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克勤

旅景名人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公元1920年-1947年,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 阜南 临泉 太和 颍上 界首 颍州区 颍东区 颍泉 阜阳景点 阜阳特产 阜阳地名网 [手机版] -

  
王克勤
  王克勤(1920-1947),1920年冬生于安徽阜阳县。王克勤家几辈当佃户,辛苦一年打下的粮食,交了租还不够糊口,只好借债度日。0租子,就像一条无形的绞索,日子越过越难。
  王克勤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他春天挖野菜,夏天拣麦穗,秋天拾红芋,隔三差五地打点短工。19岁那年,地主串通保长将他卖了壮丁。母亲哭喊着,弟弟追赶着。他冒死逃了出来,被地主狗腿子们痛打了一顿。就这样,他连续两年被卖壮丁,地主保长们在他身上发了两次壮丁财,他却挨了两次五花大绑,遭了两次毒打。1941年7月,他第三次被卖壮丁未能逃脱,被强抓到国民党军第三十军池峰城部第二十七师七十九团八连当兵。
  1945年10月,晋冀鲁豫军区进行平汉战役,王克勤被俘。被俘后,王克勤要求参加解放军。被编入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六纵队十八旅五十二团一连一排当战士,从此获得了新生。
  1945年12月,解放区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部队也开始进行以土地政策教育为中心的政治整训。当时王克勤所在的部队南下焦作一带,开展诉苦活动。这使他发生了根本转折。当副连长党建庭诉说父亲被地主逼死,母亲领着他讨饭时,王克勤的头抬不起来了,这跟他王克勤的遭遇太像了。
  第二天,王克勤走上讲台,把积压在心里20多年的苦水全倒了出来。他满面泪水,衣角把眼睛都擦红肿了,哭哭讲讲,讲讲哭哭,一个人讲了两小时。台下“向地主阶级讨还血债!”“打倒国民党反动派!”的口号响了一遍又一遍。他边哭边说:“提起地主老财,我恨不能咬他两口。黑心的国民党可把我害苦了。可我……我还替他们打仗。我被解放过来,还认为不走运,怀疑同志们不是真心对俺好,真是糊涂啊!我现在才真正明白,当八路军是为咱穷人干,当国民党军是为地主老财干。我王克勤活了25岁,今天才算看到了光明,才找到了自己的队伍。为了解放我们的家乡,为了让全国人民都过上解放区一样的生活,我一定要在八路军里好好干下去,使尽浑身的技术多打胜仗,牺牲了也是光荣的。”他捂着脸,呜呜地哭着走下台去。
  诉苦会上使王克勤25年的苦闷得到彻底宣泄。那些冷漠、彷徨、孤独、怀疑、失落的羁绊,似乎都抛入了滚滚的漳河付诸东流。他找到了新的自我,感到无比痛快,从来未有过的痛快。随着1946年的初春到来,王克勤的心与万物一起复苏。两军对比的阶级教育,使他判若两人。一股巨大的力量像火山一般在这个颍州汉子的胸中升腾,王克勤彻底变了。他开始接近班长、亲近党员,开会学习积极发言,训练操课刻苦认真。在班里也没有再摆“机枪圣手”的架子。他投弹只二十几米,便做了一个十多斤重的沙袋,偷偷练臂力,一个月后,投弹成绩猛增到40多米。
  兰封(今河南兰考县)之战,王克勤首战立功。这是十八旅政治整训后的第一仗。1946年7月9日下午,当攻击信号发出后,王克勤稍迟疑了一下。他看看左右与后方,并没有-持枪督战。他忽地抱起机枪大喊一声“冲啊!”便向敌阵冲去。遇到障碍物影响射击时,他就站起来射击。敌人逃跑了,他端起机枪猛追,枪筒子打红了也没间断射击。战后,他立了功。武教导员听说王克勤打得好,特意来看他。他拉着教导员的手却呜呜地哭起来:“教导员,我对不起你,对不起指导员和连长。……冲锋号响时,我还在胡思乱想。反动派说共军打仗,全让俘虏挡头阵。今天我才看清,他们全是造谣。枪一响,班长、排长、连长、指导员都领头冲。”他说得那么坦诚。
