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兆麟

旅景名人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公元1904年-1931年,革命烈士] - 兴山县景点 兴山县特产 兴山县地名网 [手机版] -

  潘兆麟,又名栋村,1904年出生在湖北省兴山县城一个贫苦的市民家庭。苦难的少年生活,使他强烈要求改变不公平的社会现实。1927年春,兴山籍共产党员刘子和、白海潜、徐大孝从省党务干部学校毕业回到家乡,发展党组织,宣传民主革命。革命真理撩开了潘兆麟的心扉,他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从此,他满怀救国救民的热情,积极投入大革命的洪流,先后参加童子团、先锋队,上街-,张贴标语,斗争土豪劣绅……在群众斗争的风头浪尖上滚打、拼搏。
  四一二、七一五-政变后,腥风血雨弥漫天空,-笼罩大地,革命志士血流成河。在这“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关键时刻,潘兆麟坚定地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个漆黑的夜晚,党支部书记刘子和找潘兆麟谈话。刘子和问︰“你知道当前革命处境吗?那可是……”还未等刘子和把话说完,潘兆麟脱口而出︰“知道,革命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刘子和沉默了片刻,接着说︰“是的,灭绝人性的蒋介石-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革命受到重大挫折,往后的路更艰难啊!”潘兆麟按捺不住内心的热情,坚定地说︰“就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也要跟党走下去。”在这种时候,能听到这么一句话,刘子和分外高兴。经过支部大会讨论通过,潘兆麟实现了入党的愿望。
  同年9月,中共兴山县委员会成立,潘兆麟任宣传委员,并负责平邑口一带党组织的发展和武装建设工作。他深入群众,艰苦努力,迅速组建了平邑区委会和游击大队。1928年11月,随着斗争的深入发展,中共巴兴归县委成立,潘兆麟任宣传委员。一天,部队在一个小山沟宿营,战士们睡在老百姓的院子里。熟透了的梨子累累地挂在战士们的头上,一个刚入伍不久的小战士,趁大家熟睡后,顺手摘了两个梨子吃起来。他咀嚼的声音弄醒了睡在身旁的班长,班长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小战士不服气,班长把小战士拉到潘兆麟那里评理。
  潘兆麟很和气地对小战士说︰“两个梨子不值什么,但你想过没有,这是群众的东西,我们不能摘。革命军人应该处处维护群众利益。”转过头来,他又对班长说︰“他是刚入伍的新战士,你是老战士,要说服诱导,使自己的战士自觉遵守群众纪律。”
  小战士不好意思地低下头,班长也觉得自己态度不好,主动认了错,两人紧紧地抱在一起。潘兆麟从衣袋里拿出仅有的一点钱,递给小战士说︰“明天天亮后,你找老乡认错,并把这点钱付上。”小战士双手颤抖地接过钱,流着热泪离开了潘兆麟。
  为了加强党对部队的领导,潘兆麟积极贯彻把支部建在连队上的原则,为部队选拔能力强的政工人员,进一步健全党委制。他经常抓连队的宣传鼓动工作,亲自制订了部队政治工作制度,编写了《红军三大纪律歌》,创办《支部生活》刊物,举办了党员训练班,组织教导队,培训党的基层干部。
  当时,艰苦的游击斗争,部队长期转战于穷山沟。每到一处,潘兆麟都要教育战士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他说︰“我们每天行军打仗,切莫忘了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
