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嘉会(1874~1945),字宏斋,号凤光,湘阴县界头铺镇人。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入日本东京法政大学深造,与黄兴交笃,加入华兴会,后转为同盟会。归国后热衷于“教育救国”,在长沙首创湖南法政专门学校,并任中路师范学堂教务长。三十二年去北京任法政学堂提调,暗中与黄兴联系,发展革命力量,参加南北议和。孙中山当选民国临时大总统时,他任陆军部军法局局长。民国1年任南京留守府秘书长,并当选为国会议员。9月,随黄兴赴京与袁世凯会谈,他发现袁
-
万黄裳(1870~1943),字云阶,号石夫,湘阴县安静乡人。清代秀才,曾设馆授徒于家乡。宣统元年(1909)加入同盟会,参加武昌起义,深得革命党领导人朱执信赏识,推荐他任上杭县知事和建都道尹。继任粤闽-备第一统领兼筹饷总局局长、湖汕盐运使等职。袁世凯称帝时,密令捕万,被迫潜往日本,在孙中山的中华革命党军事部工作。回国后任孙中山秘书及大元帅府秘书长、革命军军需总监。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谋夺了总司令许崇智的兵权,他向蒋提出质问,愤然随许赴
-
易玉涛(?~1939),湘阴县营田(今屈原行政区)人,人称“玉长子”。1939年9月23日,日军在营田登陆后,四处寻捕妇女供其-。农民易玉涛妻闻警奔避,被敌杀害。易见状,手持菜刀跃出,杀一敌后隐于门侧,待另一敌进门搜索,出其不意,又举刀猛砍,削其一手,劈破臀部,直至杀死。这时,一群日军蜂拥而至,乱枪齐射后兽性大作,将其遗体剁成8块。12月14日,戏剧家田汉来湘北战地采访,知其事,捐资将易玉涛夫妇合葬在故宅屋后,题树“易玉涛勇士夫妇之墓”
-
-
易堂龄(1850~1939),字致中,湘阴县城人。曾就读岳麓书院和弁目学堂,毕业后任湖南新军营队官。清宣统二年(1910),与陈作新等组织日知会,以研究军事学说为名,团结一批下级军官与士兵,秘密进行反清革命活动。三年十月二十二日,长沙新军响应武昌首义,他率部占领清府台衙门。次年,任陆军第三镇统制,授陆军中将衔。在长沙发生政变,焦达峰、陈作新被害后,他组织爱国团,企图推翻谭延闿。事泄,被判刑,赵恒惕督湘时释放。民国12年,孙中山任命他为
-
-
陈嘉祐(1881~1937),字护芳,后改字护黄,今湘阴县金龙乡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加入华兴会。三十一年东渡日本,入东京振武学堂,结识孙中山,加入兴中会,后转为同盟会员。三十三年在东京士官学校肄业。辛亥革命前夕回国,先在北京陆军部任部员,黄花岗起义后即辞职南下,任湖北独立第十四标标统,参加武昌起义。后任湖南省都督府参谋,兼炮兵团团长。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后,任湖南支部政务研究室军务主任。1915年,汤芗铭主湘、他任第四梯团团长、
-
-
左钦敏(1870~1932),字菽寅,湘阴县安静乡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乡试中举,次年会试成贡生。后立志著书讲学,先后任桃源障江书院、衡山文炳书院山长,并赴鄂南讲学,晚年授馆于家乡西林学院,汤芗铭主湘时,以重金请为其母作寿序,他婉言拒绝。吴佩孚、谭延闿、赵恒惕先后请他从政,均遭推辞。主要著作有《大学朱子章句笺》、《中庸本义》、《诗疑辩证》、《楚辞微》、《修山唱酬集》、《孟子笺》、《杜诗注》、《孙子十三篇笺》、《文编续存》、《南岳丁
-
-
郭立山(1870~1927),字复初,号复斋,湘阴县城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中举,二十九年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任侍讲。两广总督张之洞仰慕其学行,请他解释《輶轩语集》疑端,对他倍加敬佩。慈禧太后见他仪表才华出众,有意重用。而大权在握的劻奕?忌妒其才学,故仍任侍讲,充国史馆协修、实录馆纂修。三十年八月,湖南巡抚陆元鼎奏准郭立山首任湖南中路师范正监督,兼史学教习。次年聘至京师大学堂讲授经史。辛亥革命后,他授徒自给。时湖北师范大学、湖
