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 - [公元441年-511年] - 江干区景点 江干区特产 江干区地名网 [手机版] -
范元琰,字伯珪,南朝时吴郡钱塘人。元琰年轻时非常好学,博通经史,精研佛学,但是其为人很谦逊,从没有以自己的所长而看不起别人。元琰家中很贫困,仅靠种菜维持生活。有一次,元琰从家0来,发现有人正在偷他家的白菜。元琰急忙退回了家中。母亲问他原因,元琰把刚才看到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问偷菜的人是谁,元琰说:“我之所以退回来,就是怕偷菜的那个人感到羞耻,我告诉您他的名字,希望您不要泄露给他人啊!”母子两人从此严守这个秘密。
元琰家的菜园外有一条水沟,有人从水沟中渡水过来偷他家的竹笋。元琰因此伐木,把伐木作为桥,(让偷竹笋的人)从桥上过去。偷竹笋的人为此非常惭愧,从此这一带居然都没有了偷盗之人。
范元琰还是有名的孝子,从小就非常尊重热爱他的祖母。《西湖游览志余》里说,有一次,他祖母生了一种毒疮,时常化脓,范元琰竟不顾恶心,常常用嘴帮她吮吸,一时传为美谈。不仅对自己的长辈是如此,对别人也向来和睦相处。就连与人说话聊天,也轻声细语,怕伤及他人。
范元琰不仅对家人好,对别人也很有爱心。《范元琰列传》里说他“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菜。元琰遂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颈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者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渡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草窃……。”范家很穷,主要靠种菜、卖菜维持生计。有一天,范元琰外出,刚好路过菜地,看到有人在偷他家的蔬菜。他没有上前大声喊叫,反而马上后退避走。他母亲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又问起那个偷菜贼是谁,他老老实实地回答说:“我之所以后退避走,是怕那人知道被人发现了感到愧疚难过。现在我告诉你他的名字,你可千万不要泄露出去啊!”于是,母子两人共同守住了这个秘密。还有一次,一个贼趟过小河来偷他家的竹笋,范元琰发现后,竟然到林子里去砍了树木,在河上架了木桥,方便贼行走。这个贼被感动了,惭愧不已,从此再也没有在这一带行窃。
范元琰平时安贫乐道,严于律己,常常足不出户,虽然杭州城就在附近,也从不进城消闲游荡,一年到头,除了种蔬菜,就是在家专心研读。平日里态度严肃,不苟言笑,就好像家里天天有贵客一样。见到他的人没有不改容正色、恭肃言行的。沛国刘献深深敬仰于他的特立独行,非常器重他,曾经上表称赞他。于是,南齐建武初年(494),被征为曹虎平西参军,但是范元琰坚决推辞。当时始安王遥光把守扬州,对徐孝嗣说:“曹虎参军,难道是礼贤之士能担任的职位?”想以“西曹书佐”这样的官职聘任他。结果王遥光被打败了,聘用的事也不再提起,当时的人们都替他深感遗憾。齐建武二年(495),又被征为“安北参军事”,也没有接受旨令。到了梁天监九年(510),县令管慧辨向皇上提起他的义行,扬州刺史临川人王宏邀请他去做官,他也不去。一年以后,王宏又上表推荐他,这次范元琰竟没有被征。当年死在家中,寿年七十岁。
明代钱塘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八,把范元琰列为“贤达高风”,其道德情操,为后人所敬仰,村以此得名。史书记载,范元琰“唯以园蔬为业”,这也许是杭州最早的蔬菜专业户了,对杭城蔬菜的培育和发展,应该是有贡献的。《杭州四门谣》曰:“东菜、西水、南柴、北米。”自唐宋以来,杭城东郊“弥望皆菜圃”。清康熙皇帝南巡杭州,曾有“东南农事已春深,菜垄花开满地金”之句,足可见昔日城东胜景。
范家界为范姓聚居村落,范姓为杭州三大望族之一。南宋《咸淳临安志》有张娜儿桥在走马塘范家村之说。娜儿者,城东方言,谓女儿之祢。范家桥至今尚存,虽不是原来的小桥,却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笕桥街道 笕桥镇现有行政村12个、社区6个、经济组织2个。总面积18.2平方公里,人口近8万,其中常住人口4万,外来人口4万。 近年,我镇经济发展健康快速,是浙江省百强乡镇,连续6年被评为杭州市经济综合实力十强乡镇。2002年,全镇实现总产值57亿元,工业销售产值42亿元,增加值18亿元,出口供货值6亿元,财政总收入2.5亿元。今年1—10月份,工业总产值…… 详细++
[以上内容由"wjj"分享。]
同年(公元44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511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