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礼贤

旅景名人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手机版] -

  尉礼贤,德国人,是德国和瑞士合办的同善牧师会的牧师。他很早就来到中国传教,是一个中国通。
  德国强占胶澳后,为长期霸占青岛,在东镇和李村成立蒙养学堂。尉礼贤毛遂自荐,提议办师范学堂,为蒙养学堂培养师资,颇得德国殖民当局的赞许。他就在胶州路因陋就简地办起了德文学堂(即礼贤书院的前身),在教徒中招收了二三十名学生。尉礼贤夫妇自任德文教师,当时该校还算不上正式的中等学堂。
  1903年,学校迁到今上海路校舍,正式命名为礼贤书院,尉礼贤自任监督。到1906年,学生增至60余人,编为4个班,功课逐渐正规化,成为完整的旧制中学。
  当时,山东高等学堂正斋生毕业选拔考试成绩优秀者为优贡。1906年,尉礼贤商得学台的同意,礼贤书院的毕业生也可选拔优贡,是年礼贤书院第一班毕业生谭玉峰即被选拔为优贡。该校为之名声大振,就学者日益增多,其中不少是达官富商子弟。
  尉礼贤与当时山东的清廷官员过从甚密。山东巡抚周馥杨士骧每次出巡,总是特意路经青岛以拜访德国驻青巡抚。尉礼贤也每每亲率学生到车站或码头去迎送。周馥杨士骧到礼贤书院参观时,还赏给学生银子。1906年,杨士骧以为礼贤办学有功,奏请清廷赏给四品顶戴。
  尉礼贤推崇孔子学说,校内设有尊孔文社,大礼堂上悬挂孔子画像。每天早晨点名,他都要讲修身之道和孔孟哲学。他倡议孔子比拟耶稣。他还亲自去曲阜谒孔庙孔墓。当时寓居青岛的一些满清遗老也和尉礼贤交往密切。这时期,尉礼贤还聘请举人邢克昌等帮助他翻译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老子的《道德经》,以及《三国演义》、《红楼梦》等书,曾得到德国政府的嘉奖,授予他文学博士学位。
  尉礼贤还和崂山的僧道有密切交往。当时的下清宫道士,曾送他一幅“化雨东陲”的绸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尉礼贤回到了德国。大战结束后,当上了德国驻北京使馆参赞。
  来源:市北区情网


下一名人:赫保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