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894年-1968年] - 秦州区景点 秦州区特产 秦州区地名网 [手机版] -
邓宝珊(1894~1968)名瑜。甘肃秦州邓家庄(今属甘肃天水市北道区)人。13岁时父母双亡,只身到兰州谋生,在一家制造水烟的作坊当学徒。值湖南新军标统杨缵绪调驻新疆伊犁途经兰州招募新兵,邓报名入伍,当传令兵、司书。1910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1月参加伊犁革命党人发动的起义。2月,随部队在精河、沙泉子抗击清军,战斗中连长牺牲,他主动担负指挥责任,守住了阵地。接着,率部包抄清军右翼后方,一举将清军击溃。后杨增新主持新疆军政,缉捕残杀革命党人,邓亦在通缉之列,遂避入俄国领事馆,并取得护照,辗转西伯利亚,绕至东北、京津,于1914年初返回故乡天水。同年到陕西,结识老同盟会员孙岳、续西峰、李岐山、井勿幕、胡景翼等。他们以讲学为名,聚集华山脚下,组织革命团体共学园,从事反对袁世凯、驱逐陕西将军陆建章的斗争,史称“华山聚义”。1916年,陈树藩继任陕西督军,邓在陈部胡景翼团任连长。陈树藩投靠段祺瑞镇压陕西进步力量,邓又参加了“反段倒陈”运动,于1918年1月与张义安、董振五等发动三原起义。同年8月,于右任回陕任靖国军总司令,将靖国军编成六路,邓属第四路胡景翼所部,参加“倒陈”战役。1921年11月,胡景翼部接受直系改编为陕西陆军暂编第一师,邓任该师岳维峻旅第二团团长。1922年4月随胡出关参加直奉战争,以前敌总指挥名义指挥两个团大败依附奉系之河南军阀赵倜。1924年冯玉祥、胡景翼、孙岳等发动北京政变,邓为胡联络各方,参与策划。北京政变后成立国民军,邓任国民军第二军胡景翼部第七师师长。胡任河南督办时,命他为右翼总指挥,在豫西击败了刘镇华之憨玉琨部。此后,邓驻陕县,任用共产党员担任秘书长和军官传习所所长,整顿训练部队。1925年8月奉命北上攻打奉军,一路攻城夺地,直达天津城郊。接着,他指挥第七师与第二师一部,会同第三军攻占马厂,迫使奉军逃往山东。战后,任直隶(今河北)军务帮办。
1926年春,直奉军阀联合进攻国民军。国民军第二军新任军长岳维峻在河南被吴佩孚军打败,溃退陕西。邓间道山西回陕,在三原收容整顿二军余部。9月,冯玉祥在绥远五原誓师,宣布成立国民军联军,进军西北,解西安城围,并任命邓为援陕军副总指挥。他在乾县设立指挥部,并开办军官教导队,聘共产党人为教官。10月,援陕军主力进抵关中,他在乾县召开军事会议,建议采用迂回战术切断围困西安的镇嵩军退路。战斗中,他抱病指挥吉鸿昌部和马鸿逵部迂回到西安东郊之韩森寨,瓦解了镇嵩军刘镇华的司令部。11月27日,西安城解围。
1927年初,国共合作的战时陕西临时军政府——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成立,于右任任总司令,邓任副总司令。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任用史可轩、许权中、高克林、刘志丹、杨明轩等一大批共产党员担任要职,发布了一系列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政令军令,创办了由共产党人主持的中山学院和中山军事学校,促进陕西大革命运动很快形成轰轰烈烈的高涨局面。邓和联军总政治部副部长、共产党人刘伯坚以及驻陕总司令部的共产党人,互相支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年4月,国民军联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参加北伐,邓被任命为南路军第五军军长,率部经商州、紫荆关到河南。6月,冯玉祥附蒋-,邓无意投蒋,离开部队到上海暂住,经杨明轩引见结识了周恩来。此间,他同许多共产党人保持着友谊,对陕甘等地在“清党”中遭受破孩的共产党员给予尽可能的掩护和帮助。刘伯坚的夫人王叔振,就是在他家里避难的。1930年4月,冯玉祥电召邓到河南,后历任第八方面军总司令、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甘肃省政府委员、新编第一军军长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邓任第二十一军团军团长,驻防陕西榆林,旋改任晋陕绥边区总司令,司令部仍设榆林。抗战八年,与陕甘宁边区一直保持睦邻关系,对蒋介石发动的历次-0,均以沉默对待。邓还多次去延安,同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晤谈。1943年6月,蒋介石电召邓去重庆,途经延安,毛泽东向他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民主团结、把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到西安时,又同周恩来会晤,对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的主张深为敬佩。抵渝后,他听到的则是一浪高过一浪的-叫嚣。出于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他在最后一次见蒋时,犯颜直谏:“国难当头,如再搞阋墙之争,后果不堪设想。”还表示:“我愿把领袖拥护成华盛顿,不愿把领袖拥护成拿破仑。”邓由重庆回榆林再次到延安,毛泽东等对他此行为争取国内民主和平所做的努力极为赞赏。次年12月22日,毛又致信给邓,说:“去年时局转换,先生尽了大力,我们不会忘记。八年抗战,先生支撑北线,保护边区,为德之大,更不敢忘。”(《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50页)