  从此,王克勤变成另外一个人,整天乐呵呵的,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他急切地要求政治进步,提出了入党的申请。并对指导员王玉坤说:我在国民党军队时间长,那是个臭水坑,我还有许多缺点,个性倔犟,今后一定好好改。在大杨湖战役中,他被提升为副班长,不久升任为班长。徐庄战斗后又升任副排长、排长。1946年9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王克勤的突出贡献,是创造了一个后来被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三大互助运动”,其指导思想是“勇敢与技术结合,战斗与训练结合”;其内容是思想互助、技术互助、生活互助;其组织形式是根据行军、作战需要,灵活建立各种战斗互助小组。王克勤创造的三大互助运动,极大地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也使他自己闻名全军全国。
  王克勤开展三大互助活动,起源于他当班长时。由于连续行军作战,部队减员很多,大量翻身农民和“解放战士”(参军的俘虏兵)补入部队,使部队的成分发生很大变化。如何使部队的老骨干、翻身农民入伍的新战士、解放入伍的新战士三部分人拧成一股绳,很快形成战斗力呢?这是王克勤首先碰到的问题,也是当时全军都在研究的课题。王克勤想到了团结互助活动。他在班里常说:“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现在,这句话可以改成‘在家靠父母,革命靠互助’。我们要亲密团结,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把全班分成若干战斗互助小组。老战士政治觉悟高,是党员,作为骨干;刚从解放区参军的有觉悟、热情高,但技术不行;解放入伍的有军事技术和作战经验,虽经诉苦觉悟有提高,但不稳定,有的还染有旧军队习气。分组时,注意采取民主的方法将这几种人合理搭配,便于发挥各人一技之长,互教互学。组长由大家民主推选。小组可根据行军、作战的不同情况,随时变换。这样,班里工作搞得很活跃,新战士进步很快,立即形成了战斗力。王克勤深有体会地说:“在国民党军队里训练两年的士兵,比不上我们一个月的新战士。”
  思想互助的主要办法是开展以诉苦活动为中心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大杨湖战斗胜利后,部队休整。王克勤班补充四名新同志:杜双健、白志学、杨学保、卢守坤。新战士一到班里,老同志就热情欢迎,烧水给他们喝,打水给他洗脸洗脚,把好床让给他们睡。王克勤亲自端饭、端水,有的衣服淋湿了,烧火给烤干。新战士初来部队,对部队生活不习惯。有的人想家,睡在被窝里哭鼻子。王克勤一发现战士有思想疙瘩,总是个别谈心,耐心说服,及时做好工作,并在生活上关心他们。白志学想家,别人出操他睡觉。王克勤问他是不是想家,他低头不语。王克勤到连部要了张信纸,请人帮他写了封家信回去。但他下操回来以后,还是去睡觉。王克勤找到小白的老乡杜双健去做工作。原来白志学苦闷,是没有打过仗,胆小。杜双健说:“你出来要打老蒋,现在劲到哪里去了?咱们班长打仗有办法,有咱班长指挥,保险没事。”经过反复的思想教育白志学转变了,小白0上长了一个大疥疮,痒痛难忍。王克勤给他找卫生员看了几次,亲自烧水给他洗疮口换药,不几天,疮就好了。小白生病不想吃饼,就给他另外做面条吃。行军时,王克勤帮助小白扛枪拿东西。后来,白志学感动地对杜双健说:“班长与老同志对咱这样好,我总得领人家这份情,好好干下去。”
