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

旅景名人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公元1885年-1967年,著名的文学家、作家、翻译家] - 越城区景点 越城区特产 越城区地名网 [手机版] -

周作人
  周作人(1885年1月16日~1967年5月6日)原名櫆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是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的重要同人作者,并曾任“新潮社”主任。“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经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
  早年经历
  1885年1月,出生在浙江绍兴都昌坊口的周家。取名魁寿,字星杓。后因应考,改名奎绶。 周作人幼年在家乡的私塾书屋(三味书屋)里接受传统的汉学教育。
  1901年,受国内新学风潮影响,到南京进入江南水师学堂(民国后改海军军官学校)。在校间,根据“周王寿考,遐不作人”的典故,改名为作人,号朴士。 在管轮班(轮机专业;轮机科)读了6年,当时专业科目都用英文书,他因此有了相当的英文基础,后来考取官费生,和哥哥鲁迅、好友许寿裳(季茀)等人留学日本
  1903年,入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海军管理,毕业后考取官费留学日本
  1906年,到达日本后先补习日语,后攻读海军技术,最后攻学外国语。 他以学“造房子”(土木工程)的名目出国,抵日后先读日本法政大学预科,后入东京立教大学修希腊文,研读《远征记》(苏格拉底的学生色诺芬的著作)等文学经典,课后也到神学院学福音书的希腊原文,课余和鲁迅翻译出版了著名的《域外小说集》一、二部分,这两部译作以东欧弱小民族文学为主,也包括王尔德等名家名作,但初版只卖出20多本。虽然胡适曾说这个例子宣告用中文古文翻译外文作品的失败(《五十年来中国之文学》),但是《域外小说集》无论是古文的文采还是译者对外文的理解都很杰出。周氏兄弟、许寿裳钱玄同等人曾从国学大师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并相互结下友谊。另外周作人在日本还短暂学习俄文、梵文等。
  留学回国
  1911年,从日本回中国。
  1912年,在浙江省教育司任视学(督学)半年,后转浙江省立第五高级中学教员,教了4年英文。
  1917年,到北京大学附属国史编纂处做编纂,半年后的1918年出任北京大学文科(文学院)教授,担任希腊罗马文学史、欧洲文学史、近代散文、佛教文学等课程,并创办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出任首任系主任,该系师资还有张凤举、徐祖正等,后来因中日战争爆发而停办。
  周作人还广泛参与社会活动,1919年起任中华民国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会员,与马裕藻朱希祖钱玄同、刘复、胡适5位北大教员兼国语会会员在会上联名提出《请颁行新式标点符号议案》,经大会通过后颁行全国。
  1922年,与钱玄同、陆基、黎锦熙杨树达、胡适、沈兼士等会员任国语统一筹备会汉字省体委员会委员(共16人)。在“非基督教运动”0中,他和钱玄同、沈士远、沈兼士马裕藻发表《信仰自由宣言》,重申信仰自由的精神。
  1925年,在女师大风潮中,周作人支持进步学生,与鲁迅、马裕藻、尹默、沈兼士、钱玄同等人连署发表《对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风潮宣言》,并担任女师大校务维持会会员。
  抗战时期
  留平教授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撤离北平,他没有同行,成为四名“留平教授”之一(另外3位留守的教授是孟森、马裕藻、冯祖荀),受校长的委托看守校产。北大校长蒋梦麟后来在回忆录(《西潮》和《新潮》)里谈到:“抗战的时候,他留在北平,我曾示意他说,你不要走,于是,他果然没有走,后来因他在抗战时期曾和日本人在文化上合作被捉起来关在南京。我常派人去看他,并常送给他一些需用的东西和钱。记得有一次,他托朋友带了封信出来,说法庭要我的证据。他对法庭说,他留在北平并不是想做汉奸,是校长托他在那里照顾学校的。法庭问我有没有这件事?我曾回信证明确有其事。结果如何,因后来我离开南京时很仓促,没有想到他,所以我也没有去打听。”
  神秘 击案
  1939年元旦,自称是他的学生并自称姓李的客人求见周作人,突然开 将他击倒, 射中铜扣而受轻伤。凶手逃逸后未被捉获。有关 击案的杀手是谁一直众说纷纭。周作人始终坚持是日本军方的阴谋,日方则说是国民党特务所为。战后有人在美国撰文,自称当年是学生,不满周的亲日行止而下手。
  实际上,以时间点来说,周作人当时并没有出任傀儡政权的任何行政职务,他先是应胡适主持的文化基金编译委员会委托,在家里翻译英文和古希腊文稿件,直到文化基金编译委员会辗转搬到香港
  1938年9月起,至燕京大学(美国基督教背景)国文系每周授课6小时,客座教授职称。行刺后日本宪兵进驻周作人家,在客观上加速了其“落水”的进程。
  出任汪精卫政权职务
