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凯

旅景名人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公元1859年-1916年,民国政治家、军事家] - 项城市景点 项城市特产 项城市地名网 [手机版] -

  
袁世凯
  袁世凯(1859年9月16日-1916年6月6日),字慰亭(又作慰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人物。曾是北洋军阀的领导人,在辛亥革命,成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在位期间积极发展实业,统一币制,创立近代化司法和教育制度。但后来在杨度等立宪人士的鼓惑下复辟称帝被推翻。
  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生于河南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家族。父祖多为地方名流。袁家在清道光年间开始兴盛,袁世凯的从叔祖父袁甲三曾署理漕运总督,也是淮军重要将领,为其家族成员对袁世凯的思想境界有深刻影响。
  叔祖袁甲三曾督办安徽团练,累官至漕运总督。父袁保中系地方名绅。叔父袁保庆曾在甲三军中带兵,官至江南盐巡道。
  袁世凯自幼过继保庆为嗣子,少年时随嗣父先后到济南南京等地读书。保庆死后,复随甲三子、户部侍郎袁保恒北京就读。1876年(光绪二年)和1879年,袁世凯两次乡试都未考中,遂决计弃文就武。1881年5月,袁世凯至山东登州,投靠保庆的结拜兄弟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吴长庆为淮军统领,统率庆军六营驻防登州,督办山东防务。
  袁世凯于清季投身行伍,襄赞洋务运动及新政,自道员、督抚累升,至入值军机,内阁总理大臣。1911年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经南北议和,就任首任大总统,1916年初袁世凯背叛民国复辟帝制,名洪宪皇帝。激起了全国民众的讨伐之声,在爱国将领蔡锷的领导下,滇军组成护-北上讨袁,各省相继宣布独立,一致拥护共和。3月袁世凯-取消帝制,6月郁郁而亡。
  人物生平
  少年时代
  袁世凯生于清咸丰九年八月二十日(1859年9月16日)。袁世凯出生的那天,他的叔祖袁甲三恰好寄书到家,言与捻军作战得胜。袁世凯的父亲袁保中大喜过望,因此为这个新生的婴儿取名为“凯”,并按照家族“保世克家 企文绍武”的排行,给婴儿命名“世凯”。袁世凯的得名即与战争行伍有关,似乎在预示着这个新生儿一生的戎马生涯。袁世凯六岁时养父袁保庆替他找个启蒙老师袁执中教四书五经。同治五年(1867年)袁保庆在山东做道员,袁世凯时年八岁,也随行。后袁保庆由山东调到江苏。在南京,袁世凯的一位老师曲沼擅场武术,教会了袁世凯一些拳法剑术。袁世凯自小喜爱兵法,立志学“万人敌”。尝自谓“三军不可夺帅,我手上如果能够掌握十万精兵,便可横行天下。” 常常不惜重金搜罗购买各种版本的兵书战策,被人讥笑为“袁书呆”。13岁时袁世凯曾制联“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寥寥十字,比楚霸王的“彼可取而代之”豪气无二 。
  光绪二年(1876年)秋,袁世凯与沈丘于姓女子结婚,时年17岁。翌年初春,又回到北京袁保恒刚刚调任刑部侍郎,工作繁忙,袁世凯一边读书,一边帮他办事,学得不少官场本领。两位堂叔夸奖他“办事机敏”,是“中上美材”。时华北大旱成灾,袁保恒奉命到开封帮办赈务,带袁世凯同行,遇有密要事案,均派他查办、参佐一切。1878年,袁保恒感染时疫去世,袁世凯返回项城,移住陈州。此时,正在陈州授馆的徐世昌与袁世凯结交,拜为金兰,从此成为袁世凯毕生重要的谋士。1879年,其姑丈张向宸办理河南赈务,委托袁世凯分办陈州捐务,因他集款独巨,提拔袁世凯为“中书科中书”。袁世凯家族以“求官建功,拯救天下”为门楣家训,袁世凯作为通过传统和教育承受了这些感情和观点的人,自然要效法先辈的榜样,把心思从科场转移到“疆场”上。袁世凯曾作诗《言志》一首以自勉:“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尽胡天骄。”(胡天骄,胡人单于或日本之意)此诗被认发迹前的袁世凯为是他少年时代便有了远大志向。当然一个人所走的道路,不完全是由家庭和自身决定的,还要接受到社会影响。从社会上看,19世纪80年代正是洋务运动达到0的时期。洋务派“求强”的思潮对袁世凯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极其深刻的影响。袁世凯科场失败以后,决定投奔淮系李鸿章。
  袁世凯在北京读书时,李鸿章正在直隶总督任上。对李的显赫地位,不胜钦羡。在洋务派“练兵求强”思想的影响下,他“好读兵书”,“留心时事”,常作军事论说,侈谈练兵“安内攘外”。袁保龄对他的议论,颇为赞赏,曾情不自禁地表示,袁家“嗣武有人,亦可略慰”。由于上述种种原因,袁世凯在科场上的希望破灭以后,遂把诗文付之一炬,决心效法李鸿章的淮军。他说:“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砚间”。当时,李鸿章的幕府中大都是举人或进士出身。袁世凯仅是一个无名的拔贡,因此,他没有直接投奔李,而于1881年5月,带领“其家旧部数十人”往山东登州,投靠淮军统领吴长庆。
  吴长庆袁保庆“订兄弟之好”。袁保庆在南京时,吴长庆带兵驻扎浦口,两人过从甚密。袁保庆死时,吴长庆渡江视敛,“扶棺痛哭”,帮助料理丧事。因此,当袁世凯来到登州时,吴长庆不仅“肫然相信”,乐意收留,备加照抚,而且随后又加以提拔重用。
  总督朝鲜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高宗李熙之父兴宣大院君李是应利用军队哗变,成功夺权;朝鲜“事大党”与大院君有隙,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乃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袁世凯率领一支清军配合行动,杀死了几十名参与者。战斗中,袁世凯一路放枪,带头冲在最前面,他的坚毅勇敢感染了部下,兵变很快得以平定。吴长庆在给清廷的呈报中将他赞扬了一番,说他“治军严肃,调度有方,争先攻剿,尤为奋勇”,报以首功。随后清军将大院君掳至保定问罪,当年23岁的袁世凯则以“通商大臣暨朝鲜总督”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为“事大党”及闵妃所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袁世凯平定了1884年朝鲜的甲申-有重大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并且让李氏高宗按照藩国礼仪迎接上国钦差,保住并再次明确了清朝和朝鲜的宗藩关系。袁世凯在朝鲜的十二年有效地遏制了日本和沙俄对朝鲜的渗透。直到甲午年日本挑起战争前还多次曾经派人暗杀袁世凯,只不过没有成功。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海陆皆败,袁世凯随军撤退天津。因袁世凯在朝鲜时期表现突出,有“知兵”之名,清军机大臣李鸿章等保荐袁氏负责督练新军。
  创立新军
  1895年,袁世凯开始在天津与塘沽之间的小站练兵,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章等奏派袁世凯扩练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渐为清廷所倚重。这股军队后来发展成为北洋六镇(北洋新军),为清末陆军主力,民国初年的北洋系军阀亦多源自清末新军。
