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 [公元1822年-1864年,南粤先贤] - 花都区景点 花都区特产 花都区地名网 [手机版] -
洪仁玕,字吉甫,号益谦,广东花县(今花都市)人。洪秀全的族弟,两人交谊极深。屡试不第,在家乡教私塾为生。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洪仁玕和冯云山首先皈依。道光二十七年(1847),洪仁玕曾与洪秀全同到广州美国浸礼会向教士罗孝全学习基督教教义。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洪仁玕约50人一同赶往广西参加,但未追上起义队伍,折回广东,避居清远。咸丰二年(1852)二月初,拜上帝会众200余人在清远谷岭起义。洪仁玕约10余人赶来参加,但到达时起义已失败。洪被捕,后逃脱,四月到达香港。他在香港写了《洪秀全来历》一文,瑞典教士韩山文还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太平天国起义记》一书。不久洪仁玕潜回内地,在东莞任塾师年余。咸丰三年再赴香港,在西洋牧师处一面任教,一面自学,并受洗礼。咸丰四年春,洪仁玕到上海,欲赴南京不果,冬初回香港,任伦敦布道会布道师。咸丰八年,再度北上,由广州经南雄,过梅岭,经江西转湖北,次年三月二十日(4月22日)到达太平天国首都南京。天王洪秀全大喜,封他为开朝精忠军师顶天扶朝纲干王,总理朝政。
洪仁玕就任后,写了一部《资政新篇》,进呈天王,主张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修国道,造火车、轮船,办邮政,开矿藏,兴水利,奖励发明,办银行,开报馆。洪秀全逐条批示,基本赞同,并命刻印颁行。洪仁玕又撰《颁新政喧谕》,《克敌0论》,《兵要四则》等文,合刊为《干王洪宝制》。时南京南面为清军江南大营所围,洪仁玕提出“围魏救赵”的献策,太平军在咸丰十年(1860)二月二十七日攻克杭州,江南大营分兵往援,营内空虚。闰三月十二日至十六日,从杭州回师的李秀成会合各路大军,一举击破江南大营,南京围解。闰三月二十一日,洪仁玕又提议东进攻取长江下游的苏州、常州一带,然后回师西征,两路大军分由长江南北两岸进军,合取湖北,以稳定大局。四、五月间,太平军占领苏、常。八月,开始西征,初期进展顺利,但由于主帅陈玉成、李秀成决心不足,打到武汉 后先后自动撤退,西征功败垂成。十月,洪仁玕在香港时的故交、中国第一个在美国大学毕业的留学生容闳到南京拜访洪,提出聘用各部行政顾问、创办银行、设立实业学校和陆、海军学校、建设一支良好军队等多项建议,洪仁玕表示赞同,但谓尚需与在外统兵者协议才可实行。容闳失望离去。
咸丰十一年(1861)一月,洪仁玕率军自南京出发,图解安庆之围。四月间,在安徽境内与清军多次交战,均失利,退守桐城。旋回南京,因安庆失陷被革职,不久复职。同治元年(1862)上半年,洪秀全因某事对洪仁玕不满,令其将所掌外交事务移交章王林绍璋。此时洪的权力已大不如前。五月,他率军赴援安徽宁国府(今宣城县),屡战不胜,宁国陷落。同治二年,洪仁玕受洪秀全顾命,扶助幼天王洪天贵。年底,奉命出南京,催兵解南京之围,但各处军队多不应命。同治三年四月,洪仁玕集合数处驻军,驻安徽广德州(今德县)。六月十六(7月19日),南京陷落,幼天王出城南走,洪迎入广德,旋随幼天王往湖州(今吴兴县)附堵王黄文金。幼天王仍以洪仁玕为军师。洪仁玕与黄文金筹议放弃湖州,赴江西会合侍王李世贤、康王汪海洋等军,西上湖北,会合扶王陈得才大军,扰荆襄,取西安。七月二十七日,洪仁玕、黄文金等弃湖州西上,二十八日到达广德,转走浙江昌化县。时侍王等军已南下,消息隔绝。八月初五日,黄文金在昌化病死,军心渐散。洪奉幼天王南走,九月初九日到达江西石城县,当晚被清军席宝田部追袭,全军惊散,洪仁玕被捕,幼天王亦于九月二十五日被执。洪仁玕被捕后作自述,表示当取法文天祥,为太平天国尽忠。十月二十五日(11月23日),就义于南昌。
经历历史事件:
同年(公元182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64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