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华

旅景名人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公元1919年-2015年,汉剧艺术大师] - 黄陂区 武昌区 汉阳区 江夏区 新洲区 东西湖 蔡甸区 江汉区 硚口区 江岸区 汉南区 洪山区 武汉景点 武汉特产 武汉地名网 [手机版] -

  陈伯华(1919.3-2015.1.30),湖北武汉人。湖北汉剧旦角,一级演员。中共党员,第三、五届全国政协委员。历任武汉汉剧院院长,湖北省剧协副主席,中国剧协理事等。
  获得 “汉剧艺术大师”称号、中国文联荣誉委员金质奖章。代表作《宇宙锋》、《二度梅》、《柜中缘》、《三请樊梨花》等。著有《陈伯华唱腔选》、《陈伯华的舞台艺术》、《陈伯华回忆录》。
  2015年1月30日在武汉离世,享年96岁。
  1919年,陈伯华出生在武汉,家境殷实的陈伯华,小时候常跟着母亲逛戏园子,是个小戏迷。
  1927年,8岁的陈伯华走上学艺之路,进入“新化科班”学演花旦,取艺名“新化钗”,由刘本玉启蒙,拜在大师“牡丹花”董瑶阶门下,天资聪颖的她一出科便成名,人称“筱牡丹花”。
  1936年后,陈伯华嫁为人妇从舞台隐退,16年间鲜有登台。
  1960年秋,周总理备下家宴,邀请参加全国旦角名演员讲习班的陈伯华和袁雪芬常香玉红线女到家中做客。总理对陈伯华说,“汉剧源远流长,对京剧和许多剧种都有过很大的影响。全国13个省有汉剧,这个古老的剧种是有发展前途的。”
  1962年1月,湖北省建立了以陈伯华为院长的武汉汉剧院。武汉汉剧院的建立,使全国汉剧有了一个艺术中心,对促进和推动全国汉剧艺术的发展起了深远影响。
  2015年1月30日,陈伯华在武汉离世,享年96岁。
  2015年2月3日9时,陈伯华遗体告别仪式在武汉举行。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政协副主席。中国剧协常务理事,湖北省及武汉市政协副主席。
  艺术生涯
  陈伯华
  陈伯华
  在70余年艺术生涯中,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鲜明、风格各异的艺术形象,创造性地对汉剧旦角唱腔艺术进行了改革和创新。
  1927年,那年独自报考了汉剧第一个女子科班“训-学社”学戏,陈伯华取艺名“新化钗”。师父刘本玉是一位精通汉剧十大行档,堪称全才的艺术教育家。由于名师指点,加之聪明勤奋,几年功夫陈伯华已光彩照人,头角初露。随后她又拜汉剧青衣大王牡丹花(董瑶阶)为师,并恩结父女,遂改艺名“筱牡丹花”。诗人徐迟在他著名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之前的另一部名篇〉丹》中,将陈伯华誉为“一朵鲜艳无极的大红牡丹。”
  1929年,女学社第一次闯荡江湖是去九江。一次演出《打侄上坟》,扮演小生的演员病了,正当大家急得不知所措时,常在台上“偷艺”的陈伯华自告奋勇地说:“我来演!”当时情况紧急,老板虽不放心,也只好让她出台了。陈伯华迈着台步到了台口,还未念第一句台词,她那双传神的眼睛便博得台下一片掌声。陈伯华首次反串,出人意料取得成功。陈伯华坐科结业后,并未陶醉在一系列成功的喜悦里,随着艺术阅历的增长,她逐渐感到一种新的不满足。因为传统的青衣束缚诸多,拘谨守旧,常常是捂着肚子演唱,根本谈不上舞台艺术形象的塑造。陈伯华开始有意识地同那些有革新精神的汉剧前辈合作,与当时红极一时的戏剧改革家朱洪寿在长乐戏园组织了一个新班,提出“复兴汉剧”的口号。他们请出戏剧界前辈刘艺舟为陈伯华编写了《霸王别姬》和《红拂传》两出新戏。这两出戏格调高雅,既能充分发挥汉剧特点,又富有时代新意,陈伯华每次演出,剧场人山人海,汉口为之不夜。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南行政委员会派著名影剧艺术家崔嵬和陈伯华一起对传统剧《宇宙锋》修改加工,作为汉剧的重点剧目赴京参加全国第一届戏曲观摩汇演。
  1952年,新成立不久的武汉市汉剧团,迎来陈伯华加盟。由其主演的汉剧传统剧目《宇宙锋》,进京参加全国首届戏曲观摩会演。这出戏,汉剧名旦李彩云演过,更是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代表剧目。但在这年的10月3日,陈伯华在首都剧场的演出,与前辈大师完全不同,她将青衣、花旦融入一炉,还根据特定环境中人物表演的需要,借用了花脸、小生甚至鬼魂的身段,唱腔更是炉火纯青,与身段表演浑然一体。陈伯华的表演轰动京华,荣获演员一等奖。她的艺术像一朵芳香四溢、绚丽夺目的牡丹,绽开在新时代人民戏剧的舞台上。《宇宙锋》演出的成功给予她信心和勇气,她接着排演了《秦香莲》、《柜中缘》等推陈出新的传统戏。