  经过 击案的身心冲击,周作人在1939年1月接下汪精卫南京政府国立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的聘书,3月应聘兼任北京大学“文学院筹办员”,开学后兼任文学院院长。
  1940年11月8日,汪精卫政权华北政务委员会教育总署督办汤尔和因肺癌病逝,1940年12月19日,汪精卫政权中央政治委员会31次会议通过“特派周作人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并指定为常务委员兼教育总署督办”,1941年元旦正式上任。
  1941年10月起,兼任东亚文化协议会会长。
  1943年6月起,兼任华北综合调查研究所副理事长。
  1944年5月起,兼任《华北新报》经理和报道协会理事、中日文化协会理事。
  建国前后
  1945年12月,抗战结束后在北平以汉奸罪名被蒋介石主政的国民政府逮捕,并押解南京受审,-于老虎桥监狱,周作人的朋友和学生纷纷为他开脱求情,俞平伯还给在美国办外交的胡适写了封长信,请求胡适为周作人说情。
  1946年11月6日,高等法院判处他14年有期徒刑,1947年12月9日改判10年有期徒刑。
  洪炎秋《我所认识的周作人》(1967年7月发表)一文写到“理学院仍设景山东街前北京大学理学院原址,文学院因为沙滩红楼被日本宪兵队所占据,乃在马神庙北大图书馆边新盖三层大楼一座供用;这两个学院在沦陷期间,不但丝毫没有受到破坏,而且多少增加了一些设备,所以周作人胜利后在法案受审时,供称他留在北平,并不是想当汉奸,是蒋梦麟校长托他在那里照顾学校的,这桩事有蒋前任校长去函法院证实,而新任校长胡适之也替他证明有保全北大的图书和设备之功,所以法院宽大为怀,只判了他十年的有期
  徒刑。”
  郑振铎说“日本妻子(羽太信子)给了他不好的影响”。
  1949年1月22日,李宗仁接任中华民国总统,在国共和谈的空气中,下令释放政治犯,周作人在1949年1月26日被放出监狱,坐火车到学生尤炳圻在上海的家暂住。
  他曾通过尤炳圻联系以前教过的台湾籍学生洪炎秋(1946年回台湾,1948年起在台湾大学教书)表示有意到台湾,在北京大学修过周作人先生2学期2学分近代散文的洪炎秋在《所认识的周作人》一文中回忆:“周作人知道将被释放,叫尤君写信给我,说他想来台湾,问我有没有法子安置。我就找了 郭火炎医师,向他借用北投的别墅供住,郭君满口答应,我于是立刻回信给尤君,告诉他住所已有,日常 费用,我和 张我军可以负责设法,可是他出狱后没能即刻来台,后来就断绝消息了。”
  他不到台湾与傅斯年在1949年1月20日接任台湾大学校长不无关系。
  胡适从上海要到美国前,曾托王古鲁游说他离开中国,他反托王古鲁劝胡适不要离开中国(见《知堂回想录》)。
  1949年8月14日,他从上海回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管治下的北平定居。
  郭宇一《毛泽东与周作人文》中说周作人:“给周恩来写了一封六千多字的长信,作了一些检讨,也为自己的过去作了一些解释。周恩来将这封信转呈毛泽东,毛批示:‘文化汉奸嘛,又没有杀人放火。现在懂希腊文的人不多了,养起来,做翻译工作,以后出版。’”,但“毛是否真的看到周作人的这封信,真的是否作了这样的批示,学界目前尚有争论”,但毛泽东很早就与周作人来往却是事实,同文引1920年4月7日《周作人日记》:“毛泽东君来访。”君常用于老师称呼学生。(毛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时旁听了许多课程,并造访了多位老师,《胡适日记》1920年1月15日有记载“毛泽东来谈湖南事。”)
  周作人的学生在台湾的有许世瑛(许寿裳大儿)、张我军(板桥人)、郑骞、洪炎秋(彰化人)等,作家张深切在北京曾和周作人来往。
  新中国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作人搬回北京八道湾的老房子,专心翻译和写作,以稿费维持生计。
  上 书毛主席
  周作人在1951年给毛写信,毛的秘书-1951年2月24日给毛泽东书面报告说:“周作人写了一封长信给你,辩白自己,要求不要没收他的房屋,不当他是汉奸。”“我的意见是:他应当彻底认错,像李季一样在报纸上悔过。他的房屋可另行解决(事实上北京地方法院也并未准备把他赶走)。他现已在翻译欧洲古典文学,领取稿费为生,以后仍可在这方面做些工作。周扬亦同此意。当否请示。”
  毛泽东批了:“照办。”
  翻译
  周作人从1952年8月起出任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制外特约译者,每月预支稿费200元人民币,按月交稿。
  -中,在北京图书馆工作的儿子周丰一被划为 ,停发工资,让他的经济负担大增,只好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信。在康生周扬的过问下,稿费从1960年1月起,调高到每月400元人民币。
  1964年9月起,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进入0,其稿费又减半至每月200元人民币,当时他的爱人羽太信子已去世。
  文革之后
  1966年5月,文革开始。
  1966年6月起,人民文学出版社不再给周作人预付稿费。
  1966年8月2日,他被-查封了家,并遭到皮带、棍子抽打。其后周作人两次写了短文让儿媳张菼芳交给当地派出所,以求服用-安乐死,都无音信。
  1967年5月6日,周作人下地解手时突然发病去世,享年82岁。
  [以上内容由"眉颦笑浅"分享。]


