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锡祉

旅景名人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公元1914年-1978年,铁路工程专家] - 富阳 萧山 余杭 临安 淳安 桐庐 建德 西湖区 临平区 拱墅区 上城区 滨江区 钱塘区 杭州景点 杭州特产 杭州地名网 [手机版] -

施锡祉
  施锡祉(1914年4月2日一1978年8月5日),字授之,浙江杭州人,铁路工程专家,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高级工程师,新中国铁路事业的开拓者,北京地下铁道事业奠基人,参与了新中国多条主要铁路和隧道的设计与建设工作,为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施锡祉毕业于上海国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曾任铁道部华北铁路工程局总工程师、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总工程师等职。
  1914年4月2日,施锡祉出生在浙江杭州的名门世家。父亲是中国国民党元老、民国开国将军施承志,母亲是晚清著名学者、金石篆刻大师厉良玉的千金。
  少年时代,施锡祉就读于杭州蕙兰中学。在家庭和学校的影响下,他少年时期便已树立起科技救国的理想。
  从蕙兰中学毕业后,施锡祉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当时全国首屈一指的上海国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现土木工程学院)。
  1938年,施锡祉以优异的成绩从国立同济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自此投身中国的铁路建设事业。
  1948年,施锡祉与上海虹桥疗养院医生金学曙在上海结为伉俪,证婚人为爱国民主人士陈叔通。
  1949年5月,上海解放后,陈叔通发起成立工商界劳军分会,施锡祉和夫人金学曙把二人的全部积蓄都捐献了出来,为解放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7月,劳军总会在陈叔通的主持下,以捐献、义卖等各种形式,取得了认缴款物87亿元(旧币)的卓著成绩,陈毅市长特此亲笔书写了“劳军模范”四个字。
  解放初期,为加速恢复铁路建设,施锡祉同志不顾敌机轰炸,积极投入到抢修铁路桥梁,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表扬。
  自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以来,施锡祉同志曾任上海铁路局第一桥工队队长,铁道部工程总局主任工程师,东北铁路工程局第七、第十工程处主任工程师,隧道工程公司第三工程处高级工程师,太原铁路局隧道工程处处长,华北铁路工程局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北京地下铁道工程局总工程师等职。
  在“文革 ”中,身处逆境的施锡祉仍时时关心着国家铁路建设事业,并为之积极建言献策。他在病中还在忘我地从事铁路工程的科技研究,在铁路设计、隧道及地下工程的理论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为铁路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义务翻译了数百万字的科技情报资料,为引进和研究铁路的先进技术作出了巨大贡献。
  1978年8月5日下午四时,施锡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64岁。其骨灰存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
  

人物关系:
父亲:
施承志 (18831963) 中国国民党元老、民国开国将军
妻子:


  同年(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8年)去世的名人:
徐祖正 (18941978) 著名文学家、教育家 江苏省苏州昆山

下一名人:金学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