  技术互助的目的是尽快提高军事素质。因为战斗频繁,新同志一参军就得打仗。王克勤说:“没有不能打仗的兵,就看排长和班长怎样带领。”“平时教得好,战时就省力。”他提出勇敢与技术结合,战斗与训练结合的口号,大讲“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道理,带领战士们从难从严地进行军事训练。他的机枪班里有一挺日式歪把机枪、一挺苏式转盘机枪,爱护得像两件宝贝。他对新战士说:“你平时不爱护它,打仗时它就不爱护你。”他不让大家用汗手去摸,不让用脏布擦枪。三天一小擦,七天一大擦,打了七八次仗,机枪从未发生过故障。他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授给新同志,先后教会了12个同志打机枪。经过一个星期突击,使全班新战士都学会了两种机枪的拆卸、装置与使用,学会了排除故障。他边教边比划,耐心地示范利用地形地物,修机枪工事,敌火下运动的技术战术。为了学会夜间射击,他用白纸糊在碉堡孔上让战士练瞄准。他还让解放战士中有一技之长的人当小教员,手把手地教新同志,不厌其烦,教会为止。由于有了军事技术互助,王克勤带领的班、排,新兵入伍后很快就能打仗。
  生活互助一开始也称体力互助。部队几乎天天行军打仗,别说新兵,就是老兵对这种大运动量的体力消耗也感觉疲劳。王克勤以深厚的阶级感情,从生活上关心爱护每一个战士,同时把大家组织起来,开展体力互助。他常说:“咱穷兄弟在一起干革命,求解放,应该比亲兄弟还要亲。”四名新战士补充到班里的当天晚上,就碰上了雨夜行军。道路泥泞,行走困难。王克勤不让新战士拿东西,并安排老战士扶新战士走。卢守坤的鞋陷进泥里去了,王克勤把自己的鞋给他换上,并帮他系好鞋带。部队过河时,他把受伤的战士一个一个背过去。新同志又冷又饿,他跑到三排搞了点炒面,给新同志一人分一把,自己却饿着肚子坚持走到宿营地。天过黑或雨大行军时,有时用绳子,或者把绑腿解下来结在一起,班长在前,副班长在后,大家牵着绳子走。并积极做好宣传鼓动工作。同志们怕他累着,他却风趣地说:“我能扛动一门山炮,不信你缴获一门让我扛着试试。”宿营后,新战士倒下便睡,他却忙着烧水给他们烫脚、挑泡。同志们都说,“家里的父母也没有照顾得这样周到。”这种生活互助活动,以至使王克勤成为著名的爱兵模范。
  王克勤的三大互助活动,在作战时集中表现为战斗互助,从而将作战任务和细密的思想工作揉在一起,形成了强大的战斗力。这种战斗互助,在徐庄战斗中得到充分发挥。战斗动员后,王克勤回到班里立即改组战斗互助组。他说:“咱们行军要选身体好的当组长,打仗要选作战勇敢、有战斗经验的。”他首先提出杜双健当组长,大家一致同意。接着又提出老战士赵青年,大家也赞成。两个组长选好后,便自由结合。白志学、杨学保和王克勤到赵青年组,卢守坤、陶武英到杜双健组。老战士都订了自己的计划,新战士们表示一定听指挥,还按了手印。王克勤要求:“组长要保证不失联络,大家要听组长的招呼。我要是牺牲了,你们听副班长指挥,副班长牺牲了,互助组长指挥,有谁挂了彩要互救互助,不能丢一个人。作战中,互助组要多想办法,多说壮胆话。”两个互助组展开了竞赛。徐庄坚守战很激烈,敌人向村子里打了2500多发炮弹,全村30余间房子,除一间小茅棚外,全被炸塌。六架飞机在天空轮番轰炸。王克勤班在村子最前面坚守。他们一到村子就做工事。敌人炮弹打来的时候,白志学撒腿就跑,王克勤冲上去,将白志学压在身下,并告诉大家:“不要跑,炮弹第一次打到哪里,第二次绝对打不到那里,你一跑刚好赶上炮弹。”话刚说完,又飞来一颗炮弹恰好落在后面的麦秸堆旁。白志学说:“真危险,要不是听了班长的话……”王克勤还说:“我的机枪一响,你们就赶快到工事里去隐蔽,因为敌人知道这里有机枪,就要-。”敌人的炮击停止了,王克勤为了锻炼杨学保的胆量,叫他一人去旁边挖一个立体射击工事。