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926年-1948年] - 合浦县 海城区 铁山港区 北海景点 北海特产 北海地名网 [手机版] -
潘继业幼年时在钦州城头中心小学读书,学业成绩优秀,品学兼优。1941年秋,他考入广东省立钦州师范学校简师读书。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乐于助人,深受同学的喜爱、教师的器重。他经常接触进步的同学,积极参与抗日宣传活动和地下党组织的工作。学校办有《拓荒》专刊,他积极投稿,大胆写有创见的文章。班上办有《小流》墙报,他积极协助出版工作,并以锐利的笔锋揭露了日军的侵略罪行、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无能。他针对国民党顽固派的走卒李焰生在钦师全校大会上散布攻击诬蔑共产党和抗日民主力量的谬论,写了杂文《狂犬吠日》,把李的丑恶嘴脸揭露得淋漓尽致。杂文在墙报上贴出后,在师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当时,钦师校长陈智的思想反动,仇视共产党,无心教学,挪用学生的助学谷做生意,严重干扰和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激起全校师生的义愤,大家-抗议。在强大的威力下,国民党当局-撤掉陈的校长职务,并把拖欠的助学谷如数补发给学生。钦师训育部主任周颂清是“三青团”区分部负责人,是国民党部安置在学校监视进步学生活动的密探。他收买学生败类马彦森为助手,两人狼狈为奸,经常突击搜查学生宿舍,查禁收缴进步书籍,搞得学生不得安宁。为了避开周颂清等人的搜查监视,更好地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潘继业、潘德枢等进步同学搬到沙尾街劳世莲和蔡姓同学租借的钟七0房子住宿,课余时间大家经常在一起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进步书籍,商量工作,搞宣传活动。地下党组织经过周密的部署,通过潘继业等进步同学的努力,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反对在学生中建立“三青团”的斗争,通过钦师学生自治会发起驱逐周颂清的全校性-运动。国民党当局害怕事态发展扩大不好收拾,不得不撤掉周颂清职务。
这几次斗争,潘继业按照党组织的布置,自始至终投身到运动中去,经受了斗争的考验,在钟古的教育和帮助下,于1943年10月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参加党组织后,工作更积极,斗争更坚决,积极协助地下党做学生思想工作,组织他们学习进步书籍,以读书会为阵地物色进步的同学,为党组织培养发展对象。他不怕危险,勇敢地接受党组织的委托,到钦州中学去做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帮助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后因1944年9月合浦发生了“永信烟庄事件”,上级决定钦廉四属党组织停止活动,进行审查。钦中发展地下党组织的工作随之缓行。
1944年冬,日军在太平洋作战失利,决定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湘桂战役,占领南宁后分兵经钦州、合浦出湛江,邕、钦、合公路沿线地区成了前沿阵地。日军到来之前,钦师已迁到灵山县太平圩,中共钦县地下党组织为了发动群众抗日,以邕钦线为界,分为路东和路西两个地区,从钦师调潘继业、钟喜权(钟古)、赵善基(颜玲)、郑翠兰等同学到路西区大寺一带工作。在群众中开展抗日宣传,组织抗日武装力量。
