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同文

旅景名人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 - [公元904年-976年,著名学者、教育家] - 曹县景点 曹县特产 曹县地名网 [手机版] -

  
戚同文
   戚同文(904—976)宋初楚丘(今曹县安蔡楼镇楚天集)人。著名学者、教育家。他出身儒学世家,从小父母双亡,祖母带他在曾祖母家住养,以孝名闻乡里。祖母病逝,他昼夜哭泣,几天不吃饭,乡里邻人深为感动。
  五代晋末,天下大乱。学校废,礼仪衰。乡人为教育儿孙,纷纷兴建民间私学。杨悫在家乡收徒讲学,戚同文虽想上学,但因家境贫寒,不能如愿。一天,他路过学舍,听到琅琅读书声,不由自主走了过去。杨悫正讲《礼记》,戚同文在窗外听了,都能背诵。杨悫看到后非常惊喜,欣然免费收他为徒。戚同文聪颖强记,学习刻苦勤奋,常食不甘味,夜不解衣,一天诵经一卷,不到一年,五经都能背诵下来。杨悫对他更加器重,将妹妹许其为妻,戚同文攻读更加勤奋。杨悫常鼓励他去做官,他却说:“先生不去做官,同文也不去做官。”并立志用学问德行化育乡里。杨悫住在将军赵直家,患重病期间,将家事托附同文。杨悫死后,戚同文尽心竭力经营家计,替杨抚育幼小,赡养老人,并为其三代亲属数人办理丧葬大事。赵直将军器重戚同文的为人,厚加礼遇,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城内建睢阳学舍,让戚同文继承师业,收徒讲学。戚同文学识渊博,执教有方,教的学生先后登第者达五六十人。宗度、许骧、陈象舆、高象先、郭成范、王砺、滕涉等登科第者相继不绝,宋州学舍声望鹊起,为以后应天书院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河北蓟州人许唐,目不识丁,听到戚同文大名和事迹,特迁居楚丘,不惜耗尽家资送其子许骧入睢阳学舍学习。许骧在戚同文的教诲下,学业大进,后中进士,官至兵部侍郎。戚同文去世后,睢阳学舍声名不减,范仲淹于大中祥符四年(1011)到睢阳学舍,苦读五年,进士及第官至参知政事,成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戚同文秉性纯直,崇尚道义,为人忠厚善良,对穷人极为同情。宗族邻里,谁家有丧事或缺衣少食,他都尽力相助。自己不积财,也不建居室。对不忠不孝的人,他耐心劝导,深为乡里崇敬。戚同文颇能知人,善于结交当时名人志士,喜欢谈人善,多说人的优点,不言人短,他与宗翼、张日方等人结为密友。宗翼好学强记,善书法,隐居不仕,家无斗粟,却怡然自乐。戚同文便赞扬他有古人之风,说“真吾友也!”戚同文爱好诗书,有《孟诸集》20卷。戚同文长子维任随州书记时,将他接至任所奉养,后卒于随州(今湖北随县),年73岁。他的好友杨徽说:“陶隐居谥号坚白先生;戚先生纯粹正直,以道义自富,可与陶比美”。遂与戚先生门人商议,追戚同文号“坚素”先生。
  戚同文学问道德誉满天下,人虽死,名犹在。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应天府民曹诚,在戚同文旧居旁,增筑学舍百余间,藏书数千卷,博延生徒,讲习学问,盛况空前。应天府知府上奏,宋真宗大为赞赏,赐名“应天书院”。由戚同文的孙子舜寄主持院务,曹诚为助教。该院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
  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以上内容由"阳烁"分享。]


人物关系:
儿子:
戚纶 (9541021) 北宋官员
老师:
杨悫 应天书院

相关院校:

同年(公元904年)出生的名人:
郭威 (904954) 五代时期后周王朝建立者 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

同年(公元976年)去世的名人:
钱倧 (929976) 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第四任君主 浙江省杭州临安
王全斌 (908976) 五代至宋初的著名将领 山西省太原小店区

下一名人:莱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