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临阁

旅景名人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公元1877年-1935年] - 乐亭县景点 乐亭县特产 乐亭县地名网 [手机版] -

  刘临阁,1877年生于乐亭县马头镇黄坨村。自幼家贫,只念过三年私塾,因生活所迫,15岁跟随亲戚闯关东在长春学买卖。由于他天资聪明,品德纯厚, 诚实勤快,很受掌柜的赏识。老掌柜惜其才,把他安排到帐房当帖写,让老会计教他读书。从此,刘临阁一面刻苦学习经商技能,一面发愤读书攫取文化知识。几年 过后,刘临阁不仅熟练地掌握了珠算技艺,且有了一定的文化水平,涉事理财无处不显现出他的商业才能。
  随着老会计的年事增高,刘临阁当上了帐 房的帐桌先生。不到20岁,刘临阁就放了“份子”(股份),几帐下来,在他名下有了一笔相当可观的积蓄。掌柜见他能自立创业,真诚善意地劝他另立门户。刘 临阁离开了原商号,在长春与人合作开了一家名为“裕昌源”的面粉厂(旧称火磨)。
  当时的清政府,因循守旧,腐败无能,民族工商业极度落后,所生产的工业品质次价高,无力与外国进口的工业品竞争抗衡。刘临阁协同各位同仁,从外国进口了面粉加工成套设备,生产的国产面粉,物美价廉,很有竞争能力。产品不仅畅销国内,在国际市场也争得了一席之地。
  随后,他把面粉厂兑给了同仁,到大连创办新型的“裕昌源”面粉厂。进口最新设备,聘请外籍技术人员,效益蒸蒸日上。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东顾,中国的民族工商业暂时摆脱了帝国主义的压制,得以迅速发展。“裕昌源”的面粉由此更加畅销,达 到供不应求的火爆场面。刘临阁趁势办起了“裕昌盛”面粉厂,兼营粮业,获得了巨额利润。从此,他成了名倾大连,数一数二的大富商。
  财富逐渐 雄厚,使刘临阁悟出:文化知识对于一个人的前途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在《自述》里写道:“阁自幼酷爱读书,因家贫未能如愿,造成终身遗憾。”在 教育救国,“五四”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家乡富商办学之风盛行,更加坚定了他办学理念。他在给哥哥的信中写道:“……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当马牛,不要为他们想得过多, 应该让他们自立自强,……我想为社会做点贡献,在家乡办所小学……”
  民国十一年(1922年),刘临阁携巨款回到了乐亭。他向0讲明了自 己的意愿,受到了乐亭0的热烈欢迎和全县知识界及乡绅们的积极支持。随即,他在乐亭城关二街置办院基,星夜兼工修建校舍。翌年,校院落成,定名为“刘氏 私立育英学校”。坚请高树勋、马益堂、杨作亭等社会贤达为名誉校董;聘请教育界知名人氏刘宗尹、刘立斋等任校长;从各名牌学校高薪延聘大中专毕业生任教 师。招生开课,严格校风,加强管理,关心师生日常生活,注意教学质量。为鼓励学生们发奋读书,拿出十万大洋,首创奖学金制度。“刘氏私立育英学校”在乐亭 开创了一代新式教学之风,受到乐亭各界的一致好评。
  由于学校制度完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未出三年,学校发展成具有初、高两等班级的完全小学。
  随着学校知名度的提高,生员急剧增多,原校规模已很难适应教学要求。刘临阁审时度势,选中城西观音堂吴晋珩的一处待价而沽的大宅院。决定投资建校。吴晋珩得知刘临阁义举办学,很受感动,-成交。校院落成,全校师生在鞭炮锣鼓声中迁入新校,开始了新的校园生活。
  随着学校的逐日扩大,所需经费与日俱增,他把东北营商所赚资金,源源不断地汇到学校。还为学校购地几百亩,经出租收入贴补经费,有力地保障了学校的教育开支。
  因学校的教学成绩突出,1928年,河北省省长于学忠书赠“乐育英才”的巨匾,以资鼓励。
  “九 · 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对关内加紧侵略,冀东大地很快沦为日本军的占领地,乐亭的经济受到严重摧残,农业萧条,货币贬值,学校开支呈现出极度困难。刘临阁为学校所筹款项,不能直接汇入学校,只得由大连“东汇”到日本,经上海,过天津,最后转汇到乐亭。
  正当育英学校负重奋进,不断发展,逐年取得优异成绩的时刻,校董刘临阁积劳成疾,医治无效,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不幸病逝于东北,终年58岁。遵照本人的遗嘱,他的遗体从东北运回乐亭,安葬在育英校园里。
   刘临阁的尸体运回乐亭老家后,乐亭全城举哀,各界纷纷致祭,并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翰林葛毓芝、硕儒王雨亭等知名人士,不顾体弱年迈,书写挽联, 并亲临会场与众亲朋、学子挥泪瞻仰。公祭仪式所收挽联、寿幛不计其数。简师教员为悼念刘临阁先生,将悼词谱写成歌曲,供广大师生缅怀传唱。其词为:“第一 人物兮,我县刘公。倾尽囊橐兮,培植英雄。教育遍及桑梓兮,总其成业而建功。精光永烛宇宙兮,与泰山北斗而长崇”。


同年(公元1877年)出生的名人:
张静江 (18771950) 国民党四大元老 浙江省湖州南浔

同年(公元1935年)去世的名人:
侯俊山 (18541935) 中国著名的戏剧艺术家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

下一名人:葛毓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