敌人又开始进攻了,王克勤先给白志学做示范,一枪撂倒一个敌人。然后,把枪交给白志学:“你也打一枪试试。”白志学也一枪撂倒一个。当打退敌人一次进攻后,王克勤忙招呼大家转移阵地。刚跨出工事,敌人的炮弹就落下来了。新战士佩服地说:“俺班长把敌人的脾气全摸透了。”敌人穿着白衣攻上来了。王克勤马上告诉大家:“敌人穿白衣服给飞机指示目标,我们越是接近敌人,飞机也就越炸不着我们。”敌人接连吹了好几次冲锋号未见冲上来,王克勤讲:“敌人不敢拼刺刀,我们把手榴弹准备好。”就这样,王克勤带领他的机枪班,团结互助,灵活转移阵地,打退了敌人四五次进攻,出色地完成了阻击任务,全班竟无一人伤亡。战斗结束后,十八旅给王克勤班记了集体一等功,全班出了五个英雄。其中就有白志学,他一人消灭30多个敌人。
  徐庄战斗,使王克勤的“三大互助”活动受到重视。当时,全军都在探索在部队成分迅速变化的情况下如何提高战斗力的问题。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一些部队提出了进行“三合一”教育,使老战士、新战士、解放战士结成坚强整体,形成强大战斗力。无疑,王克勤的“三大互助活动”的提出,拨动了时代的最强音。王克勤显然找到了一种迅速团结自己、战胜敌人的基层组织模式。这种模式在徐庄战斗中得到了检验,王克勤这个典型已破土而出。一连的领导及营长武效贤、教导员于永贤非常兴奋,迅速向上级汇报。第六纵队政治部宣传部长及一些报社记者纷至沓来,坐阵调查,连续写了几篇通讯报道,刊登在晋冀鲁豫野战军机关报《战友报》上。野战军文工团和第六纵队文工队还编演了秧歌剧《王克勤班》到部队演出。后来,第六纵队政治部把王克勤这个典型及部队学习情况,向野战军政治部作了汇报,受到刘邓-和张际春副政委的重视和支持。他们指出:王克勤班开展的团结互助活动,是适应战斗需要和部队情况应运而生的一个典型,是广大战士高度的政治觉悟和革命友爱精神相结合的产物,对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有着极大的意义。根据副政治委员张际春的倡议,野战军政治部发出文件,指示在晋冀鲁豫解放区全军开展王克勤运动。1946年11月以后,这一运动在全晋冀鲁豫野战军普遍展开。各部队根据王克勤班的经验,普遍地建立了互助组。通常每班分成三个互助组,每组三至四人。这就使团结互助运动有一个固定的组织形式,迅速持久地开展起来,战斗力大增。据1946年12月6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报道称:“冀鲁豫前线屡次大捷,部队中展开的‘王克勤运动’起了很大作用。”
  在解放入伍之初,指导员王玉坤讲的一个故事,王克勤觉得中听。说毛主席曾专门为一个烧炭牺牲的战士张思德开了追悼会,写了一篇悼文,叫《为人民服务》。后来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特别指出,“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惟一的宗旨”。说我们这个军队的性质是人民军队。军民关系是鱼水关系。这一点拨,使王克勤茅塞顿开。因为他亲眼看到,解放区的人民像欢迎亲人一样欢迎解放军,腾最好的房子,杀猪宰羊慰问子弟兵。打仗时带路,送军粮,做军鞋,抬担架……部队呢,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像尊敬父母一样尊敬老百姓。这才是正义之师、仁义之师呀!于是,他下决心-民模范,并教育好每一个战士,尤其是教育好那些解放入伍的战士。用他的话说,他最了解旧军队的那些“穷毛病”,常常现身说法,用两种军队、国统区与解放区的对比,来教育解放战士学习与发扬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住在群众家里时,帮助群众挑水、劈柴、搞卫生,给小朋友讲战斗故事,教唱革命歌曲等。临走时,归还所借的东西,和群众握手告别。王克勤爱民的故事很多,人民也爱戴王克勤。
