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区历史人物介绍2
开州区历史人物介绍2
重镇推荐
世界地名
A级名录
中国游
环球旅行
全国特产
名人大全
推荐
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新疆
广西
宁夏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河北
山西
陕西
江苏
浙江
福建
安徽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长三角十大古镇
陕西文化旅游名镇
广东四小虎
中国最富20座中小城市
成都市重镇
新疆重镇
宁夏重镇
青海省重镇
甘肃省重镇
陕西省重镇
西藏重镇
云南省重镇
推荐
亚洲
日本
韩国
泰国
马来西亚
越南
印度
伊郎
马尔代夫
欧洲
德国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英国
瑞典
比利时
美洲
加拿大
大洋洲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AA级景区名录
AAA级景区名录
AA级景区名录
A级名录景区名录
推荐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河南
湖北
湖南
全部
推荐
新加坡
泰国
韩国
日本
美国
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柬埔寨
瑞典
比利时
荷兰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埃及
乌克兰
新西兰
澳大利亚
全部
推荐
中畈红枣
中畈米粉
中畈蔗糖
西川芋头
尧岗傩戏
石邮傩舞
南坪米粉
沙塘米酒
风味全鸭席
荷包糌
大余香芋扣肉
糯米薯莨酒
大余伊府面
席苞饭
全部
推荐
陈广华
王甦
盛浩如
丁有华
朱秀早
张如龙
卢月恒
徐光华
曹碧荔
陈香波
陈步云
戴绍鼎
陈克昌
涂美中
廖学愚
李恩
李鹤年
李强
全部
开州区景点
开州区特产
开州区地名网
[手机版]
【CTRL+D 收藏备用】
陈仕俊
(
1914
~
1960
)
陈仕俊(1914-1960),开县灵通乡茶园村人,1914年3月出生于太平乡,兄弟5人,仕俊排行第四, 兄弟中有3人均在外地读书、做事,唯二兄与仕俊只读过小学,一贯务农。1942年仕俊与兄弟分居,迁往灵通乡茶园村耕种山地营生。仕俊不但各种农活技术熟练,而且会酿酒,被称为“酢头师”,又懂得兽医和草药知识,在农村里随处受到农民欢迎。 仕俊三兄陈仕仲是开县早期的中共地下党负责人之一,在其兄教育影响下,仕俊1934年加入共产党,担任县内交通联络
袁德朗
(
1912
~
1949
)
袁德朗(1912-1949),亦名青山,开县临东乡人,生于1912年3月26日。自幼聪明好学,成绩优异。后因家贫,无法继续升学,其叔袁明堂(中医生)见其好学,有培养前途,就主动供读。袁以优异成绩考入省万师,因无初中毕业证书而被拒于校门之外,以后在袁家坪、长店坊、城厢镇小学教书,后又曾借同学的关系作过县府统计室职员。 袁生活简朴,为人正直,对人诚恳,平易近人,酷爱音乐。由于出身寒微,又长期在农村工作,生活于劳苦大众之中,对中国人民身受“三
朱世君
(
1920
~
1949
)
朱世君(女)(1920-1949),1920年11月出生在开县铁铁乡丁宽沟,父亲朱永孚是一个有文化的乡绅,善绘画,后移居太平乡。世君7岁入学,1942年考入四川省立万县师范学校在校学习勤奋,考试常列前茅,又喜爱文艺,能歌善舞,为学校文娱活动骨干。1945年,朱世君从万师毕业,被委任为开县太平乡中心校校长,当时抗日战争刚胜利,内迁四川的大专院校纷纷搬回原地,学生暂回家休假。世君聘请了一批进步青年学生作教师,太平小学办得生气勃勃,轰动一时。
陈仲书
(
1912
~
1949
)
陈仲书(1912-1949),开县石碗乡马家坪人,1912年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因长期受同院地主“陈刮皮”的欺压,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一颗仇恨的种子。 陈家人口多,生活较为贫困,初中毕业后,即回家务农。在劳动之余,坚持自学,文化水平更有提高,后经友人介绍,当了保国民学校的教师。在教学中,认真负责,耐心细致,很受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欢迎。但由于家贫无政治靠山,常被无理解聘,先后在白马泉、大石板坡、龙王庙、梨园坪等保校任过教。这时,正值抗日
胡作霖
(
1917
~
1949
)
胡作霖(1917-1949),1917年出生在开县临江镇。小学毕业后,考入省万师附中。在学习期间,由于经常接触进步教师和同学, 思想日渐倾向革命。他1938年在重庆重属联中学读高中时,经欧德极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1年高中毕业后,就读于内迁的复旦大学新闻系。在党组织直接教育下,他的思想日趋成熟,革命意志更加坚定。他目击国民党的暴行,痛心疾首,特别对国民党反动派中的死硬分子,恨之入骨。1941年下半年,国民党开县县党部书记长肖洪九调
刘文蔚
(
1907
~
1949
)
刘文蔚(1907-1949)开县临乐乡复阳村人,1907年2月,出生在一个 农民家庭里,其父以教书为业,靠微薄工薪补贴家用。刘自幼勤奋好学,由于家庭贫苦,无力升学,其父见刘学有成效,便节衣缩食,供其学习。文蔚读了10余年私熟后,就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当过私塾老师,先后在黄家湾、临江镇、巫山乡、大海溪、陈家场等地教小学。 刘从小性格刚毅,为人正直,敢于同恶势力作斗争。在教书期间,由于生活在基层,对社会弊端,深有感触。并接触了不少进步人士,受
