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东区景点 河东区特产 河东区地名网 [手机版] -
杨大章,原名杨世瑛,又名章棣,1909年生于天津一个教员家庭。父亲在一所业余补习学校任教员,思想开明,家境虽然贫寒,仍竭力供杨大章读书,希望他将来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在父亲的熏陶下,杨大章自幼勤奋好学,追求进步,学习成绩优异。当时正值北洋军阀 统治时期,帝国主义任意侵略中国,军阀头子-求荣,与帝国主义勾结一起残酷压迫和剥削人民,社会一片黑暗,民不聊生。他目睹这一切心中十分气愤,在幼小心灵中很早就深深种下仇恨帝国主义和 军阀的种子。
192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南开中学上学。南开中学是周恩来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的母校,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当时校内党的力量比较强,学生思想很活跃,他在党团组织推动和进步同学思想影响下,迅速提高了思想觉悟,接受了革命思想。积极参加校内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由于他思想进步,为人正直,学业优秀,又能团结群众,深得同学们的赞誉和拥戴。
1928年,杨大章在南开中学毕业,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继续升学,同年考入天津北宁铁路车僮(列车服务员)训练班。结业后被分配天津站行李房任管理员,不久又调到辽宁绥中县作站务工作。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残杀我国同胞,接着又向我国关内发动进攻,蒋介石政府采取坚决不抵抗的政策,步步退让。他看到这一切心中十分气愤,弃职回到天津,在天津站谋得继续作行李房管理员的职务,一面工作,一面寻求抗日救国的出路。
当时作行李房管理工作要跟着列车跑,他利用这个条件一面向周围职工宣传抗日救国,一面结交进步朋友。后来在北平结识了共产党员杨思忠和黄树则,在杨、黄二人帮助下,他积极投入了党领导的抗日救亡斗争,在斗争中立场坚定,沉着果敢,无私无畏,经杨、黄二人介绍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杨大章入党后,便以铁路职工为掩护,秘密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6年,他被调到山海关—天津—郑州段做铁路联系工作,在此期间,他在中共北宁路党组织负责人李颉伯、-等人领导下,在北宁铁路沿线各车站秘密开展组织抗日救国会的工作。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不久,北宁铁路被日本接管。为组织和领导北宁铁路职工抗日斗争,1938年初党成立了北宁铁路党委,任命杨大章任首届党委书记兼组织委员。他担任铁路党委书记后,在铁路职工中大力发展抗日救国会的组织,亲自主编《铁救》小报,秘密开展抗日救国宣传,团结了一大批爱国志士。在铁路抗日救国会(简称“铁救”)的教育和组织下,许多“铁救”会员积极投入了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使铁路党组织不断发展壮大。
在杨大章担任铁路党委书记期间,不但大力组织铁路职工秘密开展抗日救国斗争,并利用铁路工作的特点,积极组织配合抗日根据地的斗争。他经常利用铁路为敌人搞军运的条件,准确掌握敌人军用物资和军队调遣的去向,铁路沿线敌人的军事部署,炮楼、-线和哨卡的设置,及时向根据地提供军事情报,使我军准确地打击敌人。在敌人严密-的情况下,还担负为根据地采购运送物资、转发文件和经费,护送根据地干部安全过铁路等任务,为此多次受到根据地领导的表扬。
在当时残酷的斗争条件下,在敌占区长时间工作是容易暴露的,为此1939年4月,冀热察区党委决定调他同爱人阎国珍(中共党员,当时天津“女同学会”负责人)到平西根据地工作。到根据地后,他化名杨大章,爱人化名阎志,先到冀热察区党委党校进行学习。学习结束后,党于同年7月调他到平西专署任民政科。
杨大章到平西专署工作后,正值拒马河洪水泛滥,平西遭受严-灾,无数田园和居民家宅被洪水冲毁,交通阻隔,灾民流离失所。
他到任后立即投入紧张的救灾工作,昼夜奋战在拒马畔。一次,为抢救被洪水围困的灾民,他奋不顾身冲入咆哼奔腾的急流。几次被洪水打入水中,几乎葬身河底,但他以超人的毅力顽强拼搏,最后终于将被洪水围困的灾民救出,转移到安全地带。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自己一切的高尚革命精神。