  1946年10月初的一天,王克勤发现阵地后面一个村庄烟雾弥漫,群众忙乱奔跑。他立即带领战士们组织群众转移。突然,他听到一座燃烧着的屋子里有呼救声,便不顾一切地冲了进去。当他把一个烧伤的妇女背出来时,房子倒塌了,他自己的头发全被烧焦了,脸部也被烧伤。
  部队宿营毕庄。王克勤排被分配到一个老大娘家。他看到老大娘家有年轻的妇女,就告诉大家说:“山东老乡忌讳当兵的进家门,在老乡没有弄清我军身份时,暂不要进屋。”他们把背包放下,首先给大娘挑水、扫地、盖高粱垛。晚上就在房檐下宿营。夜里,大娘和媳妇听到雨声出来盖高粱时,发现已经垛好,看见指战员们都在房檐下宿营,激动地说:“俺一辈子没见过这样好的兵。快进屋,一个也不许在外呆着。”说着,硬把战士们拉到了屋里。第二天要出发了,大娘拉着王克勤的手不让走。王克勤再三解释说:“咱们军队有任务,说走就得走。”大娘把四个鸡蛋塞在王克勤口袋里,再三叮咛:“孩子,不要忘了俺。这是毕庄,俺姓毕,打了胜仗捎个信来。下次来了,还住俺家。”
  1947年夏季的一天,部队经过两天两夜急行军,到达定陶县张庄。老百姓正忙着收麦子。忽然黑云滚滚,雷电交加,一场暴雨就要来临。进村后,王克勤安排三班长去准备住处,他带领同志们不顾疲劳奔向打麦场,帮助群众收拾麦子。当大家干得正紧张之时,三班长跑来对王克勤说:“连里安排我们住到村东头的一家。可老大娘手拿扫帚挡住门不让进。是不是另找地方?”王克勤说:“不忙,这是群众对咱不了解。走,咱一起瞧瞧去。”刚到村东头,下大雨了。王克勤看到一个年轻妇女正顾东顾不了西地垛麦子,顾不上跟站在门口的大娘说话,把背包向门口一扔,忙跑过去帮忙。同志们垛的垛,盖的盖,一会儿功夫便收拾利索了。当大家淋得像落汤鸡似的回到门口时,背包都不见了。原来早被大娘拿进了屋。她还拿出两床被单往战士们身上披,拉他们快进屋。进屋后,王克勤发现房子有几处漏雨,又立即带领两个战士上房修补。等房子修好后,他们却成了泥人。晚上,王克勤请大娘诉说家里的悲惨遭遇。大娘姓张,老伴早死了,好不容易把一个儿子养大,去年娶了媳妇,不料今年儿子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大娘见了当兵的就恨,没想到碰上的是自己的队伍。大娘说:“孩子们,俺对不起你们呀。你们这些兵真好。”第二天部队要出发时,王克勤一提挎包,沉甸甸的。打开一看,是白花花的12个鸡蛋,热乎乎的。还有一包纸烟。王克勤感动地说:“大娘,你年纪大了,留着自己吃吧。”边说边往外掏。大娘着急地说:“这原是留给我儿子吃的,你们要是我的孩子就吃了,吃了好去打那些狗0们!”一面说,一面流泪。王克勤怕老人伤心,只好收下。趁大娘不注意,掏出一块银元压在大娘枕头底下。王克勤把鸡蛋分给战士们,说:“这鸡蛋是大娘留给自己儿子吃的。今天我们吃了,一定要为大娘报仇,为人民争气!”当大娘发现了银元追出村口时,看到战士们远去的背影,只是流泪。
  从1947年初开始,王克勤便带领全排开展“满缸”活动,部队走到哪里,就把群众工作做到哪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我军宗旨,大做好事,把党的温暖送到人民群众中去。被野战军领导机关授予他“爱民模范”的光荣称号。