  袁世凯聘德-官十余人担任教习,又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百余名学生任各级军官,并引用和培植一批私人亲信,以加强对全军的控制。这些人以后大都成为清末民初的军政要人。如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王士珍、曹锟张勋等。
  小站练兵是中国新式军队发展的转折点,也奠定了袁世凯一生事业的基础。从此,声誉鹊起,扶摇直上。1897年,擢直隶(今河北)按察使,仍主持练兵。
  1898年6月,袁世凯升任工部右侍郎。1898年戊戌政变前,帝党人物曾寄望于袁的新军,谭嗣同即曾面劝袁世凯出兵围攻慈禧太后所居之颐和园。袁世凯没有对慈禧太后下手,结果戊戌变法失败,皇帝失去政权并遭软禁。然而袁世凯当时的决定,对于戊戌维新的成败,是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至今仍有争议。以往一般认为袁世凯将消息转告荣禄是戊戌政变失败的主因,但近年的研究发现,后党发动政变,实起于袁告密之前,且袁世凯告密无确切证据。甚且,以袁世凯当时掌握的七千人新军战力,亦不足以对抗听命于荣禄驻扎在北京附近的九万人部队。虽然,袁世凯的决定并不是导致戊戌政变的根本原因,但是,戊戌变法却被镇压。政变起初,慈禧太后在上谕中只是斥责康有为“莠言乱政”,停职待参,并未申斥谭嗣同等人,而谭嗣同劝袁世凯出兵围园诛后则属情节严重的谋逆大罪。相传袁世凯听时任直隶按察使杨崇伊说康有为已被革职待参,惧怕谭嗣同劝其出兵围攻慈禧太后一事暴露,牵连自己,遂向荣禄告密,西太后闻之大怒,下令逮捕康、梁诸人下狱,并诛杀了六君子。
  1899年冬,因义和团在山东的排外行为引起各国不满,清廷-撤换纵容拳民的山东巡抚毓贤,代之以袁世凯署理山东巡抚,率领全部新军(时称“武卫右军”)前往济南,这是袁世凯首次出任方面大员。袁到任后,认定义和团为“左道-”,到处拆铁道,拔线杆,破坏了社会安定,一改毓贤的处理方针,驱赶拳民,令其在山东无法立足,逃往天津、北京一带。慈禧太后以民气可用纵容义和团。翌年爆发了八国联军战祸,山东在袁世凯治下则维持稳定,并且加入东南互保,使山东免遭战祸乱。1901年11月,继李鸿章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次年实授,袁世凯一跃而成为中外所瞩目的实力人物。
  清末新政
  《辛丑条约》签订后,清0迫于内外形势,施行新政。袁世凯表示极力拥护。1901年袁世凯在山东创建山东大学堂(今山东大学)。1902年,袁世凯兼任政务处参预政务大臣和练兵大臣,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次年,清0在北京设立练兵处,庆亲王奕劻为总理大臣,袁世凯任会办大臣,掌握实权。创办各种武备学堂,并聘请大批日本军官担任教习。至1905年北洋六镇编练成军,每镇一万二千五百余人,除第一镇系满族贵族铁良统率的旗兵外,其余五镇都在他的控制之下,重要将领几乎都是小站练兵时期的嫡系军官。同时,袁世凯还兼任督办电政大臣、督办铁路大臣及会议商约大臣。在此期间,他在发展北洋工矿企业、修筑铁路、创办巡警、整顿地方政权及开办新式学堂等方面,都颇有成效。通过办理新政,他得以“内结亲贵,外树党援”,很快形成了一个以他为首的庞大的北洋军事政治集团。袁世凯大力襄赞新政,包括废科举、督办新军、建学校、办工业等,第一支中国警察队伍亦于天津成立,也筹划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主建造的铁路——京张铁路。
  袁世凯北洋集团势力的扩张,对掌握中央政柄的满族亲贵集团的世袭地位构成严重威胁。皇室亲贵煽动一些御史上疏屡-袁世凯权高势重,甚至预言将步曹操刘裕后尘。1906年,袁主动辞去各项兼差,并将北洋军一、三、五、六各镇交陆军部直接管辖。1907年,又被调离北洋,到北京任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成为中枢重臣。
  1908年11月光绪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病死,年幼的溥仪继位,改元“宣统”,其父载沣为摄政王。载沣因为反对袁世凯的很多新政措施,更因为戊戌政变一事(他怀疑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致使光绪被慈禧太后幽禁至死),对袁世凯非常痛恨,成为摄政王后立即解除袁世凯的官职,袁称疾返回河南,最初隐居于辉县,后转至安阳。袁在此期间韬光养晦,暗地里仍关心政事,等待时机复出。被解职的袁世凯回到了河南安阳的洹上村,过起了赋闲垂钓的生活。并写了名为《自题渔舟写真二首》的两首诗,其中的一首“百年心事总悠悠,壮志当时苦未酬。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思量天下无磐石,叹息神州变缺瓯。散发天涯从此去,烟蓑雨笠一渔舟。” 此时袁世凯以商朝时同样隐居洹上村的伊尹自比表达了自己的自信和志向。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1年11月1日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11月13日袁世凯抵达北京,16日组织新内阁。其成员是:外务大臣梁敦彦,民政大臣赵秉钧、度支大臣严修、学务大臣唐景崇、陆军大臣王士珍、海军大臣萨镇冰、司法大臣沈家本、农工商大臣张謇、邮传部大臣杨士琦、理藩大臣达寿。并以胡惟德、乌珍、陈锦涛杨度田文烈、谭学衡、梁启超、熙彦、梁如浩、荣勋分任各部副臣。
  就任总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爆发,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北洋新军成为清室唯一可以抵抗革命的力量,于是再用袁世凯,先任其为湖广总督,旋任其为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一面以武力压迫南方革命,另一方面暗中与革命党人谈判。革命党人也认为袁世凯是能领导中国的政治领袖。12月29日,南方十七省选出孙文担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民国成立,孙文就任。当时革命党节节败退,武汉三镇已被袁世凯北洋军攻下两镇。1月16日,袁世凯回家路上,在东华门丁字街,遭到同盟会京津分会组织的炸弹暗杀,炸死袁卫队长等十人,袁世凯幸免于难。为了结束南北对立,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2月12日,袁世凯逼清帝逊位,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清朝对中国的统治宣告终止。
  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依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大大削减袁世凯的权利,袁却于3月10日于北京就职。袁就职之后,坚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0,同时积极与列强交涉,维持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
  暗杀事件
