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 - 潮阳景点 潮阳特产 潮阳地名网 [手机版] -
原籍广东潮阳,生于福建厦门。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40年8月10日生于福建厦门,4岁启蒙,先后就读于大同小学、侨师附小、粤侨小学、大同中学,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58年该系一分为四,分在地球物理系,1962年毕业,同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著名固体地球物理学家曾融生教授门下。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同年留地球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实习员。1968年8月,去天津南郊军垦场劳动,1970年1月重返北京,主动要求参加国家地震局局长刘英勇领导的考察队,去四川大邑考察地震,后去四川灌县中心地震台工作,负责测量、记录各种地震数据。1974年云南昭通地震,奉命率队去现场考察。1978年任副研究员。1981至1983年为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UCLA)地球和行星物理研究所(IGPP)访问学者。1981年任硕士生导师,1982年任研究员。1984年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并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石油大学、浙江大学、青岛海洋大学兼职(客座)教授。1984年率队到新疆某核试验场,利用核试验带来的人工地震机会,进行相关数据探测。1986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并在1994年第6届学部大会上当选为地学部常委。1986至2000年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现任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1998至2000年任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副主任。199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TWAS) 院士。兼任中国地震学会理事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地震学报》(中、英文版)主编,《地球物理学报》副主编, 《中国科学》, 《科学通报》,《自然科学进展》编委,国际学术刊物《地震学刊》(JOSE)编委,联合国际地质对比计划(IGCP)《大城市地区的地震地面运动》项目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中国委员会副主席,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中国委员会主席等职。曾任中国地震学会副理事长,国际数字地震台网联合会(FDSN)副主席,国际学术刊物《纯粹和应用地球物理》(PAGEOPH)编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
陈运泰主要从事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研究,并在地震波理论、地震震源理论和数字地震学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他用地震波、大地测量、形变和重力等资料反演与综合研究邢台、昭通、海城、唐山等大地震震源过程的工作,是我国震源研究领域的先驱性工作,并因此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研究成果获得的其他奖励有: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中国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
中国现代地震学基础理论研究有两次重要的飞跃,一次是60至70年代震源理论研究的引入和地震波理论研究的广泛开展, 另一次是80年代至今, 数字地震学开始得到多方面的重视。前者在理论上完成了地震学由定性到定量的转化, 后者则将这种转化从理论变成实践。在这两次革命性变革中, 陈运泰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70年代,陈运泰以地震波理论和地震震源理论方面的一系列前沿性的研究工作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地震学的现代化:在震源辐射的地震波传播研究中引进了便于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实数哈斯克尔矩阵,并将便于处理传播介质响应的哈斯克尔矩阵法和便于表示震源的汉森展开法相结合,求解多层弹性半空间中一般类型的震源引起的位移的频谱;系统地发展了地震位错理论, 并将理论结果运用于地震研究的实际;提出了在地震预报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震源过程中的“质量迁移” 、“震前蠕动”等新观点;对中国大陆地震的震源过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80年代初,主要从事地震震源理论的前沿课题——地震破裂力学的基础研究工作,1981到1983年,到美国洛杉矶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访问,与诺波夫教授等共同研究,在地震震源的静态、准静态和动态裂纹模型,地震序列的动力学模拟等前沿性的理论研究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为国际地震学界所瞩目。所做关于地震矩张量反演和震源过程的数字地震成像的研究,特别是关于青藏高原地区的重要地震的震源过程的研究,代表了目前国际上在这一前沿领域的水平。与人合著的《震源理论》是中国震源理论研究方面最早的、最系统的和最有影响的专著。
80年代起, 陈运泰积极倡导和从事数字地震学研究,从1983年开始, 负责主持我国第一支用宽频带数字化地震仪装备起来的近震源强地面运动观测队伍的工作,获得大量高质量的观测资料,为改善国内外近震源强地面运动资料仍很缺乏的状况做出了重要贡献。与顾功叙院士一起主持中美合作项目《地震强地面运动的观测和研究》的工作。在他指导下, 中美合作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以其高质量的资料和高质量的管理水平被国际同行誉为“有记录以来最值得信赖的地震台网”。所领导的中国—欧共体合作京西北怀来数字地震台网被国家科委确定为中外合作的“窗口项目”。在1998年亚洲地震委员会(ASC)学术大会(印度海德拉巴)上,国际地震学与地球内部物理学协会(IASPEI)主席伏罗依德瓦(C. Froidvaux)特别介绍了陈运泰“把数字地震学引入一个地震大国”的贡献。
陈运泰热爱教学工作,坚持为中国科技大学北京研究生院及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生授课。先后以老一辈地球物理学家的助手和硕士生、博士生导师身份培养了一批地球物理人才。
陈运泰积极促进海峡两岸地震研究者的合作交流,自1992年起,多次参与组织两岸地震科技研讨会,1993年以来,多次赴台湾考察。
[以上内容由"new亮"分享。]
相关院校:
同年(公元1940年)出生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