  1946年12月10日,延安《解放日报》发表题为《普遍开展王克勤运动》的社论,号召全解放区开展王克勤运动。社论对王克勤作了很高的评价,赞扬他“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创造了新的光荣的范例。他从一个蒋介石手下的愚昧的奴隶,转而与广大人民相结合,很快地变成一员智仁勇全备的人民战士”。社论指出,晋冀鲁豫部队广泛开展王克勤运动,“具有极其伟大的意义”,并“希望全解放区的军民都能按照当前自己的条件,选择自己的典型,来普遍有力地推行这个运动”。社论提出了开展王克勤运动的三大具体任务。中共中央的机关报发表社论推广王克勤运动,使晋冀鲁豫部队受到巨大鼓舞,全体指战员和政工人员引为无尚光荣。大批祝贺信、决心书、挑战书寄到了王克勤手中。王克勤获得了巨大成功,心情无比激动。王克勤班的同志们,决心永远保持光荣传统。他们说:“在这个班可光荣哩!连毛主席都知道。”
  王克勤领导的班、排战果累累,成为模范班、排,出了一批功臣。他自己更是功勋卓著。从1946年6月解放战争开始到牺牲短短一年多里,他一人共歼敌232名,俘敌14名,缴获步枪八支,曾九次荣立战功。第六纵队授予他“战斗英雄”、“三大互助模范”、“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他还被评为“一级杀敌英雄”、“特等功臣”,并最终成为党中央机关报发表社论号召全国学习的模范。
  1947年6月3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12万人,在刘伯承、邓小平的率领下,一举突破黄河天堑,举行鲁西南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7月4日晚,王克勤所在的第十八旅从鄄城出发,奔袭定陶。由于在高温季节急行军和受了暴雨淋激,王克勤得了重感冒,头疼发热,喷嚏不断;连饭也没吃,照常和部队行动。他忍着,保着密。行军时仍然跑前跑后,关心战士。7月下午,一连开到了离定陶三里的固堆刘庄。这时,上级决定强行攻城,52团为第一梯队。团里决定攻城突击连由一连担任。在连队的动员大会上,王克勤发言要求由一排当突击排,并提出了0保证。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个突击任务真的被他磨来了。
  攻城的日子定在7月10日夜。王克勤已经四天没怎么吃东西了。加上紧张的战前准备工作的劳累,他头昏眼花,四肢无力,身体极度虚弱。同志们见他身体消瘦,嘴唇干裂,颧骨高耸,都非常心疼。王克勤却笑着说:“有点小病没啥,枪一响就啥也不觉得了!”
  18时10分,王克勤带领全排战士出发了。他们每人提着满满一筐手榴弹,顺着交通壕,运动到城北关隐伏起来。他直接带领三班由中间突破,二班在右翼,一班在左翼,以两挺机枪掩护冲锋。
  19时整,三发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攻城战斗开始了。我强大炮火向敌人的城头工事实施炮火准备。王克勤知道,炮火一延伸,就该突击排上去了。他一把把新战士余三虎的手榴弹筐夺过来,说:“拿来,我帮你提着,准备冲!”
  同志们拉着王克勤说:“排长,你可不能先冲啊。你是病号,要爬那么高的城墙危险。”王克勤只说了一声:“我知道。”回过头来,两眼紧盯着我方上空,等待攻城信号。
  “叭!”一颗红色信号弹升起。王克勤大喊一声:“冲啊!”一跃冲出堑壕。战士们紧跟着,迅速通过堑壕,跳过护城河,冲到了城墙的缺口下。城墙上的敌人压低枪口,向城下射击。王克勤指挥同志们靠近城墙边的敌人射击死角,命令机枪消灭敌人火力点,顺手将手榴弹向城上投去。随着轰轰的0声,敌人的火力哑了。王克勤见登城时机已到,大喊一声:“架云梯!”副班长陈群立即将云梯竖在了缺口上。王克勤冒着城头不断塌下的砖石,第一个爬上云梯,并大喊着:“同志们,为定陶人民报仇的时候到了!冲啊!”话音还没落,他已登上云梯的第三节,当他正向第四阶登去时,敌人的一个机枪点射击中了他的腰部和腿部,王克勤倒在了壕沟里。陈群急忙替他包扎。他不顾伤痛,继续指挥着:“各班搭人梯,机枪掩护好。不管哪个,谁上得快谁先登城!班长、组长照顾好,赶快上,不用管我!”三班长崇世礼和班里的三位互助组长黄天顺、曹云龙、赵分明等蜂拥登上了城,用步枪和手榴弹打散城楼上的敌人。随即,三班全上来了。敌人逃到了城下西南的房院里,用枪榴弹转向城上射击。黄天顺等负伤。在“拿下定陶城,为排长报仇”的口号声中,一班、二班也登上了城头。他们打退了敌人四次反扑,稳稳地占领了城头。该发信号了,三班长才想起信号枪还在排长手里,急得直搓手。