  1957年,陈伯华带着新排的《二度梅》和《宇宙锋》、《秦香莲》、《柜中缘》等剧目赴上海、北京等地巡回演出。《二度梅》公演那天,上海戏剧界名流云集,一批国外专家也慕名而至。专家们抬着比人还高的花篮送上舞台,缎带上用中外文字写着“一串闪闪发亮的珍珠——敬献陈伯华”。狂热的观众挤在台口,久久不肯离去。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盛赞陈伯华的表演,特备家宴宴请陈伯华。不久,《二度梅》继《宇宙锋》、《柜中缘》之后,又搬上了银幕,陈伯华的表演艺术饮誉海内外。
  1962年元旦,由周总理亲自命名的武汉汉剧院隆重成立,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欣然为建院题词,陈伯华出任院长,汉剧又迎来了一个辉煌的鼎盛时期。陈伯华先后排演了《贵妃醉酒》、《墙头马上》、《状元媒》、÷桂英智破天门阵》、《三请樊梨花》以及现代戏《江姐》、《赵玉霜》、《秋瑾》、《太阳出山》等剧目,从而逐渐形成了以《宇宙锋》所奠定的风格特点:追求高雅的情趣和意境,讲究内心活动的形体和技巧,雍容华贵、清新大方、旋律优美、声腔委婉。既保持着浓郁的汉剧特色,又散逸着清新的时代气息,将古老的汉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丰富完美的陈派艺术体系。
  在陈伯华的心目中,艺术高于一切。晚年她仍把全部精力倾注在汉剧事业上。为培养接班人,她竭尽全力,甘当人梯。十几年来,她的学生接二连三荣获“梅花奖”或被评为国家一级演员。除带徒授艺外,她还经常上山下乡为农民演出,为边疆战士演出。她不顾高龄,率团赴香港日本新加坡等地演出,使古老的汉剧焕发新姿,跨越国门。
  1982年,60多岁的陈伯华再度率团赴香港演出,主演了精品力作《二度梅》、《宇宙锋》、《柜中缘》、《贵妃醉酒》。香港各界称颂她的表演“精彩绝伦”。
  作品特色
  陈伯华的艺术成就突出表现在唱腔艺术方面的革新,既保留传统特色,又大胆融合,根据不同人物设计出许多脍炙人口的唱段,配上她那被音乐界誉为“优秀花腔女高音”的清脆秀丽而富有弹性的歌喉,显示出花俏细腻、委婉深沉的艺术风格,“陈派”唱腔由此饮誉全国。
  陈伯华自8岁学艺,至今已有76年的艺术生活,跨越两个世纪,经历了几个时代,她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在汉剧艺术的沃土上耕耘创造,她是汉剧艺术的象征,如同越剧的袁雪芬、豫剧的常香玉、粤剧的红线女黄梅戏的严凤英,陈伯华不再是一个个人符号,她是现代汉剧艺术发展的里程碑。
  陈伯华对身段、眼神、手势、步伐等都十分讲究,李金钊记得一次赴县城演出归途中,陈伯华向他讲了练基本功的真谛,昨天他专门把这些内容编成了二十句的口诀,光眼神就有“眼为心之窗,平视须透墙。涮眼分左右,扫眼一溜光。闪眼似扯霍(闪电),狂眼带惊愕。散眼眼无神,虚眼视若无”等讲究。
  陈伯华生于1919年,她8岁学艺,早年以“小牡丹花”之名蜚声剧坛。她的表演文武兼备,熔青衣、花旦于一炉,演出了《宇宙锋》、《二度梅》、《状元媒》、《墙头马上》、《三请樊梨花》、《柜中缘》、《秦香莲》、《断桥》等众多经典剧目以及《江姐》、《秋瑾》等现代戏,形成了华丽细腻、圆润婉转、柔媚醇亮的“陈派”唱腔,深受戏迷好评。
  南京大学文史名家胡小石教授20世纪50年代观汉剧《宇宙锋》后,诗赞陈伯华才艺:宛转歌喉一串新,汉滨如见弄珠人。乍逢赵女来秦殿,何减梅家有洛神。
  成就荣誉
  1952年,陈伯华主演的《宇宙锋》获全国首届戏曲观摩大会表演一等奖。
  1988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陈伯华 “汉剧艺术大师”称号。
  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1993年,两院合并后任汉剧院院长。
  1999年,陈伯华80华诞和舞台生活70年,中央以及省、市政府再次为她隆重贺寿,并授予她“德艺双馨”的人民艺术家。
  2004年,陈伯华荣获中国文联荣誉委员金质奖章。
  2006年,汉剧被国务院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8年,陈伯华名列文化部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以上内容由"天使的咒语"分享。]


陈伯华相关
相关院校:

同名人物:
同年(公元1919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15年)去世的名人:
金泳三 (19272015) 韩国第14届总统 亚洲韩国

下一名人:吴天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