
宁调元(1883-1913)同盟会早期会员,辛亥革命志士。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883年出生于一个书香之家。早年就读渌江书院,学习训诂、考据。1903年考入长沙明德学堂第一期速成师范班。受教师黄兴、周震鳞等思想影响,加入革命团体“大成会”、“华兴会”。1904年10月参与筹划长沙起义失败后,回到醴陵,倡办渌江中学。1905年夏赴日本早稻田大学学法学。因参与反对日本政府颁布《清国留学生取缔规则》的斗争,毅然回到国内,以示抗议。1906年2月,与姚宏业等在上海创办“中国公学”,接纳归国留学生。不久回湘,主持渌江中学校务,暗中则与洪江会首领龚春台等联络,积极从事反清革命活动。同年夏,加入中国
-
张子意(1904-1981) 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中央纪委常委。湖南省醴陵县(今醴陵市)人,1904年9月出生于自醴陵县石亭镇一个贫寒农家。1917年入长沙长郡中学,毕业后回乡任教。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农-动,当选为农民协会委员长。马日事变后,参加10万工农武装攻打长沙战斗,任醴陵农军第一路指挥。1927年9月参加醴陵秋收-,任中共醴陵县委委员兼北二区区委书记。醴陵工农革命军第一团成立后,任副团长。1928年春,两次参加醒陵年关-,后转战湘西,任中共益阳县委书记、中共湘西特委特派员。1931年冬,进入湘赣革0据地,先后任中共湘赣省委常委、组织部长、宣传部长、白区工作部长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