  突然,两颗信号弹从城脚升起。原来,王克勤说什么也不让陈群把他背走。在陈群的怀里,他忍着巨大的伤痛,强支着身子在城下指挥战斗。他向刚上来的一班长张太平说:“机枪掩护好,扩大突破口!”他向二班长说:“右边有敌人的机枪,把它干掉!……”他跟陈群说:“小陈,你也别守着我,上面缺人,快冲!”当他发现同志们已经夺取城头时,便向大部队发出了登城信号。信号一发完,他便昏迷了。
  大部队从突破口攻入了定陶,经过激烈的巷战,到次日凌晨一时,彻底消灭了敌第一五三旅,定陶回到人民手中。一排的同志们放心不下排长,纷纷找陈群打听排长的伤情。陈群哇地一声大哭起来,他抽噎地诉说着王克勤弥留之际的情景。在送往医院的路上,王克勤被炮声震醒。他问陈群:“定陶打下了吗?”陈群说:“部队攻进去了,排长放心吧。”他微笑着又昏了过去。
  在转送中,医生楚存海发现王克勤情况不好,给他打了强心针。王克勤第三次醒来,眼含着泪水对陈群说:“小陈,帮我写封信吧,转告毛主席,说我王克勤感谢党,感谢毛主席的教育,把我培养成了一个革命战士。可我王克勤为党做的事太少了。我到死也是为人民服务。我王克勤革命到底了。”休息了一会儿,王克勤又说:“请转告同志们,要好好干革命,保卫延安,保卫党中央。”他哆嗦着手,从口袋里掏出一封信递给陈群:“这是第三纵队的英雄史玉伦同志写给我的挑战书。请告诉他,我来不及给他回信了。我们要向他学习,展开革命大竞赛。再告诉团里同志,要团结互助,要互相竞赛,好好打老蒋。”再讲下去实在没什么力气了。他咬着嘴唇,一字一板地说:“我……还……有个……包袱,你把里面的东西……分给大家吧………战斗下来……同志们……会缺东西的。”说完,王克勤再也没有睁开眼睛。
  王克勤排的同志们个个哭得像泪人儿。泪水流到了腮边,滴到了领口,滴到了胸膛,湿透了衣衫……
  1947年7月18日,在王克勤牺牲的定陶县北门,十八旅的全体干部战士,定陶县的各界群众,举行追悼大会。旅长肖永银、政治委员李震分别宣读了司令员刘伯承、政治委员邓小平的唁电和晋冀鲁豫边区政府的唁电,宣读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政治部永远命名英雄生前所在部队的一连一排为“王克勤排”的决定。刘、邓在唁电中高度评价王克勤的英雄事迹,其中说“王克勤同志一年来建立了很多战功,树立起战斗与训练、技术与勇敢结合的为我全军所学习的进步范例。我们对于他这种为人民立功不顾一切,奋勇杀敌的牺牲精神和高尚品质,表示无限的崇敬。”第六纵队副政治委员鲍先志代表纵队党委和-致悼词。定陶县委、县政府决定,把定陶城的北门改名为“克勤门”,以永久纪念王克勤烈士。王克勤烈士的遗体安葬在定陶北门外。建立定陶烈士陵园后,又将遗骨移葬至烈士陵园。
  在中国人民革命历史博物馆,在烈士家乡阜阳市,在定陶县,在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都辟有王克勤烈士事迹陈列室,供后人学习、瞻仰。
  (韩振武张清训)
  [以上内容由"没水的鱼"分享。]


王克勤相关
同年(公元192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7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王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