周作人相关
人物关系:
爷爷:
父亲:
儿子:
兄弟:
鲁迅 (18811936) 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侄子:
侄孙:
侄子:
母亲:
老师:
章太炎 (18961936)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
同学:
沈兼士 (18871947) 语言学家、文献档案学家、诗人
朱希祖 (18791944) 著名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
钱玄同 (18871939) 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音韵学家,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鲁迅 (18811936) 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章太炎 (18961936)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
师侄:
周作人 (18851967) 著名的文学家、作家、翻译家
朱希祖 (18791944) 著名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
钱玄同 (18871939) 语文改革活动家,文字音韵学家,中国“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鲁迅 (18811936) 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刘文典 (18891958) 国学大师、原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
汪东 (18901963) 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原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
沈兼士 (18871947) 语言学家、文献档案学家、诗人
马裕藻 (18781945) 近代文化名人,北京大学著名教授
易培基 (18801937) 文物大师、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任院长
汪东 (18901963) 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原中央大学文学院院长
马裕藻 (18781945) 近代文化名人,北京大学著名教授
易培基 (18801937) 文物大师、故宫博物院的第一任院长
刘文典 (18891958) 国学大师、原清华大学国文系主任
学生:
苏雪林 (18971999) 民国十大才女

相关院校:

相关影视:
电影《建党伟业》 2011年 连凯 饰 周作人

同年(公元1885年)出生的名人:
宋哲元 (18851940) 中华民国军事将领。 山东省德州乐陵
赵承嘏 (18851966)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无锡江阴

同年(公元1967年)去世的名人:
何作霖 (19001967) 中国科学院院士 河北省保定市蠡县
曾昭抡 (19201967)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

下一名人:汤用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