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云

旅景名人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公元1915年-1938年,“八女投江”烈士] - 桦川县景点 桦川县特产 桦川县地名网 [手机版] -

  
冷云
  冷云(1915—1938),原名郑志民,1915年出生于黑龙江桦川县悦来镇,家境较好。上师范学校时,她立志为国为民而改名郑志民。秘密参加抗联时,为避免牵连家人及掩护故乡党组织,才从自己喜欢的唐诗中的句子取了这个化名。
  参军历程
  1931年,冷云进入桦川县立女子师范学校后,在关内受过革命教育的董仙桥老师成为她追求新思想的启蒙人。1934年,她秘密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共佳木斯市委领导下从事秘密工作。1935年12月,这位当时名叫郑志民的师范生毕业,被分配到南门里小学(解放后改名冷云小学)任教,家中便急着催促完婚。原来她上小学时,已由家中包办与同学、同镇的孙汉奇订了婚,此时这个未婚夫当上了伪满警察。冷云在难以摆脱周围压力的情况下,产生了逃婚上山的念头,地下党组织的负责人却考虑到她在当地还担负着重要工作,便希望完婚后再做策反工作。婚后,冷云在隐瞒政治身份的同时曾几度试探着劝丈夫走抗日道路,孙汉奇却听不进去,过了一年,组织上同意了她出走参加抗日联军。
  据当年活动在牡丹江下游的抗联第五军老战士回忆,1937年夏天的一天,省委秘书处的同志到丛林密营中来,领来个高个儿、容貌清俊且很文静的二十来岁的妇女,向大家说:“今天给你们调来一个文化教员,叫冷云。”
  冷云到抗联第五军中的一年多,生活在原始密林中,多数时间住的是地窝子。开始,她担任文化教员,每天傍晚指战员们在林间空地上集合起来,看着这位女教员用烧焦了的树枝在白色的桦树皮上写字,耐心地教大家认。后来,组织上考虑到她政治上已比较成熟,且有组织领导能力,便派到妇女团担任指导员。此时冷云已怀孕,每天挺着大肚子艰难地随军在山林中奔走。
  1938年夏天,日本关东军纠合伪蒙、伪满军对松花江下游展开“三江大讨伐”,东北抗联第四、第五军为摆脱困境并开辟新的活动区而西征,刚分娩两个月的冷云也率妇女团几十人随第五军第一师出发。西征部队遭围追堵截损失了绝大部分人员,-回返。第一师只剩一百多人,
  躲入密林进行了27天粒米未进的饥饿行军,全靠采野果、吃山蘑菇维持生命。冷云硬撑着虚弱的身体,带领着妇女团仅剩的八个人(其中有三个朝鲜族女同志),坚持走了下来。10月下旬,部队行进到林口县刁翎附近的乌斯浑河畔,又遭日寇熊谷部队包围。为掩护部队突围,冷云率女战士们战至弹药用尽,一同投江牺牲。
  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得知“八女投江”后,当即写下了“乌斯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冷云可敬之处,在于她是与旧式烈女完全不同的巾帼英雄
  在东北抗联经历的那种战史上罕见的林海雪原艰难苦战中,冷云等人坚持下来要比男人付出更大的努力,同时也是鼓舞男性指战员的一种动力。旧式武装东北义勇军只斗争一年多便纷纷溃散,共产党领导的抗联却能长年坚持,出现这一区别恰恰在于是否有革命觉悟。冷云等人正是在党的教育和领导下,才能进行如此的苦斗,其拼搏精神是旧式的烈女远远不能比拟的。按照中国传统的节操观,冷云自然不能算“烈女”,她曾为追求民族和个性的解放抛弃原来的丈夫,追求新的爱和新生活。用民族解放、妇女解放的角度来衡量,冷云却是现代意义上的巾帼英雄。“八女投江”所体现的精神,绝不仅仅是不甘受辱,还体现为与民族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以上内容由"天上云淡,人间风轻"分享。]


冷云相关
同年(公元1915年)出生的名人:
安顺福 (19151938) “八女投江”烈士 黑龙江牡丹江穆棱市

同年(公元1938年)去世的名人:
杨贵珍 (19201938) “八女投江”烈士 黑龙江牡丹江林口县
郭桂琴 (19211938) “八女投江”烈士 黑龙江牡丹江林口县
黄桂清 “八女投江”烈士 黑龙江
王惠民 (19251938) 抗日巾帼英雄 黑龙江

下一名人:杨怀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