  潘兆麟对部队的学习也抓得很紧,对自己更是严格要求。他有一口小木箱,里面装满了各种书籍和党的文件,不管行军打仗多么疲劳,总是随身带着它,一有空就组织指战员学习。起初,他文化水平也不高,但学习持之以恒,因而提高很快。无论是请示报告,还是战斗总结,他都自己写。
  在艰苦的日子里,凡是要求官兵做到的,潘兆麟自己首先做到。当时,部队游击不定,供应困难,生活艰苦。潘兆麟不以领导自居,和战士一样吃瓜菜充饥,以稻草为被,在荒野破庙之中度寒冬,过酷暑。他对战士关怀备至,把自己每月的津贴费全都用于战士伙食补助。他两眼深陷,身体一天天消瘦,勤务兵给他弄点什么好吃的,他都不要,让给伤病员吃。每次部队临出发时,他都要下连队检查群众纪律,看看地扫干净没有,借老乡的东西还了没有,这已成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
  1930年6月,巴兴归三县反动武装剿共联防总指挥部成立,联合“清剿”革命根据地。为了鼓舞红军士气,粉碎敌人“清剿”,潘兆麟组织政治部全体人员日夜奋战,编写宣传材料,组织文艺战士演出,他亲自编写了《三句半》︰
  敌人来“围剿”,枪有几百条,我们看起来,算鸟;
  国防来“清乡”,百姓遭了殃,首饰和衣服,抢光;
  红军力量大,同心把敌杀,大家冲上去,不怕;
  镰刀斧头飘,胜利属我曹,作恶自有报,难逃。
  潘兆麟总是以他自己的模范行动,教育干部战士听从党的指挥,遵守党的纪律。他还利用作战空隙时间,把队伍带到偏僻的万仙洞,集中进行思想和组织整顿。经过学习,部队士气大振,纪律严明,深受群众欢迎,使巴兴归的红军迅速发展和巩固。
  1931年4月,贺龙率红三军长驱北上,挥师挺进巴兴归革命根据地。红三军前委听取了县委汇报,指示将红四十九师改编为红三军教导第二师,任命潘兆麟为师政治部主任。
  1931年5月,教导第二师在兴(山)、房(县)边界遭敌“追剿”,一部分冲出重围,进入房县随红三军东下洪湖;另一部与敌鏖战数十次,两次突围未成。这时,县委指示潘兆麟冒险越过敌人的层层-线,取道巴东、秭归,返回兴山,重建革命武装。
  一个漆黑的夜晚,潘兆麟化装悄悄地来到了姐姐潘兆萱家里。一家人几年不见,分外亲热,共叙分别之情。姐姐两眼望着弟弟消瘦的脸庞,不禁心疼地流下眼泪。她紧紧地握住弟弟的双手,深情地说︰“栋村,父母死得很早,你大哥参加北伐军阵亡了,潘家的香火要由你传下去。你已是快满28岁的人了,该成个亲了。”而潘兆麟却不以为然地对姐姐说︰“你的好心我知道了,但革命未胜利,婚姻不考虑。”全家人只好含泪又送潘兆麟继续踏上革命的征途。
  潘兆麟来到平邑口,与当地党组织取得了联系。一个个夜晚,他们奔波在蜿蜒曲折的山道上,深入到低矮的茅层里,密会于深山幽谷中。一支新的农民武装快要诞生,潘兆麟十分激动、兴奋。在一家农户楼上,他满怀热情地和大伙一起研制土0。他知道,革命越艰难,越要付出大的牺牲。因此,不管是在胜利的欢乐中,还是在失败的苦恼中,他都早已作好了随时为党牺牲的准备。
  5月8日,潘兆麟正在农户楼上继续研制土炸弹。突然,暗0卖了革命的朱正品带着一伙歹徒闯进了小楼。潘兆麟毫不畏惧地奋力拼搏,但终因寡不敌众而被捕,敌人将他押送兴山县城。
  这天,天空低垂,昏暗阴沉,使人沉闷窒息。县城渡口刀枪林立,戒备森严。被驱赶在警戒线以外的乡亲们悲痛万分。潘兆麟五花大绑,正气凛然地来到渡口。
  临刑时,刽子手要求潘兆麟跪下,潘兆麟大义凛然地对刽子手说︰“我是共产党员,怎能在你们面前下跪,我要站着生,坐在红毡子上死……”潘兆麟盘腿而坐,面对刽子手,指着自己的胸膛,厉声说︰“朝我这里开枪吧!”接着,瞪起两只大眼,用尽最后一口气,又一次高唱︰“……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潘兆麟烈士永垂不朽!
  来源:中华英烈网
  [以上内容由"viewsoniczhx"分享。]


同年(公元190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1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彭龙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