  1913年2月,依据临时约法,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所得议席最多,按约法精神应由该党理事长宋教仁出任内阁总理。3月20日,宋教仁却在上海遇刺身亡,全国大哗。革命元勋孙文、黄兴等均指袁氏授意暗杀,袁世凯则予否认;当时之证据指向时任国务总理赵秉钧涉嫌教唆杀人,并无袁世凯本人授意之直接证据。虽然司法机构已经调查宋案,但当年7月孙文还是组织了中华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武力讨伐袁世凯,遭到失败。二次革命开创了民国武力解决争端的先例,也开创了民-阀混战的先例。
  10月6日,国会选举袁世凯为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随即于北京故宫太和殿就职。11月4日,袁世下令解散中国-,并收缴-议员证书。国会因人数不足而无法开会。1914年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之后袁认为“人民滥用民主自由、人民政治认识尚在幼稚时代”,也为了压制地方0势力,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5月推出新的《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之后再修改总统选举法,总统任期10年,任届没有限制,也可指定三个新总统候选人。
  洪宪称帝
  1915年12月,袁世凯实施了密谋筹划已久的复辟帝制活动,恢复了君主制,建立洪宪帝国,名为行君主立-体,实际还是-。把-改为新华宫。但是,袁世凯的称帝遭到当时士绅名流和广大民众的反对。中山梁启超等人坚决反对帝制,北洋将领段祺瑞冯国璋等也深为不满,段祺瑞致电袁世凯:“恢复国会,退位自全”。帝国主义列强怕袁世凯称帝后中国会强大亦不断对他提出警告。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相继响应,袁世凯在镇压失败后,迫于压力,不得不宣布退位,恢复“中华民国”年号,起用段祺瑞为国务卿兼陆军总长,企图依靠段团结北洋势力,压制南方起义力量,维护自己的统治,但起义各省没有停止军事准备,一再要求袁世凯下台。5月下旬袁世凯忧愤成疾,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病逝,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还有一种说法是:袁世凯称帝前,蔡锷秘密逃出北京,联同云南的军人在云南组织护-,于1915年12月25日起兵讨袁。接着,各省接连宣布独立,随着帝制遭到广泛反对,袁世凯只得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帝号,称帝仅83天。取消帝制帝号之余,袁氏陷入众叛亲离的困境,在心理的重大打击及家族遗传性糖尿病交煎之下,于6月6日病逝。
  大事年表
  1859年9月16日 (咸丰九年)
  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袁寨一个世代官宦的大家族。父祖多为清朝显贵,权重一方
  1876年(光绪二年)
  1879年(光绪五年)
  袁世凯两次乡试都未考中,遂决计弃文就武
  1881年(光绪七年)
  袁世凯至山东登州,投靠保庆的结拜兄弟吴长庆,任“庆军”营务处会办。吴长庆为淮军统领,统率庆军六营驻防登州,督办山东防务。
  1882年(光绪八年)
  朝鲜发生壬午军乱,当年23岁的袁世凯跟随吴长庆的部队东渡朝鲜,以“通商大臣暨朝鲜总督”身份驻藩属国朝鲜,协助朝鲜训练新军并控制税务。以整顿军纪和镇压兵变有功,为朝鲜国王所看重,并得清0奖叙五品同知衔。
  1884年(光绪十年)
  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由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奏举,袁世凯任驻汉城清军“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
  1894年(光绪二十年)
  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海陆皆败,袁世凯随军撤退天津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
  袁世凯由军务处大臣荣禄、李鸿藻等奏派扩练驻天津小站的定武军,更名为“新建陆军”。聘德-官十余人担任教习,又从天津武备学堂中挑选百余名学生任各级军官,以加强对全军的控制。这些人以后大都成为清末民初的军政要人。小站练兵是中国新式军队发展的转折点,也奠定了袁世凯一生事业的基础。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
  擢直隶(今河北)按察使,仍主持练兵。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
  据传袁世凯将围园杀后的消息告诉忠于慈禧太后的荣禄,结果戊戌变法失败,皇帝失去政权并遭软禁。6月,袁世凯升任工部右侍郎。
  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
  冬,因义和团在山东的排外行为引起各国不满,清廷-撤换纵容拳民的山东巡抚毓贤,代之以袁世凯。这是袁世凯首次出任方面大员。袁到任后,对拳民加以驱散,令其在山东无法立足,逃往天津、北京一带,山东在袁世凯治下维持稳定,并且加入东南互保。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
  袁世凯在山东创建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所官立大学堂--山东大学堂,即现在的山东大学。11月,继李鸿章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
  实授袁世凯为北洋大臣,兼任政务处参预政务大臣和练兵大臣,在保定编练北洋常备军(简称北洋军)。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
  清0在北京设立练兵处,袁世凯任会办大臣,掌握实权。创办各种武备学堂,并聘请大批日本军官担任教习。
  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
  和张之洞一起参与废除科举制度。军事上北洋六镇编练成军,每镇一万二千五百余人,除第一镇系满族贵族铁良统率的旗兵外,其余五镇都在袁的控制之下。5月13日 袁世凯奏请筹款自造京张铁路,15日 袁世凯派陈昭常、詹天佑为京张铁路总办,10月开工。7月,袁世凯在天津开办了无线电训练班,聘请意大利人葛拉斯为教师。他还托葛拉斯代购马可尼猝灭火花式无线电机,在南苑等行营及部分军舰上装用。10月袁世凯在直隶省河间秋操,首次用电报、电话进行联络。
  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
  10月13日 袁世凯编刊《立宪钢要》。
  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
  调任军机大臣,成为中枢重臣。同年,在袁世凯倡导下,第一支中国警察队伍于天津成立。中国首次地方选举:天津市政选举同年举行。
  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
  光绪皇帝及慈禧太后相继去世,溥仪继位,袁称疾返回河南,最初隐居于辉县,后转至安阳。袁在此期间韬光养晦,暗地里仍关心政事,等待时机复出。
  1911年(宣统三年)
