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 [公元1774年-1827年,京剧鼻祖] - 怀宁景点 怀宁特产 怀宁地名网 [手机版] -
高朗亭(1774~1827) 艺名月官。清怀宁县城(今安庆市)人。祖籍江苏省宝应县。
早年在杭州 、杨州等地演出。乾隆五十五年(1790)率扬州徽班入京之始。嘉庆八年(1803)任三庆班班主 ,并任北京戏曲艺人的行会组织精忠庙会首。所率三庆班与四喜、春台、和春三班并称为“ 四大徽班”。因其为徽调雄踞北京开了先声,时人誉为“二簧之耆宿”。善演花旦,任班主 后即不常演出,偶父登场,给人以“耳目一新、心脾顿豁”之感。在唱腔上吸收京、秦二腔 ,并将流行歌曲小调加以揉合,为京剧的形成做出重大贡献。能戏很多,仅《傻子成亲》留 有剧名。1827年与春台班主陈孔蒸、程御铨一起主持重修北京崇文门外由戏曲艺人自行筹资 高设立的安庆义园。
清高宗弘历曾多次观看高朗亭演出,对他的演技备加赞赏。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祝弘历80寿辰,征调三庆班进京献艺,轰动京师。嗣后,扬州的四喜、春台、和春与三庆四大徽班经常会演于北京的广德楼、千篇一律秒楼、三庆园和庆乐园等著名戏园,而高朗亭之三庆班始终居于领衔地位,誉为“京都第一”。
高朗亭38岁时被清廷内务府委为“精忠庙”会首,负责解决伶界纠纷,筹建梨园益事业。高朗亭大半生是在北京度过的,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正是京剧孕育形成的时期。他从汉剧、秦腔、楚腔、昆剧等剧种及民歌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徽剧的表演形式和声调唱腔,培养了陈喜官、邱玉官、苏小三、双凤官、沈霞官和沈翠林等著名旦角,为促进徽剧向京剧演变作出了贡献。
清乾隆五十年(1790),高宗弘历80寿辰,高朗亭应聘率安庆班到北京献艺,以安庆花部合京、秦两腔,更其班名“三庆”,诸腔并奏,令人耳目一新。三庆班的演出,轰动京师。此次进京,不仅打破了昆腔长期独占京都剧坛的局面,而且引来了“四喜”“和春”“春台”等徽班的相继进京,合称“四大徽班”。高朗亭的三庆班始终居领衔地位,被誉为“京都第一”。高38岁时,被清廷内务府委为北京艺人行会组织“精忠庙”会首,负责解决伶界纠纷,筹办梨园公益事业。著名艺人高朗亭率三庆徽班进京,不久便出现四大徽班誉满京城的盛况,也就形成了与雅部争雄的局面。
2008年4月,听说扬州京剧团要恢复演出,这对喜欢京剧的扬州人来说不啻是个好消息。谈到京剧,成就最高者当数梅翁。梅翁者,兰芳者也,国剧泰斗,泰州人。扬泰一家姑且不论,其祖母曹氏,系扬州宦家女,梅翁和扬州当脱不了干系的。按现在的说法,他身上有25%的扬州血统。说梅兰芳是扬州人或许有些牵强,但另外一名扬州人对京剧发展作出的贡献却不能不提,他就是高朗亭。
高朗亭是中国京剧鼻祖,乃不争之事实。高朗亭的家乡在扬州宝应,是中国著名的荷藕之乡。高朗亭小时候就住在宝应北门外,靠近福元庵。福元庵是安徽会馆,常有一些安徽商人在此搭台唱二簧调,高朗亭童年时候便常在庵内“蹭戏”,特别是旦角的表演,他摹仿得维妙维肖,每次总笑得小伙伴们前仰后合。有一次,高在“蹭戏”时被戏班的老板余老四抓住,要他唱一段。生性聪慧的高朗亭随即唱了一段偷学的徽调,令余老四大为赞赏,当下便收为徒弟,取艺名“月官”。
从此,不满十岁的高朗亭便告别故乡宝应,随戏班四处演出,开始了舞台表演艺术的生涯。高朗亭进戏班后主工的还是他喜欢的旦角,由于他基础好,加上他扮相俊俏,嗓音清脆,表演富有灵气,十多岁便在扬州及杭嘉湖一带走红,到16岁时已是“色艺双绝”。清人问津渔者《消寒新咏》云:“……尝与双凤、霞龄等扮勾栏院妆,青楼无出其上者……”高朗亭演技之高,可见一斑。
同名人物:
同年(公元1774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827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