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赞有

旅景名人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连云区景点 连云区特产 连云区地名网 [手机版] -

   横、折、撇、捺、钩。这不是在写汉字,而是在编制柳编工艺品时的动作。记者在走访连云港柳编艺人许赞有时,开门见“编”,自然就把汉字的笔画幻化成一套动作。如同汉字代表着东方的神韵一样,柳编也展现着东方的睿智。
  许赞有,58岁,一个用柳条编织梦想的手艺人。他向记者介绍,柳编在连云港形成特色手艺的时期可以追溯到民国初期,距今百年有余,它是连云港活着的历史文化之根。
  许赞有回顾了他的编织之路:传统柳编工艺制品是在“地窖子”里进行,这个地窖一般两米多深,口小肚大,可容纳两个人。在这里进行柳编作业的最大妙处是,扳柳枝时保温又保潮,不易折断柳枝。柳编工艺从地窖“出土”见光后柳条会显露极大的张力,柳条舒展“筋骨”,丝丝入扣,纹理也显得更加缜密。所以,地窖里编制的笸箩、小筐等非常受欢迎。
  在观赏风盛行之下,柳编的传统味道渐渐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塑编的工艺,这些工艺的材料可以批量生产,编制起来也比柳编更简易。
  另外,实用型的笸箩、小筐等也逐渐被一些其它工具所代替,柳条的粗犷也难以提起观赏者的胃口。
  但许赞有对柳编的热情与信心从没有减淡过。如今,他虽为一家知名工艺品企业的老总,但他仍常常奔波在乡间的小路上,目光打量着沟前院后的柳树,看看哪里的土质适合培养柳条的柔性。他收购柳条,引进优良柳树苗木,为柳编培养活的材料源,为柳编制品申请专利,还采用传统的编制工艺,在实用性中来表现柳编的独特的韵味。
  其实,许赞有是个两面手,他在追寻传统的同时,还创立了“柳、纸混编”,“柳、绳混编”和“柳、草混编”系列工艺品。
  如今,连云港的柳编工艺走出了国门,在韩国日本等具有东方文化的市场上备受青睐。而它在民国时期就曾走出国门,历史记载,在民国四年(1915年)麦秸扇、柳笸箩在巴拿马赛会上获四等奖。柳编,这个浸润着民国风韵的工艺品,正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消失,也正在因一种新的力量助推而新生。
  


下一名人:施宗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