  10月10日武昌起义,1911年11月1日清廷宣布解散皇族内阁,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1912年(中华民国元年)
  1月25日,袁世凯及各北洋将领通电支持共和。2月15日,南京参议院正式选举袁为临时大总统。袁于3月10日于北京就职。袁就职之后,坚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0,同时积极与列强交涉,维持了中国对蒙古和西藏的主权。9月20日,袁世凯颁布《整饬伦常令》,下令“尊崇伦常”,他说:“中华立国,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人道之大经。”力图恢复已经中断两百多年的传统汉文化。
  1913年(中华民国二年)
  1913年2月,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会选举。3月20日,宋教仁在上海遇刺身亡,全国大哗。革命元勋孙文、黄兴等均指袁氏授意暗杀,袁世凯则予否认;7月,孙文组织中华革命党,发动二次革命,武力讨伐袁世凯,但遭到失败。10月6日,国会选举袁世凯为第一任大总统。同年,袁世凯0制订了《国会组织法》、《公务员奖惩条例》和《文官考试法》,建立了中国近代司法制度。其中规定文官高等考试,以国法学、刑法、民法、国际公法、行政法、经济学和财政学七种为主科,一定要考。商法、政治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通商约章等五种为附科,应试者自择其一。
  1914年(中华民国三年)
  1月,袁世凯下令解散国会。之后袁废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于5月推出新的《中华民国约法》,改内阁制为总统制。之后修改了总统选举法,总统可指定三名新总统候选人。同年改革厘金制度,解决了晚清到处设卡征收厘金的弊政。积极发展民族工业,统一货币,铸造“袁大头”(又称袁世凯银元)。整理和健全财政税收制度,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同年成立了审判官吏-罪行的特别法院——平政院。
  1915年(中华民国四年)
  1月,袁世凯以大总统令公布《颁定教育要旨》,大力发展教育。同时公布《权度法施行细则》,开始施行度量衡标准。5月,袁世凯在日本外交压力下,接受了干涉中国内政的“二十一条”中部分条款,使其政绩蒙上污点。本月第二届远东运动会在上海筹办。11月,袁世凯0颁布《著作权法》。12月,袁世凯宣布恢复中国的君主制,建立中华帝国,并改元洪宪。-改为新华宫。12月25日,全国举行国体投票,同时蔡锷、唐继尧等在云南宣布起义,发动护国战争,讨伐袁世凯。贵州广西相继响应。同年,经过袁世凯0立场强硬的谈判,中、俄、蒙签订《恰克图协约》,外蒙古0势力于6月9日取消独立,俄国承认外蒙古为中国领土。
  1916年(中华民国五年)
  1月12日,袁世凯0公布《传染病预防条例》。 3月22日,袁世凯取消帝制,恢复“中华民国”年号,5月下旬忧愤成疾。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不治而病逝,时年57岁。同年8月24日正式归葬于河南安阳。
  二十一条
  1915年1月,日本向中国0提出的,企图把中国的领土、政治、军事及财政等都置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条无理要求。
  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晋见袁世凯,递交了二十一条要求的文件,并要求袁0“绝对保密,尽速答复”。二十一条共分五大项:①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山东省不得让与或租借他国。②承认日本人有在南满和内蒙古东部居住、往来、经营工商业及开矿等项特权。旅顺、大连的租借期限并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均延展至99年为袁林牌坊限。③汉冶萍公司改为中日合办,附近矿山不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④所有中国沿海港湾、岛屿概不租借或让给他国。⑤中国0聘用日本人为政治、军事、财政等顾问。中日合办警政和兵工厂。武昌至南昌南昌杭州、南昌至潮州之间各铁路建筑权让与日本。日本在福建省有开矿、建筑海港和船厂及筑路的优先权等等。二十一条要求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袁世凯立即表示反对,并向群众泄露消息,反日舆论沸腾。欧美列强对日本损害他们的权益一致不满,纷纷给予抨击。正式谈判于1915年2月2日开始。日本以武力相威胁,企图使袁世凯0全盘接受条款。在“二十一条”的谈判中,袁世凯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日本人已经得到的,可以让步,日本人还没有得到的,锱铢必较。如满洲问题,袁世凯同曾叔度(时任国务院参议兼大-秘书)说:“满洲外的要求,我尽量全部驳回。满洲内的要求,多少答应几点,而这几点答应了,我有办法要他等于不答应。不但如此,我还要杀他个回马枪”!(曾叔度《我所经历的“二十一条”内幕》),同时中国人民反日爱国斗争日趋高涨。日本见事态严重,于是宣布第五项为希望条件,可以不答应,同时提出新案,内容与原要求一至四项基本相同,仅将若干条文改用换文方式。5月7日日本发出最后通牒,限48小时内应允,否则向中国开战。袁世凯指望欧美列强干涉落空,以当时国力不足于军事抗拒日本,忍辱负重,于5月9日递交复文表示除第五项各条拒绝外,接受日本的要求。5月25日在北京签订了所谓“中日条约”和“换文”。
  二十一条是日本帝国主义以吞并中国为目的而强加于中国的单方面“条约”,袁0事后也声明此项条约是由于日本最后通牒而-同意的。袁世凯自己先于国人把5月9日定为“五九国耻”,“埋头十年与日本抬头相见。”
  《民四条约》
  民四条约为实际签订条约。
  1.签订时,实际上只有 “十二条”。
  2.原条约中的第五号没有签订,第三号中的两条删除一条。
  安阳袁林
  位于安阳市北郊洹水北岸的临府庄北地,是袁世凯的墓园所在地,现为安阳博物馆馆址所在地。墓园建筑最大的特点是中西合璧,堂院前的部分是明清皇陵的风格,堂院后的墓园部分则具有西洋建筑特色,整体看来非常别致。主要有照壁、神道、安阳袁林牌楼、碑亭、享堂大院等建筑。
  袁世凯墓位于洹水北岸,修建时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占地一百三十八亩九分八厘八毫六丝九忽,支出银圆七十三万二千七百五十四元一角九分一厘”,这些数字都翔实地记录在《袁公林墓工报告》中的清单上。在那个朝代交替的动荡年代,还有这些心静如水者能细心地把面积精确到忽,把资金精确到厘,着实令人佩服。
  在所用70多万银圆中,北洋0出银50万两,其余部分由袁世凯北洋旧部个人捐款,多者都是现币一万元,少者也没有低于两三千元的。《袁公林墓工报告》记载,“袁公遗产不丰未忍轻动,而库币奇拙难在请求爰兴,段君忠枢工统筹议,发起微资萃袍卅年之谊,竟山陵一篑之功,群策群力集捐款银币二十五万元。”
  当年的袁坟四周逐排栽种有杨树、柏树、槐树,周围还有大片的祭田。袁公林竣工以后,时任大总统、袁世凯的好友徐世昌亲临安阳勘察,并授意在原京汉铁路洹上村处添置神道碑一座,以示景仰。
  袁林的设计者是德国的工程师,它的建筑“仿明陵而略小”。主体建筑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壁、糙石桥、清白石桥、牌楼门、望柱、石像生、碑亭、东西值房、堂院大门、大丹陛、东西配殿、景仁堂、墓台。
  袁世凯墓为什么不称“陵”而称“林?
