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资平

旅景名人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公元1893年-1959年] - 梅县景点 梅县特产 梅县地名网 [手机版] -

  张资平(1893-1959),原名张秉声,曾用名张伟民,化名张声,广东梅县东郊乡东街村人。著名作家。
  清光绪十九年(1893)5月24日生。出身书香之家,其父为前清秀才。
  光绪二十三年(1897),5岁始读《论语》,9岁进本村蒙馆,10岁离开私塾,由父教读《左传》。
  光绪三十年(1904),其父在家乡廖屋岗开设私塾,遂随父攻读。
  光绪三十二年(1906)春,进广益中西学堂就读。毕业后,考入梅县东山初级师范学堂。
  宣统二年(1910)9月,入广州高等巡警学校。
  民国元年(1912)夏,国民政府选考东、西洋留学生,张资平用张伟民的名字考取留日官费生,成为民国后第一批出国留学生之一。在日本,先到东京高等日语学校学习,后进同文书院,用一年时间读完三年课程。
  1913年秋,考入帝国大学预科。一年后,由日本教育局分配到帝国第五高等学校就读。
  1919年夏,考入帝国大学地质学专业。是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冲积期的化石》,全书10多万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首部长篇小说。
  1920年11月,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约檀河之水》。
  1921年7月,与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田汉、郑伯奇等人在日本东京成立“创造社”。
  1922年夏,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先在蕉岭县一个矿山当技师。是年至1927年,先后出版《爱的焦点》、《雪的除夕》、《上帝的儿女们》、《飞絮》、《苔莉》等小说。
  1924年秋,任武昌大学岩石矿物学教授。
  1926年,任武昌中山大学地质学系主任。
  1928年3月,到上海,任新宇宙局,后任暨南大学教授。开办乐群书店,创办《乐群月刊》,并加入上海《丙辰学社》,在该社创办的刊物《学艺》上发表自然科学文章。后又出版《普通地质学》、《地质学者达尔文》、《石油与碳》、《自然地理学》、《人类进化论》、《地球史》、《人类的起源》等。
  1930-1931年,年余时间,写出五部共计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作品多以三角恋爱为题材。1930年代中期起,创作数量逐渐减少,转为地质学方面的著译。其编写的《地图学及地图绘制法》,翻译的《化石人类学》、《海洋》、《矿物与矿石》等,先后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7年,日寇攻陷上海后,张资平屈膝事敌,成为“汉奸文人”。
  1939年5月,化名张声,出任由日本人津贴经费、用以笼络中国科技界的《新科学》月刊发行人。后又参与日本人津贴的《文学月刊》。日本人在上海成立“兴亚建国运动”汉奸组织,张资平被选为该组织的文化委员会主席。同时还跟岩井一行秘密去日本,受野村外相等人的接见。
  1940年2月,汪精卫准备组织汉奸政府,张资平等致函表示支持。7月8日,被汪伪政府任命为农矿部技正,并兼南京“中日文化协会”候补理事和出版组主任。后又任《中日文化》月刊主编,听命于日本主子,鼓吹“中日亲善,东亚共荣”。
  1944年1月,由南京返上海,任上海艺术大学文学系主任。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张资平因汉奸罪被国民政府司法机关逮捕,后交保暂释。
  1948年4月,国民政府上海法院以汉奸罪判处其有期徒刑一年零三个月。张资平不服上诉。
  1949年1月,经民国政府上海最高法院特种刑事庭裁决撤销原判,发还上海高等法院重新审理。其时,张资平名声极臭,找不到工作,无业可从,只翻译一些外国作品以维持生活。
  1953年,到上海市振民补习学校教书。
  1955年6月,亦因“汉奸罪”被上海市公安局逮捕。
  1958年9月,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其有期徒刑20年。
  1959年7月,由安徽省公安厅送农场劳动改造。同年12月2日,在安徽-农场病亡,时年67岁。
  张资平除研究自然科学外,特别爱好文学。
  长篇小说《冲积期化石》《飞絮》《苔莉》《最后的幸福》《长途》《糜烂》《爱力圈外》《青春》《红雾》《天孙之女》《爱之涡流》《跳跃着的人们》《柘榴女》《群星乱飞》《上帝的儿女们》《脱了轨道的星球》《北极圈里的国王》《明珠与黑炭》。
  短篇小说集《爱之焦点》《不平衡的偶力》《梅岭之春》《素描种种》《雪的除夕》等。
  其子张赞祖,1957年被划成右派,在-营养马时,因拉马出水塘,亦不幸淹死。
  现广东省梅县留余堂为张氏故居。
   (来源:广东《梅州历史名人》)
  [以上内容由"gaow"分享。]


相关院校:

同年(公元189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59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周寿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