1945年春,中共南路特委部署四属各县在春节前后举行抗日武装起义,钦县党组织在路东和路西区组织武装,在2月17日发动小董武装起义,起义队伍名为钦县人民抗日解放军,潘继业担任二中队二分队政治战士(排服务员)。
因各方面原因,起义受挫,起义武装转移到钦县北部灵山西部的贺浦、华灵地区,受到钦县反动武装的袭击,作战了一天后,往钦县撤退。潘继业因脚痛走不动,留在板城龙门村隐蔽。国民党政府四处搜捕,通缉起义人员,在各地张贴悬赏万元缉拿潘的布告。潘继业毫不畏惧,转战各地,好不容易和梁锦铨回到十万山区寻找起义同志。经过一番波折,于1945年4月,俩人到了离钦州10多公里的黄屋屯附近牛窝村黄其申家,以做干米粉卖为掩护,从事地下活动。并把他从家里带出的一些金首饰献出来作活动经费和赠给身无分文的同志,鼓励和支持大家继续坚持地下斗争。他多次化装回钦州寻找失散的同志。有一次,他回到了钦州旧城头顶大路口被敌人发觉包围搜捕,他机智地躲入一群众家,幸得群众掩护才脱险。经过不懈的努力,他终于在城郊北营村找到了章惠兰(章英),和她取得联系后,继续寻找其他同志,进行地下活动。
1945年5月中旬,第二中队中队长王旭林考虑到在六松坪村隐蔽的何凤清、何凤新姐妹俩处境很不安全,便通知潘继业、梁锦铨负责接送她们到上思。潘毫不犹豫接受这一任务,他们先回到那利村梁锦铨家稍事休息后,便往上思出发。一路上潘、梁和何姐妹四人反复研究,商议应付敌人的对策,万一遇上敌人,无论如何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泄露组织的机密。潘还强调我们要坚持革命者的气节,不向敌人低头。到了洞利圩边时,引起了乡兵的怀疑。乡兵持枪追来,四人即分头疏散,敌人将要逼近时,喝令何姐妹不能走。潘低声镇定地对何姐妹说:“你们不要怕,跟他们去,我们到大塘村找黄焕华担保你们出来。”在赶圩群众的围观之中,潘、梁走脱了,敌人把何凤清姐妹押回洞利乡公所。潘、梁即到大塘村找黄焕华,对黄说明了情况后,黄即毅然答应营救,马上带了几个武装的族兄弟迅速赶到洞利乡公所。黄焕华一进入院内,就摆起派头来说:“你们打狗都不看主,连我亲戚都不放过。”何凤清姐妹一听到黄讲“亲戚”两字,便大声地喊:“表哥呀!我们想去寻你,他们却不准过,说我们想去上思‘跟佬契’(找情人)。”黄焕华训斥了敌人之后,乡长慑于黄的武装威胁,只好答应交保释,黄便到洞圩白正兴客栈找人把何凤清姐妹担保释放出来。
1945年11月,南路人民解放军第一团西进十万山区,钦县党组织领导人卢文随队回来,决定联系分散在各地的参加小董武装起义的同志,恢复武装战斗队伍,开展斗争工作。他通过梁锦铨找到了潘继业,派潘回到水东乡和钦州镇,联系钦州附近和在东海区隐蔽的同志。钦州镇是国民党在钦县的统治中心,反动势力强,特务密探多,而且很多人认识他,潘继业冒着生命危险勇敢机智地活动于敌人心脏之地。他先找到了章惠兰、钟培福(钟镭),再找到了赵善基(颜玲),通过章惠兰找到了在国民党县府中工作的同志,还和省钦师、钦一中的学生建立了联系,开展学生工作;在沙帽岭和水东乡建立了交通站、隐蔽点,使钦州和水东的工作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
潘继业在钦州、水东工作期间,经常回到山区。1946年春节后,钦县建立了武工队,他经常参加队的活动,学习政治、军事知识和游击队的实践经验,深入到各村做群众工作。1946年夏,武工队到海区活动,潘继业被留在钦州、水东工作,并协助马启山区工作。
1946年冬,国民党反动派对我马启山区游击队进行了疯狂的“围剿”,敌我力量悬殊,斗争非常艰苦,当地武装同志撤到马启山顶的石岩和土洞里。山上寒风刺骨,同志们缺衣少粮,潘继业一连10多天晚上和大家一起烤火到天亮。有时要派同志下山找粮,便把衣服脱给下山的同志穿,生活如此艰苦,大家还是有说有笑,乐呵呵的。潘继业一直很乐观,从来没有叫过苦。