  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总共不到百日。他的墓不称“陵”而称“林”,据说是因为袁世凯的大儿子袁克定最初也想效仿历代帝王,把自己老子的万年吉地称为“袁陵”,但当时当政的徐世昌却不以为然,他说:“项城生前称帝未成,未曾身居大宝,且已取消洪宪年号,如果采取袁陵之名,实为不妥。林与陵谐音,《说文解字》上所载陵与林二字又可以互相借用,避陵之名,仍陵之实,这多好啊!”自古帝王之墓为陵,圣人之墓为林,袁世凯墓效仿“孔林”、“关林”而称“袁林”,不仅巧妙,简直是掠美了。
  葬在安阳
  袁世凯老家在河南项城,为什么要葬在安阳呢?袁世凯生前含糊其辞,近代史家也只能分析推测,因此各有各的说法。
  早在袁世凯归隐的1910年冬天,他就为自己选择好了墓地,但究竟在何处他没有明说。1911年6月他在致端方的信中写道:“兄衰病日增,行将就木,牛眠之区,去冬已卜得一段。”据其子袁克文记述,袁世凯自选的墓地在太行山中。他写道:“昔先公居洹时,曾自选窀穸(音zhun xi,意墓穴。)地,在太行山中,邃而高旷,永安之所也。”袁氏后人最后讨论葬于何地时,袁克文提出按其父生前的意愿办,但长子袁克定坚决反对,决定将其葬在彰德府洹上村旁。
  对于袁世凯不归葬项城的原因,比较一致的说法认为和他的身世、家事有关。
  清咸丰九年(1859),袁世凯生于河南省项城县袁寨。他们家按照“保、世、克、家”来排辈分,父亲袁保中有八个子女,长子世昌、次子世敦和两个女儿为原配夫人所生,其余四子皆是庶出,袁世凯行四,7岁时又过继给了叔父袁保庆。袁世凯做山东巡抚时,他的母亲刘氏病死在天津,灵柩运回项城之后,袁世凯的同父异母兄袁世敦以嫡子主持家务,他认为刘氏不是正房,坚决不准正门出殡,灵柩也不能埋入祖坟正穴和袁保中合葬。尽管袁世凯颇有权势,但囿于伦理纲常,只能和哥哥争执,甚至跪下哀求,也没有得到袁世敦的许可。袁世凯最后只得另购坟地,才算让母亲安然入土,但也因此和袁世敦闹翻了脸,盛怒之下与之绝交,从此永远不再回到项城老家。
  作为直鲁咽喉、平汉铁路重镇的安阳,在袁世凯的宦海生涯中,可说是一处风水宝地。众所周知,袁世凯早年考取功名屡次落榜,后投身行伍才逐渐发迹。他政治生涯的转折点是甲午战后的天津小站练兵,从此青云直上,戊戌变法的第二年当上了山东巡抚,后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进入了大清朝廷的权力中枢。
  1905、1906年北洋陆军连续两年举行了大规模的军事会操,其中1906年9月的会操是在彰德举行的,袁世凯是阅兵大臣。这次会操是直隶两湖等省陆军的实战演习,精选出来参加演习的北洋官兵有4万多人,还有各国驻华-和记者500余人参加。这是甲午战争以来北洋军队规模最大的一次亮相,也是袁世凯对自己家底的一次大炫耀,因此更被朝廷看作是栋梁之臣。
  1908年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继登天,与袁世凯有矛盾的醇亲王载沣摄政,他发布谕旨解除了袁世凯所有职务,令袁世凯“回籍养疴”。袁世凯自从和大哥闹翻之后,就把彰德当成了自己的故里。这里位于河南直隶交界处,交通方便,离京城也近。袁世凯小的时候,就知道安阳这个洹上村,相传商朝名相伊尹在朝中遭人诽谤,到洹上村隐居三年,后来商王亲自到洹上村迎他复任。安阳也是袁姓名人--汉朝大将军袁绍发祥之地,袁世凯觉得,洹上村对自己是一块吉祥宝地,还在小站练兵的时候,他就买下了这里二百多亩地,只是没想到后来派上了用场。
  妻妾子女
  妻妾
  元配于氏,长子袁克定
  大姨太太沈氏,没有子女
  二姨太太李氏,长女伯祯、五子克权、七子克齐、十子克坚、十二子克度。六女籙祯
  三姨太太金氏。次子克文、三子克良、三女叔祯、八女(早亡)、十女思祯。
  四姨太太吴氏。四子克端、次女仲祯(嫁给了两江总督端方的侄子)、四女(早亡)、七女复祯。
  五姨太太杨氏。六子克桓、八子克轸、九子克久、十一子克安、五女季祯、十五女(早亡)、九子克久(娶民国黎元洪的女儿为妻)
  六姨太太叶氏。十四子克捷、十七子克友、九女福祯、十一女奇祯、十二女瑞祯。
  七姨太太张氏。没有子女,
  八姨太太郭氏。十三子克相、十五子克和、十四女怙祯。
  九姨太太刘氏。十六子克藩,早死;女儿仪祯排行十三,续五姨太的女儿季祯嫁苏州陆状元家。
  子
  长子克定
  次子克文(子:袁家骝1912~2003年 华裔美国物理学家。子媳吴健雄素有“东方居里夫人”之称。)
  三子克良
  四子克端
  五子克权
  六子克桓
  七子克齐
  八子克轸
  九子克久
  十子克坚
  十一子克安
  十二子克度
  十三子克相
  十四子克捷
  十五子克和
  十六子克藩
  十七子克友
  女
  长女伯祯(成年后嫁与清两江总张人骏的儿子)
  次女仲祯(嫁给了两江总督端方的侄子)
  三女叔祯
  四女(早亡)
  五女季祯
  六女籙祯(嫁民国总理孙宝琦的儿子)
  七女复祯
  八女(早亡)
  九女福祯
  十女思祯
  十一女奇祯
  十二女瑞祯
  十三女仪祯(续五姨太的女儿季祯嫁苏州陆状元家)
  十四女怙祯(怙祯嫁给了民国总统曹锟的儿子,后离婚去了美国
  十五女(早亡)
  一妻九妾共生了17个儿子、15个女儿; 17个儿子又为袁世凯生了22个孙子、25个孙女,儿孙总和达79人。
  历史评价
  袁世凯是推动中国近代化的有功之人。袁世凯从1903年起在中国搞军事现代化,在华北组建了6个师的新军,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支新式军队。他先后雇佣了德国、日本的教官,并且办了步、炮、骑、工兵,甚至设立了现代化的通讯兵学校。北洋系军事人才济济,有5个先后当上了中华民国的总统或总理。袁世凯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建立巡警制度的人。
  1900年以前,中国的城市里没有巡警,维持治安由驻防军或衙役负责。租界出现以后,中国人看到西方的警察。1902年,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和北洋大臣期间,在直隶省城保定建立了巡警总局和分局,并参照外国拟定了中国最早的《警务章程》。1905年,清廷在北京、天津也建立了巡警制度,4年后,全国各大城市都有了巡警。直隶总督任上,袁世凯推行新政的主要成绩是支持创办实业、发展商业,地点主要在天津。1900年以前,天津民族资本企业不过四五家,袁世凯重用周学熙,创办直隶工艺总局,几年后发展到一边办厂,一边办相关学堂,使天津成为中国北方的实业中心,其中机器造纸、织造、电灯、自来水、烟草企业,特别是年产水泥20万桶的启新洋灰公司,都是全国规模最大的。
