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亢

旅景名人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春秋战国] - [公元前508年-前430年] - 项城市景点 项城市特产 项城市地名网 [手机版] -

   “南顿侯”陈亢(约公元前508——前430)字“子元”,一字“子禽”,又字“子亢”,春秋时顿子国(今项城市南顿镇)人。他十八岁入孔门,后随孔子到卫国(今河南滑县、濮阳一带),以儒士身份,留在卫国做了官。河南郡志记载, 北宋大中祥符元年 (1008年)宋真宗赠封孔子为“玄圣文宣王”,陈亢同时被赠封为“南顿侯”;明嘉靖九年(1530年),明世宗封孔子为“至圣先师”,陈亢被陪祀于孔庙。
  旧《项城县志•人物志》的《儒林》第一篇,记载的就是陈亢的事迹。说陈亢的哥哥子车在卫国因病去世,他嫂子与家大夫商量要举办殉葬礼,对陈亢说:“您哥哥不幸去世,我们准备为他举行隆重的殉葬礼。”陈亢说:“殉葬并不合乎周礼。真要殉葬的话,用你们两个人才比较合适。因为哥哥在世时,是你们奉养的啊。”一句话说得嫂子和家大夫竟再也不敢提“殉葬”的话了。
  《论语》记载说:陈亢认为孔子教自己的儿子,一定会与别的学生不同,会给儿子一些特殊的传授。所以他就私下里问孔子的儿子伯鱼(名鲤)说:“你也许听到过老师的特殊教训罢?”伯鱼回答说:“没有啊。曾经有一天,父亲一个人站在厅上,我很快地走过庭前,父亲问我:‘有没有温习《诗》?’我答说:‘没有啊。’父亲说:‘《诗》里面知识丰富,不把《诗》温习熟,就缺乏说话材料。事理不通达,心气不和平,便不能从容应对说话。’我就退下去温习《诗》。又一天,遇到父亲一个人站在厅上,我也是很快地走过庭前,父亲问我:‘你有没有温习《礼》?’我回答说:‘没有啊。’父亲说:‘学礼就是学做人,不把《礼》温习熟,品节不详明,德性不坚定,将来便不能立身处世!’我就退下去温习《礼》。我所听到的教训就是这两点。”陈亢回到家中,很欢喜地说:“我去问伯鱼一件事,却得到了三种知识:一是学诗可以言,二是学礼可以立,三是君子对儿子也和对弟子一样教导,并不偏爱儿子。”
  这则故事从另一方面介绍了陈亢的勤学好问和聪颖过人。
  在《论语•学而》中还有一段故事,说陈亢因看见孔子每到一个国家,必定熟悉这个国家的政治,感到很奇怪,就问子贡说:“老师每到一国,总清楚这一国的政事。究竟是夫子自己请求国君告诉他的呢?还是国君自己情愿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国君认为我们的老师有‘温良恭俭让’这五种美德,所以每到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君主,就会自动把一国的政事告诉老师,向他请教。哪里是老师请求呢?若要说是老师请求,那末,老师大约也和别人的请求一样吧!”
  陈亢做官,遵循的是无为而治。明代学者顾龙裳《公堂清燕》诗中,有“缅想鸣琴治邑时,雍容雅化坐无为”,就是写陈亢在卫国当官的时候,专施德化不用刑罚、公堂抚琴、“无为而治”的情景。
  据《太康县志》和太康《陈氏家谱》记载,公元前430年,陈亢在卫国病死,家人将他的灵柩南迁,准备安葬在他老家南顿。可是南行至太康“来风岗”时,不知何因,家人把他安葬在岗子上了。其家人亦在此定居守墓,繁衍生息,“来风岗”因此更名为“子禽墓村”。
  陈亢事迹散见于《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论语》。旧《项城县志》、《太康县志》均有传。
  [以上内容由"hu"分享。]


陈亢相关
同年(公元前508年)出生的名人:

下一名人:张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