1947年2月,朱守刚率领的钦防武工队转移到马启山,决定和马启山游击小组伪装为国民党刘镇湘部搜索连,骗过敌人关卡智取那天。22日队伍向那天开进时,潘继业和其他一批同志组成突击队先入那天圩,不发一枪一炮全部收缴了乡公所武装,俘虏了乡长曾守谦等五人,智取那天后,潘又和其他同志一起进行开仓分粮和宣传工作。
1947年5月,钦防两县地下党组织按照上级指示,在三光企、马启山和小峰那马发动武装起义,大力扩军,队伍迅速发展到1500多人,组成“农民翻身总队”,下辖六个大队。在马启山区扩军过程中,潘继业做了许多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被任命为第二大队政治教导员。该大队成员社会成分比较复杂,各种不良思想表现较多,潘继业耐心细致地分别做他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向他们讲穷人要革命的道理,讲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革命斗争形势,讲党的政策和部队的纪律,说明要得到翻身解放取得胜利,就必须执行党的政策,遵守队伍纪律,为人民服务,和群众建立良好的关系等。
他非常关心同志,吃苦耐劳。部队出发,他和战士一样背米袋,扛0;部队作战时,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部队休息时,他又抓紧时间做战士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大家唱歌,学文化、学政治、亲自刻印宣传资料供大家学习,认真搞好部队建设。大家都一致公认他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工作干部,朝气蓬勃的共产党员,受到同志们的尊敬和爱戴。
1947年5月,潘继业和第二大队队长曾作祜率领该大队100多人,和第三、第四大队到华石和防城队伍汇合,其后参加攻打边境重镇——东兴的战斗,攻打山区中心据点——扶隆战斗。6月和二大队回师马启山,参加保卫洞利的战斗,取得歼敌广西保六总队50多人的重大胜利。7月间,广东的保九总队和钦防国民党地方反动武装联合“扫荡”十万山区,在马启山区烧杀十多个村,潘继业和曾作祜率第二大队在那绕、那夜洞、尖峰岭、大塘等地跟敌人展开艰苦的战斗,并和第三、四队并肩在有肥淋进行了一整天的苦战。在这些战斗和行军的日日夜夜里,不仅要和疯狂的敌人作殊死的战斗,还要和敌人的政治诱降、家属的拉扯软化作斗争,不仅要和饥饿、疾病抗争,还要经常在高山峻岭的生活中和风雨、蛇虫搏斗,困难之大是难以想象的。在这过程中,潘继业既英勇、坚定地和战士们共同战斗,又不断以自身的表现和深入细致的精神对队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讲形势、讲革命必然胜利的道理,揭发敌人的阴谋诡计和残暴的罪行,以亲切的关怀和诚挚的友谊打动战士的心,使同志们发扬勇敢作战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困难,坚持斗争。实在不能坚持下去的,便教育他们回家隐蔽,继续进行革命,不要上敌人的当,跟敌人走。经过他耐心细致做思想政治工作,使第二大队很多人坚持下来,有些回了家的人也同情和支持革命,不跟敌人走,不干坏事。
1947年8月,第二、第三、第四大队经过一个多月的苦战后,转移到十万大山腹地休整。卢文、朱守刚集中大队领导干部开会分析形势,总结经验,认为我们不能孤立在山区,受敌人围困,必须多开辟外围地区,形成能跳跃活动的局面。决定抽调骨干开辟东海、小董、灵西等邕钦线以东地区。派潘继业任东海区特派员,和原独立第四连连长黄其武一起到海区工作。任务是组织武装力量,开辟新的活动地区;发展税收,增加部队的经济来源。潘、黄到了海区,首先找熟识的关系做农民的思想工作,建立活动据点,随即深入盐田,做好盐田工人的思想工作,依靠他们征收盐税。他俩深入群众摸清盐田的数量、产量、经营业主、盐工人数、应征收金额等基本情况,做好对盐田主(或代理人)的政治宣传、说服教育工作,公平合理地征收盐税。
