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 [公元1502年-1578年,明中期大臣] - 临邑县景点 临邑县特产 临邑县地名网 [手机版] -
葛守礼在彰德任职期间,当地发生一起案件。强盗捏造事实诬陷一有钱人家,数百家受到牵连。葛守礼在弄清事实-后,开脱了他们的罪责。主审此案的人借此机会到御史那儿诬告他。而当时藩府也感到此案棘手,正为此案头疼,干脆把这个“烫手的山芋”交给葛守礼。葛守礼毫 不畏惧,秉公执法,明察秋毫,一审即破,众人叹服,从此名声大振。
葛守礼的才华得到明世宗的赏识,提升他为兵部主事,镇守山海关,他赴任后增补关法,力除职弊,关内外很快安定下来。父丧服阕,后补授礼部祠祭主事、仪制郎中。这时正赶上宁府家人刑满释放,请求给予封号,交城、怀仁、襄垣三贵族的近支也请求继封。按制度,郡王死,其近支不得继封。葛守礼坚辞不让。后来,葛守礼因病在家休养,三人借机行贿万金,即主吏且千金,阴谋得逞。没料,此事被刺探告知皇上,龙颜大怒,下令调查,受贿名册上唯独没有葛守礼的名字。世宗由这件事知道了他的廉洁,更加重用他。
壬寅年,葛守礼迁为河南提学副使后又升为山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右副都御史、户部侍郎、吏部左侍郎、南京礼部尚书等职。此时朝廷有严嵩独揽朝纲,忌贤妒能,专横跋扈。葛守礼的存在,严嵩如芒在背,便以考察官员政绩平平为由,将葛守礼降职。世宗问起葛守礼近况时,左右官员推说葛守礼年老多病已回家休养,世宗很是惋惜。
隆庆元年(1567年)穆宗登基,起用葛守礼为户部尚书。葛守礼洞察时局,针砭时弊,竭力反对当时的“一条鞭法”及“一串铃法”。他在奏折中说,京城附近、山东、河南等地乞讨人员越来越多,原因在于当地官员违法纪,乱纲常,苛捐杂税太重,且征收摊派不均。中原地区土地贫瘠,正常的赋税尚交不齐,何况又加上徭役。一些工匠、富商却因为无田免除了徭役,农夫独自承受沉重的负担。他请求改正田赋规定,去除差役之法。此外,他还列举了“一条鞭法”和“一串铃法”中征收摊派不均,侵占挪移等弊端,强烈要求恢复旧制,使得黎民百姓安居乐业,国库充盈。后来,朝中大学士高拱与首辅(宰相)徐阶不和,朝中大臣攻击高拱的人很多,葛守礼因拒绝参加攻击高拱而受到责难,就以乞养老母为由第二次辞官归里。
隆庆六年(1572年)高拱再次为相,葛守礼被重新起用为刑部尚书。万历元年又升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当时内地地势低洼,河道淤塞,遇到大涝,千里沟壑。葛守礼上 书请求效仿古井田制,使得旱涝有备。高拱为了削减太监日益膨胀的权力,与司礼监大太监冯保发生激烈矛盾,冯保暗中联合张居正利用两宫太后势力,将高拱罢免,并且欲借王大臣行刺皇上案栽赃高拱。高拱是朝中重臣,门生在朝廷任职的很多。行刺皇上是诛灭九族的大罪,稍有不慎,将使很多人受牵连。葛守礼洞察一切,秉公审理王大臣案,机智地粉碎了冯、张二人的阴谋,挽救了高拱及朝中同僚的性命,使摇摇欲坠的明王朝化险为夷。
葛守礼的仗义执言得罪了冯保和张居正,一直受到二人的排斥。万历三年朝廷增置阁臣,葛守礼被众大臣推荐入内阁参赞机务,但是,张居正惧怕葛守礼廉直,便暗中与冯保蒙骗年仅13岁的小皇上,阻挡葛守礼入阁。不久,葛守礼以年老乞休,获准辞官告老还乡,诏加太子少保衔。万历六年(1578年),葛守礼病逝,赠太子太保,谥号端肃,治以国葬,敕建葛公祠、墓。帝亲书以“柱国名臣”四字相赐。
[以上内容由"liao"分享。]
人物关系:
儿子:
孙子:
同年(公元150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578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