-
左孝同(1857~1924),字子异,湘阴县人。孝同宗棠第四子。捐资为道员。中日甲午战起,湖南巡抚吴大贗率湘军出战,左孝同奉调总理营务,并统领5营屯驻山海关。多次向吴建议“扼形要、固防守、戒进攻”,均未被采纳。及吴大败,仍留山海关办理营务。光绪二十三年(1897)去职回湘。湖南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时,他应黄遵宪之约,会办湖南保卫局。仿欧美警察制度,在省城设总局,再按地段设分局、小分局数十所,召募巡捕数百名,维持治安。戊戌变法失败后,被劾落
-
钟骏德(1786~1924),字毓琦,别号了翁,今湘阴县樟树乡人。清光绪中叶入福建武备学堂,毕业后历任闽南军政局兵事研究所教官,两江、两广督练公所提调,南洋陆军第九镇教练官、营管带、南洋陆军混成协协统。辛亥革命前夕,钟部驻南京,武昌首义时率部响应,光复南京。民国成立后,任江、浙、粤联军策济部部长、南京卫戍总督署副官处处长。南北议和后,随黄兴驻守南京,任高级顾问。二次革命时任北伐联军及讨袁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失败后,东渡日本,不久回湘任省署
-
-
-
周金声(1832~1902),湘阴人。12岁随父周诚直贩鱼到湘潭,遂定居湘潭县长岭(今郊区霞城乡)。在湘潭码头以挑箩为业。年迄弱冠,参加湘军,镇压太平军。光绪元年(1875),陕甘总督左宗棠奉命督办新疆军务,邀其襄助。次年,随营出征新疆,平定阿古柏叛乱,遂晋提督衔。其中因病回湘潭休养半年后,再入左宗棠军,参与收复新疆。十年,左宗棠以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周金声紧紧追随其左右,积极参与部署抗法。后经左宗棠保荐,出任湖北提督,亲自带领士兵筑
-
郭庆藩(1844~1896),字孟纯,号子静,湘阴县城西正街人。青少年时虽刻苦好学,但屡试不第,以优廪生擢任通判,补浙江知府,曾两度管理专卖征税,革故鼎新,颇有成效。清光绪七年(1881)任驻日使馆参赞,因病未能成行。以道员调江苏,主持扬州运河修浚,精心勘测规划,使灌溉和水运均收效显著。他向北洋通商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建议:“制造局、招商局等仅经营国内业务,得利不过为外人的十分之一,应建造大型轮舟进行远洋贸易,以收利权。”又向湖南巡抚
-
郭崑焘(1823~1882),字仲毅,号意诚,晚年自号樗叟,湘阴县人,郭嵩焘大弟。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中举人。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围攻长沙,湖南巡抚张亮基聘任左宗棠入幕主军政,聘郭崑焘掌机宜文字兼筹兵食。他到幕不久,便与江忠源一道镇压浏阳忠义堂起事。是年底,张亮基升署理湖广总督,郭?焘与左宗棠随去武昌,替张计议军事。不久张亮基调山东巡抚,郭、左返湘任巡抚骆秉章幕僚。他力排众议,在湖南首办厘捐。咸丰年前后,任职岳州厘务,十年,
-
-
左宗植(1804~1872),字仲基,一字景乔,号珠岭樵夫,清湘阴县左家塅(今湘阴县金龙乡)人。左宗棠次兄。幼随父读书,13岁入县学,24岁补廪生。道光五年(1825)充拔贡生,次年赴京参加朝考,列为二等,选新化县训导。十二年,与左宗棠同应湖南乡试,得解元。此后,多次赴京参加会试,均不第。后授桂东县教谕。旋去职返乡,寓长沙府城,课徒自给。十二年,受聘主讲澧州(今澧县)澧阳书院。咸丰元年(1851)受命入京,选授内阁中书。时值太平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