枞阳景点 枞阳特产 枞阳地名网 [手机版] -
2006年8月的一天,枞阳县文管部门在为革命烈士程音展览室征集实物时,发现了一张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退休军人证明书,上面写道:“吴英,女,二十二岁,于一九四五年参加本军,任排长职务,现将予退休回原籍,按华东军区年老病弱退休军人应有之待遇。”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司令员陈毅,政治委员饶漱石,副司令员张云逸、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等领导于一九五0年三月二十一日颁发。这纸发黄的证书一直为吴英子女保存。日前,在老人大女儿程大舟家里,笔者有幸见到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新四军女战士。因为积劳成疾,受多年的风湿病折磨,年近八旬的新四军女战士吴英早已步履维艰,手指弯曲,吃穿都要靠子女照顾,但老人精神很好,坚强乐观,讲述的片断故事依然不乏幽默。
抗战烽火中的白衣天使
1928年2月,吴英出生在安徽省天长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六、七岁时,父母相继去世。九岁时,便被送给人家做了童养媳。小小年纪,却要每天起早歇晚没日没夜地干农活,做家务,还不时挨打受骂。渴望翻身求解放的种子深深埋藏在她幼小的心田。1945年初,家乡来了新四军,她毅然决然地参加了新四军,被安排在新四军第二师医院任卫生员。
在革命大家庭的熏陶下,吴英由一个不谙世事的农村姑娘迅速成长为一名革命战士。在艰苦的抗战岁月里,她不是在战场上冒着 林弹雨,奋力抢救伤员,就是在病床边精心护理伤员……
那是一个血色黄昏,一场和日寇的战斗正在残酷进行中。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新四军女战士吴英和一帮白衣天使也在和死神赛跑。开始三四个人抬一个伤号,后来伤员多了,人手不足,担架不够,她们就能驮就驮,能扛就扛,能拖就拖,不让一个伤病员丢下。这次战斗,吴英用瘦弱的身体一口气背下了七八个伤员,衣服上浸透了血渍和汗水。因为表现突出,吴英不久就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革命战友到生活伴侣
1946年春,在新四军二师医院,一位两下肢截断、两手六根指头被截断关节的年轻战士被转移到这里。医院领导安排吴英对他作特殊护理,那时吴英正好18岁。在此后的接触中,吴英对这位“无腿英雄”有了一个全新认识。他叫程音,1938年底投身新四军,第二年在火线上入党。转战大江南北,参加大小战斗(役)百余次,多次立功受奖。1943年12月,侵华日军纠集大量兵力,朝安徽凤阳白露桥方向扫荡。程音奉命率领所在排35名战士,担负阻止敌人前进、保卫师部的光荣任务。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身为排长的程音机智、沉着地指挥,和凶恶的敌人激战七昼夜,为主力部队-赢得了时间。就在这次战斗中,程音被敌人的炮弹炸伤。由于伤势严重,又限于当时医疗条件,医务人员无奈为他做了两下肢截断、两手六个指头截断关节的手术。从此,年仅24岁的程音成为特等残废军人。
但程音没有因此而悲观失望,养伤期间,他不是为运往前方战斗的战友们的弹匣中装填 ,就是笑0地给大家讲战斗故事,要么就是学文化、缝补旧军服或为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吴英便对程音格外敬重和注意起来。她精心为程音换药、敷药,想着法子调治他的身子。在吴英的尽心照料下,程音身体恢复很快。共同的理想使他们的感情一天天加深起来。一颗爱情的种子,在他们的心里生根发芽了。经组织批准,他们于1947年农历正月十五结了婚。
比翼双飞建设新农村
新中国成立后,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规定:革命特等残废军人应安排在城市工作或荣军院休养。程音完全符合休养条件,但吴英认为,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要投身到火热的建设新中国的滚滚洪流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对得起为革命牺牲的战友。于是,他们果断向组织上提出退休回原籍。1950年3月21日,经陈毅司令员批准,他俩携带一双儿女,光荣地结束军旅生涯,回归程音故里———枞阳县白柳乡龙井村。(原文曾刊载于2006年10月19日安徽日报)
同名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