  1910年的南洋劝业会(一个国际性的实业博览会)上,参观了直隶馆的实业家张謇在当天日记中写道:“袁世凯确能干事,此人与别人毕竟不同,在工业上尤有擅长过人之处,远远胜过了江苏。”袁世凯在直隶总督任上创办的各式新式学堂不下几十所,除了小学、中学、大学,还包括专科、技术、师范、医学、政治、军事等多种学堂。1905年,他督修了中国人自己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他出面筹钱,资金很快到位,进口的钢轨、枕木、机器、器材还都免了税;他任命当年的“留美幼童”詹天佑为总工程师兼办路务。这段铁路虽然只有170多里长,但途经居雍关、八达岭,地形复杂、工程难度高。两年后,袁世凯奏请朝廷任命詹天佑出任汉粤川铁路总办。此外,新易铁路、中国和比利时合资建成的芦汉铁路,都有袁世凯的功劳。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0在“节制资本”思想的影响下,反对保护私有财产,而北京临时0提出“保护私产”、“经营自由”。财产私有,主要表现在“土地私有”,当时大批旗人变相出卖土地,许多封建官地和公田转到私人手里。譬如,从1910年至1929年,黑龙江省95%的土地归私人所有。
  现在公认,民国初年有一个民族资本发展的“黄金期”。一方面,它是“一战”造成的,另一方面,如果没有袁世凯的近代化意识和对外开放,“黄金期”不可能形成。学者苏全有认为,袁世凯的对外开放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自开通商业“特区”,扩大开放范围;二是引进外资,尤其注重侨资。
  北京民国0解除了呈请开办企业的若干限制,从1912年到1914年这3年间,新开的工厂为4000家,民族资本兴建的面粉厂、火柴厂、卷烟厂、造纸厂以及采煤、冶炼企业,有了一个长足的发展。袁世凯自己更是新式工业的直接投资者和参与者,他投资了开滦煤矿、启新洋灰公司和自来水公司并拥有股票。史学唐德刚曾断言:尽管有私利交织其间,但袁世凯在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路上确实做了很多实事,比中山做得多。
  以往对于袁世凯的历史评价一般以负面居多,但是这些负面评价是否公允也被质疑。
  袁世凯有任事之才、治军之能,实为清末一务实干练的能臣,自小站练兵至接掌北洋,还有他建新学的学校,主张废科举,引进西方学说,又成立一支警察部队,令中-警分离。袁世凯对中国的军事和工业化,有很大的贡献。
  然而袁氏当国时期,为巩固个人-权力,不守约法、解散过国会,使刚诞生的中华民国失去在制度下健康发展的机会。但也有人认为民智未启的当时中国,选举要达到目的需要人民素质的提高,在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袁世凯宁可压缩军队,也要推广全部免费的国民学校,即四年制初级小学。他反复强-育的重要性:“凡一国之盛衰强弱,视民德民智民力之进退为衡。而欲此三者程度日增,则必注重于国民教育。”他还批准了一个试验计划,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对成人进行识字教育。 有人指袁世凯是暗杀-理事长宋教仁的元凶,但实际元凶可能是其他人;而无论袁本人是否曾授意杀宋,此事成为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讨袁的引爆点,结果造成了中国的南北0。
  1915年袁世凯在日本外交压力下,接受了形同干涉中国内政的“二十一条”要求中部分条款,使其政绩蒙上污点。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在东亚地区因欧战爆发而陷入国际权力真空之际,面对日本一国独强的巨大压力,袁世凯及北洋0对于抵抗日方二十一条要求,实已尽最大之努力,以此深非似欠公允。
  嗣候袁氏违背民国公意,称帝登基,遭到全国反对,至此袁氏之威望彻底破产。称帝之举堪称袁氏政治生涯中所犯之最大错误,虽然是君主立宪制度的尝试。
  有人认为,袁氏是一个投机分子。在光绪帝委以大任时,他却投靠慈禧太后-。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掌握了清廷军事大权,本应平定革命的他,反过来为自己的利益,支持革命迫使清帝退位而得任民国总统。这全是选有利益的一方投靠的行为。但也有人认为袁世凯是推翻满清的功臣,晚清他主张立宪就从制度上瓦解了清朝贵族权力,后来直接逼宫,清帝退位,中国当时避免了南北0的局面,袁世凯本人堪称中国的拿破仑或华盛顿。另外,袁世凯时期对教授和知识分子充分尊重,人民生活基本安康,舆论也比较自由,反袁言论在报纸照样发行。而袁世凯去世后,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稳的住中国的统一局面,中国陷入了几十年军阀混战状态。
  关于袁世凯的挽联:
  袁世凯的自挽联:
  为日本去一大敌;
  -再造共和。
  杨度挽袁世凯联
  共和误民国,民国误共和,千载而还再评此狱
  君宪负明公,明公负君宪,九原可作三复斯言
  黎元洪挽袁世凯联
  华夏日重光,回思缔造艰难,亿兆生灵应感泣
  勋名天不朽,太息受终危急,万几擘画失师赀
  冯国璋挽袁世凯联
  为天下痛,更哭其私,一柱存亡关气运
  如四时行,成功者退,千秋华夏仰威灵
  骆宝善口中的袁世凯
  (下文根据:骆宝善2006年8月19日在凤凰卫视做的一期节目《<世纪大讲堂>:民国人物系列之袁世凯》进行整理)
  (1)清末新政中的袁世凯
  晚清十年的新政是当时中国当政的主流势力在中国全面移植西方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的一个努力。在新政当中,袁世凯是最中坚的力量,坚强的力量。《辛丑条约》签订不久,李鸿章去世,袁世凯被清朝0任命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是个少壮派,当年才42岁。清朝0这时候,任命他当山东巡抚,巡抚就省长了,他当山东巡抚才一年半,而且这个时候正是0妈去世,在那个“夺情”期间,就是过去按中国规定,父母去世,他要辞官回去三年守孝的,清朝0要他夺情,叫他继续在这当官,还在他母亲去世这个夺情期间,又把他从山东巡抚提升成为直隶总督,可见清朝0对他十分重用和信任。
  他在直隶总督任上,全面地大刀阔斧地在河北省这里进行了资本主义的改革。
  在经济领域里边,他在河北这里进行了全面的倡导,推动实业的发展,就是建设工业,发展工业。比如说当时的滦州煤矿,就是后来的开滦煤矿的一部分了,像唐山的水泥厂,启新洋灰公司,都是这时候他主导建立起来的。他还鼓励民间,民营的资本大量发展工业,更可贵的是,他在直隶全省各州县推行这种实业的建设。他常言,官可以不做,实业不能不发展。一直到他罢了官,回老家,他还多次表示,罢官不算什么,但是实业救国是我念念不忘的一件事情。在军事方面,大家都知道的,他编练的北洋新军,那就是当时中国最近代化的军队。在政治制度方面,他首先在天津这里进行了法制方面的改革,移栽西方的司法制度。在天津首先实行议会制度,然后在这取得经验,向全省推广,作为实行立宪,实行-的基础措施。他在全国积极倡导实行君主立宪,他常言,官可以不做,宪法不能不立,那就说,我们的君主立宪是绝对要实行的。在文化领域,袁世凯在整个的河北省推行了新式教育的发展和兴办,因而取得了非常令人瞩目的成就。他自己身体力行,创办大学、中学、小学,在十年新政期间,就是到辛亥革命之前,他当直隶总督的这么几年,直隶这一省建立了有大学两所,各种专门学校,类似于现在的中等技术学校有29所,各级师范学校有40多所,中学22所,在当时那是了不起的大事啊。