内战全面爆发后,邓尽力避免参加。1948年8月应傅作义电邀,任“华北剿总”副总司令驻包头。12月底,作为傅作义全权代表与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指挥部谈判,达成了和平解放北平协议;1949年9月,又协助傅作义、董其武,实现了绥远的和平解放。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邓作为特邀人士出席,被选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是政协第三、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第三、第四届中央副主席。1968年11月27日在北京逝世。
邓宝珊相关
经历历史事件:
同年(公元189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8年)去世的名人:
1926年春,直奉军阀联合进攻国民军。国民军第二军新任军长岳维峻在河南被吴佩孚军打败,溃退陕西。邓间道山西回陕,在三原收容整顿二军余部。9月,冯玉祥在绥远五原誓师,宣布成立国民军联军,进军西北,解西安城围,并任命邓为援陕军副总指挥。他在乾县设立指挥部,并开办军官教导队,聘共产党人为教官。10月,援陕军主力进抵关中,他在乾县召开军事会议,建议采用迂回战术切断围困西安的镇嵩军退路。战斗中,他抱病指挥吉鸿昌部和马鸿逵部迂回到西安东郊之韩森寨,瓦解了镇嵩军刘镇华的司令部。11月27日,西安城解围。
1927年初,国共合作的战时陕西临时军政府——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成立,于右任任总司令,邓任副总司令。国民军联军驻陕总司令部任用史可轩、许权中、高克林、刘志丹、杨明轩等一大批共产党员担任要职,发布了一系列贯彻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政令军令,创办了由共产党人主持的中山学院和中山军事学校,促进陕西大革命运动很快形成轰轰烈烈的高涨局面。邓和联军总政治部副部长、共产党人刘伯坚以及驻陕总司令部的共产党人,互相支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同年4月,国民军联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参加北伐,邓被任命为南路军第五军军长,率部经商州、紫荆关到河南。6月,冯玉祥附蒋-,邓无意投蒋,离开部队到上海暂住,经杨明轩引见结识了周恩来。此间,他同许多共产党人保持着友谊,对陕甘等地在“清党”中遭受破孩的共产党员给予尽可能的掩护和帮助。刘伯坚的夫人王叔振,就是在他家里避难的。1930年4月,冯玉祥电召邓到河南,后历任第八方面军总司令、西安绥靖公署驻甘肃行署主任、甘肃省政府委员、新编第一军军长等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邓任第二十一军团军团长,驻防陕西榆林,旋改任晋陕绥边区总司令,司令部仍设榆林。抗战八年,与陕甘宁边区一直保持睦邻关系,对蒋介石发动的历次-0,均以沉默对待。邓还多次去延安,同毛泽东、朱德等中共领导人晤谈。1943年6月,蒋介石电召邓去重庆,途经延安,毛泽东向他表明了中国共产党争取民主团结、把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到西安时,又同周恩来会晤,对中国共产党坚持团结抗战的主张深为敬佩。抵渝后,他听到的则是一浪高过一浪的-叫嚣。出于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他在最后一次见蒋时,犯颜直谏:“国难当头,如再搞阋墙之争,后果不堪设想。”还表示:“我愿把领袖拥护成华盛顿,不愿把领袖拥护成拿破仑。”邓由重庆回榆林再次到延安,毛泽东等对他此行为争取国内民主和平所做的努力极为赞赏。次年12月22日,毛又致信给邓,说:“去年时局转换,先生尽了大力,我们不会忘记。八年抗战,先生支撑北线,保护边区,为德之大,更不敢忘。”(《毛泽东书信选集》,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50页)
内战全面爆发后,邓尽力避免参加。1948年8月应傅作义电邀,任“华北剿总”副总司令驻包头。12月底,作为傅作义全权代表与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指挥部谈判,达成了和平解放北平协议;1949年9月,又协助傅作义、董其武,实现了绥远的和平解放。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邓作为特邀人士出席,被选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甘肃省人民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是政协第三、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第三、第四届中央副主席。1968年11月27日在北京逝世。
邓宝珊相关
经历历史事件:
平津战役 (公元1948年--公元1949年)
第一次直奉战争 (公元1922年)
同年(公元189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6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