1940年,杨大章又兼任平西专署秘书主任。不久因工作需要,又调任昌宛县长。当时平西,是我党在晋察冀最早建立的抗日根据地,昌宛又是我国最早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卢沟桥所在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日本帝国主义千方百计企图消灭这块根据地。从1940年开始,敌人调集大批军队向平西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先是实行“三光”政策,继之密布据点堡垒,残暴-抗日军民。在极端残酷的形势下,杨大章率领全县军民战斗在百花山头和永定河畔,多次粉碎敌人的“扫荡”,使这块根据地巍然屹立在敌后。与此同时,他还在敌人控制的地区,紧紧依靠群众,采取灵活的斗争策略,建立两面政权,开展地区工作,在敌人严密控制下,仍能很好地保证抗日部队军稂和物资的供给,从而使根据地的武装斗争和政权建设不断出现新局面,为此他获得“模范县长”的称号。
1943年,在冀东党组织的领导下,经过两次恢复基本区的战役,粉碎了敌人多次“扫荡”,被敌人蚕食的基本区大部分得到恢复,并开辟了大片新区。在新的斗争形势下,中共中央北方分局决定撤销原来的中共冀东地委和晋察冀边区十三专员公署,建立中共冀热边特委和冀热边行署,下设5个地委和专署。在机构变动中,杨大章被任命为第一地区专署专员。
第一地区专署,当时辖冀东西部四个联合县:蓟遵兴、平三蓟、承兴密、丰滦密,这4个联合县曾遭受敌人多次“扫荡”,基层政权和党组织受到严重破坏,村政权中有许多坏分子。杨大章上任后,首先面临改造和建设村政权的严重任务。根据长时间在根据地工作的经验,杨大章深知要完战这个艰巨任务,首先专署本身必须是个有严格组织纪律有坚强战斗力的领导机构,为此他亲自为专署建立了一整套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制度,制订了有关工作汇报、请示和巡视等一系列规定,印发了边区政府发布的各项政策和法令。为要求大家遵守这些规定。他带头严格执行,为同志们作榜样。在他引导下,专署工作很快在党的政策法令指导下井然有序地开展起来。在此基础上,他发出了专署关于改造和建设村政权的指示信,指出村政权是根据地抗日政权的基础组织,村政权的好坏关系根据地的巩固和抗日斗争的发展,要求各地必须坚决把村政权改造和建设好,清除一切坏分子,保证村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同时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还规定了改造和建设村政权的具体措施。由于指导正确,措施得力,在上下共同努力下,不到10个月的时间就出色完成了整个地区改造和建设村政权的任务。领导机关的工作作风和军民关系都有了很大转变,有力巩固和加强了根据地的政权建设,推进和发展了抗日斗争。干部和群众都称赞他是一个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好专员。
1944年5月,中共第一区地委为配合主力部队恢复基本区。决定加快地方党组织的整顿工作,首先确定的目标是整顿蓟遵兴联合县的党组织。为推进这项工作,杨大章和十三团副政委廖峰,带领县委和县政府机关干部、各区主要负责人及专署警卫连共200多人进山开会。他们由蓟遵兴东部平原地区出发,穿过丈烟台,太平庄敌据点间的-沟,到达了预定的开会地点团子山
当时团子山离下营敌据点只有4公里。敌人特务活动很猖獗,这200多人从平原进山的消息很快被敌人获悉。敌人认为这是难得的机会,立即集结力量企图消灭这支革命队伍。5月17日晨,下营据点敌人首先用炮火袭击团子山。敌人炮声响后,杨大章意识到开会地点已被敌人发觉,经研究决定,18日夜晚由杨大章率队冒雨转移。队伍行至下营窜岭庙附近时,雨下得越来越大,队伍-进庙避雨。当时庙里只有7间房子,200多人避雨目标很大,遂被敌人发觉。19日日拂晓,敌人纠集了承德、平谷、兴隆、遵化数路敌伪军将窜岭庙包围。杨大章想到,不把这些县区干部安全转移出去,不但将会遭到严重损失,也严重影响部队的-作战。为准备万一,他首先命令大家将文件烧毁,然后派人侦察敌情,根据当时南山沟深、岭多、树密的自然条件和敌人火力较弱的情况,他决定命令警卫连长率领警卫-士向敌人发起主动出击,掩沪县区干部向南突围。警卫-士冒着敌人密集炮火奋勇冲杀,终于打开一个突破口.使一部分干部冲出重围,安然脱险。
敌人发现这个情况,立即加强火力-突破口,同时从四面冲了上来。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根据敌我力量的对比,杨大章意识到是无法冲出去了,他振臂高呼“与敌人决一死战!”首先冲在前面用 向敌人进行猛烈射击,在他的鼓舞下干部和战士勇气倍增,个个以巨石为掩护独立作战,同敌人展开殊死决斗, 打光了就用石头砸,惨烈的战斗由拂晓一直坚持到将近中午,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烈活剧。最后在弹尽的情况下,杨大章不幸中弹英勇牺牲,同他一起先后牺牲的共有100多名同志,只有极少数身负重伤的同志被敌人抓获。
这场战斗结束后,当地干部和群众走遍山山岗岗,秘密将杨大章等烈士的遗体找到收殓起来,埋葬在窜岭庙西南山坡上。解放后。蓟县人民政府在该地建立了窜岭庙烈士陵园,将烈士们的遗骨移葬在陵园内,供后人凭吊和缅怀。
杨大章烈士一生是短暂的,牺牲时只有35岁。然而他生前崇高的革命精神、高尚的革命品格,为党和人民创建的英雄业绩,永远铭刻在天津人民心中。
杨大章相关
同年(公元1909年)出生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