  他还联合了其他的地方督抚,比如像湖广总督张之洞湖南巡抚端方,一起联合上奏折,要求清朝0废除科举,结束八股考试,到了1905年,清朝0最终接受了他们的建议,废除了科举,就是不再八股取士了。一千多年的科举考试,尤其是明清以来六百年的这种取士制度,人才录用制度得到了彻底的改革。这是一件很了不起的大事啊。当时的读书人都靠科举吃饭啊,现在不考举人、进士、秀才了,都要上新学了,那是一个很大的社会阻力呀,他们想了许多办法,让这个旧的考试和新学接轨,借用一个词吧,是实现了这种废除科举的软着陆,没有引起太大的社会震动。
  袁世凯深深知道,实行新政最重要的是录用人才,是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他在新政期间,全面地培养新式人才,培养新式人才的首要的办法是要建学校,学校的首要的主导力量是教师,那就大量地发展师范,培养教师,各种长期的、短期的师范建立了几十所。自己培养来不及,就用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当时日本是中国的榜样,那是最成功的榜样。而且日本离我国最近,还有同文之便,所以日本是大量派去留学生的地方。
  可以举一个例子,当时袁世凯请严修,是天津的一个大教育家,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创始人,请他来主持直隶的学校改革。严修接受了袁世凯的礼聘。严修提出说,我先去日本考察,回来我再接受你这个任命,袁世凯说,我有经验了,前是,我请吴汝伦,他就说他去考察,回来他不干,你先来上任,上任了,接受了我任命,你再去考察。严修40几岁,那时候40几岁已经是老头了,他带了很精干的考察队伍到日本考察三个月。早晨、下午,一天两场到四场的考察,从日本的文部省到日本的幼儿园,大学、小学、中学,严修自己去,每一趟亲自去,事必躬亲,到那去,去访问,去向人家的-请教。到小学、幼儿园,坐在那就听人家讲课,乃至于那些学生们的课外活动该怎么做,该怎么组织,他都事必躬亲取经,那种精神啊,那种态度啊,十分令人感动,后世的人,能赶得上的,说实在的,就不多,不是没有。袁世凯还大量地延纳了海外的精英,同光之际,我们中国派出了第一批留美的学生,有一百一二十个人,这一帮人最先是被李鸿章接纳到了北洋的幕下,他完全全盘地接收下来。
  他在直隶总督任上有7个年头,实际上有整整6年,1901到1907,然后1907年的年中,上调中央,去当军机大臣兼外务部尚书,在六个军机大臣当中,他的资历最浅,但是他的才干最高,管事也最多。当了一年的军机大臣,到他1908年,他虚龄50,在北京这里举行了一个盛大的50寿辰的庆典,这时候袁世凯权倾朝野,红得发紫,如日中天。但是好景不长,一个多月以后,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死了,就在帝、后百日大孝期间,当国的载沣对袁世凯下手了,找了一个借口,说他脚有病,你回家休养吧,这就叫做回籍“养疴”,就是把他贬回到老家去,据说还差一点把脑袋给他砍了。这在袁世凯的仕途官场上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转折,他正在0当中,那么一下子把他打回老家去了。
  到辛亥革命枪响之前,袁世凯被打回老家这个时候,过去被贬了官的人,他们的声望很快没了,但是只有袁世凯在这三年当中,他的声望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在逐节攀升,当时的朝野都希望清朝0重新起用袁世凯,就在这个背景下面,辛亥革命枪声响了,清朝0又重新把袁世凯请出来,当湖广总督,到前线去镇压革命党。
  十年前的庚子年间,荣禄手下的那个“武卫军”五军,全军覆没了,被八国联军打败光了,只有袁世凯这个新建陆军,神差鬼使地在八国联军攻打天津之前,清朝0调到了山东去,完整地保持了新建陆军这一支力量,袁世凯也调到了山东当了巡抚,这个新建陆军就成了后来袁世凯的政治资本和军事资本。
  辛亥革命一起,中国人,外国人,朝野,从皇室到革命党,一致认为只有袁世凯出来收拾局面,这样他顺理成章地当了清朝0的最后一任内阁总理,当了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当了大总统,后来去当皇帝,都是在这个机遇下起来的。
  (2)二十一条并非称帝交换条件
  日本借着欧战之机向中国提出了二十一条。日本驻华大使日置益禀承日本0的训令,进见袁世凯,提交了这个二十一条的条文。
  好多史书,小说家也说,日在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文本的时候说,请大总统再高升一步,意思是说你接受二十一条,0本支持你称帝,咱们达成这个政治交易,这说是袁世凯拱手-的最重要的根据。其实早在30年代初,王芸生在撰辑《60年来中国与日本》的时候,就指出这个说法没有根据,不合事理,不可采信。袁世凯指挥了整个二十一条的谈判过程,现在我们能见到的,袁世凯对二十一条的原本,二十一条的修正本,日本提出最后通牒的文本,这三本原本的东西,袁世凯在上边用红笔,就用朱笔,用墨笔做了批文,在许多地方做了重点的圈点,除了这些圈点之外,袁世凯对二十一条的条文的批示有70多处,长短的批文。指出牵涉到国家领土主权的绝对不谈,日本在中国扩大权益,把势力发展到长江腹地,发展到东南沿海的第五号内容,这大家都知道的,第五号内容绝对不谈。这一条不仅不能承认,根本不能谈,坚持住这一条不能谈。他指示外交部,要认清当时强弱的悬殊,耐心谈判,能够谈到对自己最有利的条件。同时说希望拖,把给日本的谈判尽量地把时间拖长,因为日本提出是秘密交涉,他想用拖的过程当中,希望引起欧美列强的注意,进行国际的干涉。这样一直拖了几个月,拖到5月,日本提出最后通牒的时候,欧美国家没有一个出来来支持的,甚至于像俄国还打算趁火打劫。袁世凯也征询了袁0文武们的意见,诸位说,咱们是接受,是给日本打一场,文武-们一致认为,只有接受,打不得。在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整个过程当中,国人仇日的情绪跟恐日的情绪,这两者是同时存在的,仇恨,那么仇恨日本人趁火打劫,提出这样的苛刻的条件来灭亡中国,这种仇恨之气确实是一股民气,但是这个民气没有实力做后盾,这个民气只能是一股窝囊气。恐日的这个情绪,恐日的这个病确确实实是实实在在的,历史回过头来看,从1895到现在的1916,20年,在这20年当中,1895年一次甲午战争,中国打败,大清王朝败了,1905年,日俄战争,沙俄帝国被日本打败了,日本趁打败大清王朝、打败俄国的那种余威睥睨世界,连欧美都看不在眼里,你中国算什么。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他才敢那样肆无忌惮的来欺负。
