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7年-1975年] -
牟平区景点 牟平区特产 牟平区地名网 [手机版] -
刘慎谔(1897—1975)字士林。牟平县(今
烟台市
牟平区)
宁海镇岬河村人。植物学家。1918年,刘慎谔考入保定留法高等工艺预备班。1920年,在
法国郎西大学农学院及蒙彼利埃农业专科学校学习。1926年,毕业于克来孟大学理学院,获硕士学位,又入里昂大学理学院和巴黎大学理学院深造。在里昂参加“中国生物科学学会”,被推举为学会总书记。1929年,获
法国理学博士学位。同年,携带在法国留学10年采集的植物标本2万多号回国, 任北平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后在北平建起中国第一座植物园。1931年—1933年,他只身去新疆、西藏、
印度等地,冒着生命危险,历经千辛万苦, 收集各种植物标本4500余号, 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科学考察资料,发表了《中国西南部植物地理》等论文,填补了中国植物学领域的空白。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保护珍贵的图书资料和植物标本, 曾5次徙居于大西北。其一生先后在北京、
武汉、
昆明、
沈阳创建了4座植物园。1948年,国民党政府威逼他去台湾,遭断然拒绝。1950年,侵朝美军施放细菌弹,危害到中国东北部分地区。此时,他正在东北筹建农林植物调查所,并任
哈尔滨农学院农林植物调查所所长。他以确凿的科学论据,揭露了
美国侵略军进行细菌战的罪行,被授予有
毛泽东主席题字的奖状和奖章。1954年,任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副所长兼植物研究室主任。为开发东北林区,建设草原,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考察工作。1955年,考察了小
兴安岭林区,提出了“采育择伐”的主张,并亲率科研组到乌敏河林业局进行样板试验,使“采育择伐”的主张在长
白山和小
兴安岭林区得到实施和推广。他发表的《论采育兼顾伐》《从东北红松林的采伐更新看森林采伐更新规程》等论文,发展了中国的森林生态学。1956年,他承担包兰铁路通过腾格里大沙漠沿线的治沙任务,提出草、灌结合加沙障的治沙方案,保证了包兰铁路按时通车。此后,他还任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国家科委林业组副组长、
辽宁省政协常委、
辽宁省民盟副主任委员、
沈阳市民盟主任委员、沈阳市副市长等职。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过全国群英会,多次受到
毛泽东主席接见。他毕生致力于植物学的研究。编写了《动态的植物学》和《历史植物地理学》,主编《东北木本植物图志》《东北草本植物志》《东北药用植物志》《东北植物检索表》,发表论文90余篇。1985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刘慎谔文集》。1975年11月23日,于沈阳病逝。
[以上内容由"
罗兴才"分享。]
同年(公元1897年)出生的名人:同年(公元1975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