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稚梅

旅景名人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公元1899年-1964年] - 江宁 鼓楼 建邺区 雨花台 栖霞区 秦淮区 玄武 高淳 浦口区 溧水县 六合 南京景点 南京特产 南京地名网 [手机版] -

  石稚梅(1899.12.6~1964.12.26),原名世磐、石磐,江苏省南京市人。其伯祖父、父亲、叔父均系中医。父石倚梅于清朝末年来开封行医,因医术高超,1917年被河南督军署聘用,为清末民初开封四大名医之一。石稚梅早年在南京读私塾、上学。清末随父来开封,继续在开封上学。后参加上海汪洋中西医学函授、铁樵医学函授学习。1920年又从父学医,1930年在开封领照开始行医。曾任开封光豫中学校医、开封私立施医院内科医士,并参加河南国医公会及医药研究会。1938年6月开封沦陷,沦陷期间曾在主善局、佛学社等慈善机构施诊。1940年任河南国医公会副会长。1944~1946年受聘为河南医专讲师。1946年任黄河水利委员会特约医师、开封中医师公会常务理事。1948年去南京行医,曾任南京首都中医院特约医师。南京解放后,曾在南京中医进修班学习。1951年返回开封行医,参加卫生防疫工作,曾任开封寺后镇卫生站站长。被评为卫生工作模范。1953年被派赴新乡康复医院中医治疗组工作。1954年当选河南省中医委员会委员、省一届人大代表。1955年在省中医进修学校任教。1956年任开封市人民医院中医师,1960年调开封市中医院。
  石稚梅学承家传,在父亲严格要求之下,刻苦钻研,终日不离书本,养成一种每次行医后必翻书检阅的习惯,医术日精。他善治内科及妇科杂症,尤精望诊切脉。学术上推崇脾胃立说,重视气化,对"湿郁"尤有精深研究,他认为脾胃为后天生化之源,其功能在于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脾胃和则益身延年,不和则病生易殇。疗法重视升清降浊,促其运化,以资机转。他很重视气化,认为情志失调,首先影响之气运行,因之百病可生。气为生命活动之本,气能疏条,气机无阻,则肌体功能增强,脏腑得安。调气运行是他常用之法。在他所积之医案中对"六郁"尤多论述,他视"六郁"中之"湿"为致病之根。"文革"中被抄家,书籍医案被劫一空。
  石稚梅看病,总先向患者发问,常于望诊切脉之后,口述病症,倾听病人意见,而患者均能口服心服,常夸"石大夫号脉真神"。因其切脉精确,故对病情能大胆下断语,从不模棱两可。有时患者将信将疑,说"不好再来看",他总是笑着回答说:"药吃完了,找个空气新鲜的地方去玩玩,何必再找我喝苦水。"凡是吃过他开的药的人,一般均能痊愈,不再看第二回。找他求医问诊的人很多,挂他的号半夜就来排队,冬天还带着被子,甚至出高价觅人代排队挂号。晚年他得了高血压,行动不便,就坚持在家看病。由于体弱,他每看完一个病人,必需喝一口人参汤,因此人们又戏呼他为"人参汤大夫"。
  石稚梅看病平易近人,有求治者,无论贫富贵贱,皆一视同仁。一次,副市长苟敬笃来就医,秘书想请他先看,他说:"来找我的都是病号,请他等等。"省军区司令员张树芝有病,其夫人也是排队不误。张树芝在北京开会,来信问他有病该服什么药,石稚梅复信告诉他何时在什么情况下该服何药。石稚梅对于钱财不甚看重,他家门口挂着个布口袋,诊金由患者自己随意付给,从不计较多少。遇有贫困患者不收诊金,付不起药资的他还代付。1960年国家困难时期,许多患者给他送去粮、油票或汤牌之类的东西,他都又转送给邻居和患者。
  石稚梅对祖传医学及行医良方从不保守,不论谁要药方医案,他都乐于给予,无论授徒或为学生讲课,他都详述精析。
  1964年12月26日,石稚梅因病在开封去世。
  [以上内容由"梦回MC"分享。]


同年(公元189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4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鲁子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