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伯恒

旅景名人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公元1914年-1985年] - 南海景点 南海特产 南海地名网 [手机版] -

  冯伯恒(1914~1985),广东省南海县人,出生于澳门
  民国20 年(1931)“九· 一八”事变后,冯伯恒随父母回到广州,进中山大学高中部学习。1933 年毕业升入中0学院政治系。当时中大学生爱国-风起云涌,冯伯恒积极参与。1934 年,冯伯恒被选为高剑父领导下组织的中大美术研究会、干事会主席。1936 年,梁定慧在原广州中央公园组织援助绥远傅作义部队抗日义卖活动,冯伯恒画了一批画参加义卖。同年春,中大学生响应北京学生掀起的“一二· 九”抗日救国-运动,在石牌校园召开抗日大会,会后--,冯伯恒被推为总纠察。1937 年秋中山大学毕业后,他与梁定慧同去香港,以广东新运会妇女工委名义,开展抗战筹募工作,发动捐献慰劳抗日战士。后与梁定慧、方少逸等筹组中山大学北上服务团(后为战地服务团),梁定慧任团长,冯伯恒任总干事,首先在香港开展募捐,共筹得港币四五千元。1938 年初,服务团组成一个战地工作队,赴武汉、郑州、开封、黄河南岸前线,展开宣传和慰问当地抗战军民活动。适值国际反侵略大会中国分会在武汉成立,冯伯恒向大会建议:“以七月十八日一天响应巴黎召开的反对轰炸不设防城市大会”,得到接纳,并获得巴黎总会通电嘉奖。在这期间,冯伯恒担任当地驻军二十集团军的《抗战导报》社主任,出版《抗战导报月刊》,内容是宣传团结抗战、报导战况和分析时事。同年10 月,服务团战地工作队结束,回到香港。1939 年春,中大服务团改组,冯伯恒被推为总书记,决定组织东江工作队。当时由于在香港筹募已日趋困难,为筹集东江工作队经费,决定由梁定慧、冯伯恒出国工作。他们先后到达越南、柬埔寨、新加坡等国家,继续开展抗战募捐,受到爱国侨胞的热情支持,共得捐款港币16 万元。1941 年前后,中大服务团内部因矛盾重重,人员离心离德,于是冯伯恒离团由港赴桂。
  1941 年秋,冯伯恒去广西省赈济会供职。当时,苏德战争正处在历史性关键时刻,桂林弥漫着悲观失望气氛,他和马文森等一班文化人,议论纵横,力排悲观论调。他写了《苏德战争的战略与战术》和《论莫斯科之战》,在桂林《大公报》上发表。这两篇文章引起了桂林各界人士注意,产生了一定影响。1943 年,冯伯恒辞去广西赈济会职务,赴重庆任职于军令部战史编纂委员会和军委会外事局。在重庆,经常与原师友、当时重庆-领导人萧隽英、邓初民陈铭枢谭平山、朱蕴山等交往。1945 年,冯伯恒参加了-同志联合会(-),同时参加“-”中央领导的“广东省党务改革促进会”的秘密活动,与谭平山、黄鼎臣等一起工作。1946 年,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这时各民主党派组织已经在内地公开活动,冯伯恒被派赴香港开展“-”工作。“-”决定在香港成立“-”南方执行部,推李济深为主席,冯伯恒任秘书。1947 年5 月,“-”成立粤港澳总分会,冯伯恒任党务干事兼秘书主任。1947 年1 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在港正式宣布成立,冯伯恒被选为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中央组织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民革港九分会常委兼秘书主任。
  1949年4月,民革中央迁北平,冯伯恒由港赴平参加新政协筹备工作。
  1950 年起,冯伯恒历任民革华南临时工作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民革广州市分部筹委会常委兼秘书长,民革广州市委委员、副主任,广东省民革常委,第一、二、三、五届民革中央委员,广州市第一、二、三、七届人大代表,市人民政府委员,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任、顾问,市二、三、四届政协委员、常委,市政协第五、六届副主席。
  冯伯恒任广州市体委副主任期间,积极参加国家体委在广州二沙头原颐养院兴建体育训练基地的工作。
  1958 年,冯伯恒曾被错划为 ,但他坚信共产党的领导,坚信社会主义,在逆境中,仍力求在诗词文史和绘画方面作出成绩。“文革”中,再度受到破孩,精神和身体受到更大创伤。“文革”结束后,党为他落实了政策。他表示拥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愿意在有生之年,为振兴中华,为祖国统一大业而奋斗。
  1985 年3 月,因病在广州逝世。
  


  九江镇  现九江镇于2005年1月10日由原九江、沙头两镇整合而成。合并后,新九江位于南海西南部,紧邻西樵、顺德、高明、鹤山、新会等市镇,面积94.7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9.9万多人,外来人口5.5万多人,下设5个社区居委会,23个行政村,是珠江三角洲为数不多的典型水乡,也是南海著名的侨乡。全镇有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15万,足迹遍布世界60 多个国家和地区。九江境…… 详细++

同年(公元191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5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冯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