  那么,在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下,唯一能做的,那就是用艰苦的谈判,用艰苦的够挣扎一点对自己有利的条件。在这样一个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说换换别的势力,换换别的人当政,当时也只能这样了。所以最后二十一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接受了。五.九,国家定为国耻纪念日,说是奇耻大辱,这确实是。在五九签字之前,五.八,五月八日那一天,袁世凯就向全国通报,不得已,只有签订了,这实际上是奇耻大辱,在国人说这是奇耻大辱之前,他都承认这也是奇耻大辱。当是这种谈判,就在这种历史条件下,没办法。当时在国外,中国的留学海外的精英胡适,已经很成名的胡适就说,这个谈判应该说在之前中国的历史当中,是没有过的,该柔的时候柔,该刚的时候刚,争取了对自己最大的退让了。王芸生在30年代初《60年来中国与日本》的时候也说,在回顾整个谈判,袁世凯的指挥和领导,应该说是没大错的,当年的一些历史学家,比如说陈恭禄的《近代史》啊,像这个蒋廷黻的《近代史》啊,也都肯定了,这时候二十一条的交涉。应该说这种结论,是中肯的。说他拱手-,起码是没有历史依据的。但是后来接着二十一条订立之后,他就马上就称帝了,而且这个政治交易啊,谁也很难保证他们没什么幕后的政治的交换。政敌们拿着作为攻击他的靶子,这是理所当然的。
  (3)称帝是遗憾
  袁世凯被后人指责最多的是他称帝问题。其实袁的年号就是“洪宪”就是弘扬宪法的意思。当时倡导袁世凯君主立宪的许多都是知识精英、民主斗士,如杨度、严复刘师培孙毓筠李燮和、胡瑛等,严复还是第一任北京大学校长,也是《天演论》的翻译者。他们认为君主立宪更适合中国的国情,相比而言君主制优于共和制,而君主立宪与民主共和并不矛盾,没有皇帝的国家未必就能实行民主。英日等国皆属君-体,是事实上的民主政体,君主立宪是完全值得选择的一种政体。当时国会的议题非常明确,就是更改国体,推行君主立宪,在给袁世凯的推戴书中说:“元首当视乎民意为从违。民意共和,则誓词随国体而有效;民意君宪,则誓词亦随国体力变迁。今日者,国民厌弃共和,趋向君宪。”固请袁世凯称帝,赞成中国改制为君主立宪国体。另外,中央大员、地方藩镇、还有十九将军,纷纷表态支持实行君主立宪。美国也支持袁世凯的君主立宪制。在洪宪前,美国相关部门经过反复物色,终于在1913年2月以“卡内基基金会”的名义,向袁世凯委派了宪法顾问古德诺。古德诺是美国政治学家,曾任霍普金斯大学校长,是美国政治学会的主要创建人。袁世凯让古德诺在-工作,兼任内阁宪法顾问。他从历史、政治、法律、国际关系以及国民素质等方面,论证、比较了君主制与共和制的长短,明确表示,“中国如果采用君主制,比共和制更好,这是毋庸置疑的。” “从共和回到君主,只要真正落实君主立宪的具体计划就行了。”当时还拟定了《新皇室规范》,其中包括“亲王、郡王可以为海陆军官,但不得组织政党,幷担任重要政治-;永废太监制度;永废宫女采选制度;永废各方进呈贡品制度;凡皇室亲属不得经营商业,与庶民争利”这些是典型的君主立宪法律条文。 但称帝后遭遇了蔡锷护-的声讨,也被后人屡屡指责和批评。这是他晚年留下来的最大历史遗憾。
  人物相关
  春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有关资料记载,春节在中国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而现行的春节却历史很短。1913年,袁世凯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并同意春节例行放假。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在南京宣布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随即宣布中国废除旧历采用阳历(即公历),用民国纪年。这样做带有改朝换代重新确立“皇历”的传统,同时也蕴含着向封建王朝彻底决裂的含义。不料,孙中山的这个建议,民间一时没有接受,于是民间同时流行了两种历法,阴历和阳历。当年2月18日(壬子年正月初一)民间仍然过了传统新年,其他传统节日也照旧。
  在民国总统的正式选举中,袁世凯获胜,孙中山败北。1913年(民国二年)7月,当时北京(民国)0任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向“大总统袁世凯”呈上一份四时节假的报告,称:“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
  但袁世凯只批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因当时是“五族共和”,端午等汉族节日列为全国节日不妥),同意春节例行放假,次年(1914年)起开始实行。自此,夏历岁首就由以往的“过年”改成了“春节”。
  [以上内容由"桃花依旧"分享。]


袁世凯相关
人物关系:
曾祖:
爷爷:
叔祖父:
父亲:
袁保中 袁世凯的生父
儿子:
袁克文 (18891931) 袁世凯次子,昆曲名家,民国四公子之一,寒庐七子
孙子:
袁家骝 (19122003) 著名高能物理学家
袁克友 (19171953) 袁世凯的遗腹子
袁克定 (18781955) 袁世凯长子
袁克坚 (19041960) 袁世凯十子
孙子:
袁克齐 袁世凯第七子
袁克权 (18981941) 世凯第五子
袁克桓 (18981956) 袁世凯六子
袁克玖 (19031973) 袁世凯九子
儿媳:
女儿:
女婿:
兄弟:
叔伯:

经历历史事件:
护国运动 (公元1915年--公元1916年)
辛亥革命 (公元1911年--公元1912年)
戊戌变法 (公元1898年)
小站练兵 (公元1895年)
中日甲午战争 (公元1894年--公元1895年)

相关影视:
电视剧《末代皇帝传奇》 2014年 郑则仕 饰 袁世凯
电影《建党伟业》 2011年 周润发 饰 袁世凯
电视剧《辛亥革命》 2011年 张秋歌 饰 袁世凯
电视剧《神医喜来乐传奇》 2013年 李嘉存 饰 袁世凯
电影《辛亥革命》 2011年 孙淳 饰 袁世凯
电视剧《平民大总统》 2001年 谭非翎 饰 袁世凯

同年(公元1859年)出生的名人:
刘光第 (18591898) 戊戌六君子 四川自贡富顺
王照 (18591933) 汉语拼音创始人 天津宁河区

同年(公元1916年)去世的名人:
盛宣怀 (18441916) 中国历史上二十大富豪 江苏常州天宁
吴石仙 (18451916) 萍花九友 江苏南京

下一名人:谭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