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佶

旅景名人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 - [?-780年] - 祁县景点 祁县特产 祁县地名网 [手机版] -

  温佶(?—780),字辅国,以字行。温大雅五世孙,并州祁人。安禄山乱,往见平原太守颜真卿,助为守计。李光弼厚遇之。后居邺,薛嵩荐之朝,授太常丞,一谢嵩即去,屏处郊野,世推其高节。子造。
   唐礼部尚书温大雅子无隐,任工部侍郞、瀛州刺史;温无隐儿子叫温晋冲,任范阳令;温晋冲的儿子叫温仁礼,任金吾卫长史;温仁礼的儿子叫温景倩,任南郑县令、赠谏议大夫;温景倩的长子就是温佶,字辅国。温佶娶唐初大将军李绩之女(山西高平人)生五子:温遘、温邈、温造、温逊、温□(缺字)。温邈生四男,至宋时已达千余口人,并繁衍至南阳、洛阳、晋城、冀南一带。济源温氏人才辈出,是继唐初太原祁县“三彦”之后,温氏历史上最辉煌时期。温佶是太常丞赠谏议大夫,温邈、温造、温逊三兄弟有“三虎”之号。“安史之乱”起,辅国亲赴书法家、平原太守颜真卿处出谋划策抗叛军。之后又随李光弼(驻守太原)抗叛军,受到器重。光弼被宦官陷害而死,他辞官居住邺(今河北临漳县邺镇),表示抗议和对光弼的敬重。薛嵩举荐为太常卿,辞谢而去,出邺城居于民间,“世推其高节”。
   温佶神道碑《唐故太常丞赠谏议大夫温府君神道碑》现存于河南省济源市坡头乡左山村。是温氏家族现存历史最悠久、史料价值和文物价值最高的一块墓碑。该碑通高4.73米,宽1.26米,厚0.38米。此碑文由唐朝宰相牛僧儒撰文,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丹,文物价值很高。但由于年代久远,碑上字迹已有部分斑驳难辨,文中凡有空格者即为难辨之字。墓主温佶是唐初温氏“三彦”温彦宏(大雅)之五世孙,生前任唐太常丞赠谏议大夫,是当朝礼部尚书温造之父。碑文中有关温氏起源的记述是现存有关史料中最早、最详、作者身份最显赫的记述,因而是最权威、最有价值的温氏历史资料。碑文中明确说明,温序、温恢、温羡、温峤、温氏“三彦”这一“太原堂”温氏主脉是四千年前夏代温国受封立国之君温平后裔,是墓主温佶的先祖。
   碑文摘要:“温氏裔颛顼,为己姓,其后有平,佐夏灭穷,子系因?其邑,而仍其侯。侯二十六代至,邑于周,别封于郄(缺二十字)。以缵以起,曰序而忠,曰恢而智,羡良峤义……公讳佶,字辅国,南郑公之长子也……先生之先,在世多才,曰博宏将,三英彦联……”
   译白话文:温氏是颛项帝(黄帝的孙子)后裔,(在母系社会时期)出自己姓母系。到夏代时他的后裔中有一个叫“平”的人,辅佐夏王朝消灭了犯上做乱的有穷氏(寒浞),受封立国,(因封地有温泉而称温国),其后代子孙世袭着这片国土和君位。发展到第二十六代时,这里属于周的属地,他们被别封到郄地,后代继承了祖上的侯位并人才辈出,其代表人物有汉代的忠义典型温序;三国时才智受到魏文帝、魏武帝称赞的凉州史温恢;还有西晋良将司徒温羡和东晋时断裾离母渡江辅佐晋元帝温峤……先生的名字叫温佶,字辅国,是南郑公的长子……先生的先祖,在唐朝也是名人辈出。特别是温彦宏(大雅)、温彦博、温彦将三兄弟,一门三公,英名冠世,世称“三彦”……
  [以上内容由"汉江风日"分享。]


同年(公元780年)去世的名人:
崔祐甫 (721780) 唐朝宰相 陕西省西安

下一名人:王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