潘、黄两个在海区,力量薄弱,又远离游击队主力,而国民党在海区有盐警队和乡自卫大队,实力较强。面对严峻的环境,潘继业镇定沉着,灵活地避开敌人的监视和跟踪,秘密地活动在各处的盐田之间,做了大量的工作,很快打开了税收的局面,征收了盐税款。约过20天左右,第二十一团又派冯仲先带一挺轻机和一排人到海区工作,发展武装力量,建立游击区,加强税收,统归潘继业领导。
1948年1月27日早上(临近春节),潘继业、黄其武到三块田和大牛匡盐田去收税,盐田主陈芝甫(地主、国民党旅长)说,现在没有钱,等明天卖完盐再来收(这是敌人的阴谋)。28日早晨,潘、黄两人即按原定计划去收盐税,陈芝甫预先与地主黄玉焕、反动乡长吴星华互相勾结,派了乡丁梁××(花名猫三)站岗放哨,发现潘、黄二人前来,即通知凤山乡伪乡长吴星华率领20多名乡兵包围追捕,潘、黄两人飞快地向鹰岭税收站方向跑去,后被敌人包围,无奈改道从水井坑村面前撤退,一面撤退一面还击敌人。敌人机枪手罗明和另外一名乡丁被击伤,不敢猛追,潘、黄二人撤到红灶岭、猪仔岭、拳锤岭边,正遇上了涨潮,东面是水井坑江,西面是大沙田江,连成一片,海水茫茫拦住了退路,北面的追敌占据了红灶岭。这时,潘继业对黄其武说:“你熟悉水性,快游水过去,我掩护你,走脱一个得一个。”黄其武即从大沙田江游水过去。到了江中回头看到不熟游水的潘继业还在岸边,黄即转身游回。这对患难之交、生死与共的战友一直跑到离红灶岭仅有七八十米远的海滩边岩石里,岩石周围长满了红树林,岩石堆里有一个坐北向南的石洞,约有五六尺深,上面有一块面积较大的石头倾斜覆盖,潘、黄二人机灵地走进了这个天然的掩蔽体,靠身上仅有的两支德国产的驳壳枪和一枚手榴弹,与张牙舞爪的敌人展开激烈战斗。下午三四点钟,潮水退干,红树林和岩石露出,敌人渐渐摸近红树林边。这时,肚饥弹尽的潘、黄两个顽强地抵抗,向敌人投出仅有的一颗手榴弹,但手榴弹没有0,乡丁秦亮摸到石洞边,向石洞开枪射击,潘、黄两人壮烈牺牲。
凶残的吴星华下令韦春芳(韦九)割下潘、黄两烈士的头颅挑到大番坡游圩后,拿到钦州中山公园塘边挂在一棵大叶槐树上“示众”,向反动伪县府“请功”。黄其武烈士的亲哥哥黄其聪随后赶到钦州,想取回两烈士的头颅。由于敌人监视严密,白天黑夜都有人看守,几次行动都无法成功。黄烈士的母亲刘氏只好用米粉做成两个人头,分别安放在他们的遗体上,一起埋葬在红灶岭上后忠骨拿回村边佛子坳安葬。
1948年2月上旬,第二十一团东进合灵由海路回十万大山,经龙门港时获悉潘继业、黄其武牺牲,全军上下十分悲痛,团领导即决定留第二营副长黄以群(黄虎)及一部分武装在东海区坚持和加强该地的斗争。队伍回到山区,又派赵善耳和颜玲带轻机枪一挺及一排武装加强东海地区,并成立东海区委、由赵善耳任书记。
1950年,党和人民政府依法镇压了罪大恶极的吴星华,残杀革命烈士的凶手韦春芳、秦亮、马九也先后被判刑-。1985年4月,经钦州市人民政府批准和有关烈士亲属的同意,潘继业烈士的忠骨从佛子坳迁移到大番坡镇政府旁边的火星岭(中学后背)安葬。敌人只能砍下他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革命人民的信仰。为了深切悼念潘继业、黄其武、许绍文(黄晚,许七)等在东海牺牲的烈士,一起在此刻碑纪念。当地人民群众、学校师生、社会各界人士经常前往火星岭瞻仰烈士墓。
(陈家胜)
[以上内容由"83519397"分享。]
同年(公元192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4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