赵晶片
(
1917
~
1949
)
赵晶片(1917-1949)原乐丕州,1917年2月1日出生于南门场一个手工业家庭。7岁在南门场张家湾小学念书,1932年考入省立万县师范学校附属初中,后去湖北省立一个中读高中。抗战时期,转入万县金陵中学,毕业后,执教于南门小学。1940年考入国产中央大学数学系,后随校迁往南京。在学校,赵成绩优良,热心帮助同学,还会绣花,织毛衣,做针线活,大家都叫他“赵大姐”。但在革命斗争面前,他去能挺身而出,勇往直前,不畏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曾多
张兆琦
(
1913
~
1949
)
张兆琦(1913-1949),开县竹溪铺黄林树人,生于1913年1月9日。张在地读完小学,即去万县商校读初中,后在武汉读高中。毕业返县,先后在县高、临东中心校任教。1934年,由中共开县中心县委书记郭代林介绍入党。不久,负责中共竹溪支部工作。根据中心县委“组织群众民生的游击武装,配合红四方面军攻打杨柳关”的指示,他一方面与支部成员张宏济等同志深入群众,发展党员,组织武装力量,一方面设法掌握地方武装。1935年春,他们正组织农会准备抗租、
周鸿钧
(
1923
~
1949
)
周鸿钧(1923-1949)1923年4月21日出生在开县城南门外狗头桥一个木工家里。幼时,在开县福音堂小学读初小,因家人信奉基督教,他也是一个虔诚的教徒。他升入开县中学后,课余常读生活书店等出版社出版的进步书籍,常与同窗好友谈论社会时弊。后考入内迁万县的金陵高中。在校常与思想进步的师生交往,阅读进步书刊,与同学结社办墙报,评论时政。高中毕业后,他本想学新闻专业,以便用自己的笔去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旧社会的黑暗,宣传革命真理,为民族
颜昌豪
(
1919
~
1949
)
颜昌豪(1919-1949),又名春林。1919年出生在花林乡元通村一个农民家庭。颜酷爱学习,小学、初中均为成绩优异的学生。1934年,他进入开县中学时,正当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东北三省,继而侵入华北,国民党反动派采取“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在学校进步教师的影响下,颜的思想发生了变化,逐步关心国家大事了。1937年上期,颜昌豪在开县中学参加了反对学校当局禁止宣传抗日和-进步师生的-斗争,受到了锻炼,觉悟更加提高。
张光伟
(
1928
~
1949
)
张光伟(1928-1949),开县临江镇川主街人,生于1928年。念小学时,在进步教师温可久等教育下,受到了革命思想的影响。1942年在开中读初中时,对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横征暴敛及学校的奴化教育,极为不满,曾参与-对校长李仕毅-学生伙食费的斗争。张爱看小说,崇拜英雄志士,曾用写小说的方式,塑造了一个打富济贫,为民除害,无敌于天下的英雄人物铁罗汉,并在同学中绘声绘色地讲述,激发其憎恶坏人坏事,学习英雄人物的思想,深受同学们欢迎。194
黄楠材
(
1907
~
1949
)
黄楠材(1907-1949),1907年3月27日出于云阳县坳口场。从小过继与伯父为子,故原名继伯。黄自幼勤奋好学,成绩优异,为老师所赏识,初中毕业时,老师期望他成为象楠木一样高大、挺拔、坚实有用的人材而改赠“楠材”之名。 他11岁入云阳中学念初中,1921年考入万县旧制中学,在万读书时亲眼看到帝国主义的军舰在长江上横行无忌,撞翻我国民船地霸道行为,义愤填膺,激发了反帝的爱国热情。他于1925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在进步师生影响下,课余时间
陈锡九
(
1884
~
1947
)
陈锡九(1884-1947),字其 ,生于清光绪 十年(1884),世居开县九龙山文家坪,有田租百石。陈身材魁梧,一双大眼,阴林逼人。清末,毕业于四川弁目队(军官学校),与刘湘、刘存厚等同学,曾随赵尔丰部平定西藏叛乱,背部受刀伤,从马上滚到雪地里,几乎战死,以此获得清政府奖给五等龙虎章。民国成立后,陈在刘湘部下任团长,因其性倨傲,不服调遣,1926年被刘改任兵站部长。陈不服,到军部坐闹,但无结果,乃卷银数千两回开县老家闲居。当时,杨森
王夏
(
1887
~
1939
)
王夏(1887-1939),1887年生于开县大海乡镇海村,原名玉泉,书名本沛。幼年聪明好学,甚得亲友赞誉。青年时应科举考试,中秀才。时值戊戌变法之后,维新思潮已在青年学子中传播,王夏接受了维新思想,立志改革救国,在舅父谭丕臣的支持下,向亲友借银一百两作盘费,去上海求学,自己更名为王夏,字君复,取“恢复华夏”之意。王夏在上海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思想,1908年初,随开县同乡唐宗尧到日本留学,在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学习时加入同盟会。 191
王润波
(
1905
~
1933
)
王润波(1905-1933),名启大,开县汉丰镇西津坝人,生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少年时就读于县立高等小学堂,后与其兄同到成都读中学,1919年转学到巴中县中学,次年又转入绥定联中。润波天资聪敏,博闻强识,是学校的高材生,深受教师赞许。1922年中学毕业,因受当时民国主革命思潮的影响,经在上海的同乡友人介绍,1925年12月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三期步兵科。1926年1月毕业时,他以学业优异、精明强干,被留军校担任四、五、六期教官。
扈天柱
(
1906
~
1930
)
扈天柱(1906-1930)号玉峰,又名楚一,住开县汉丰镇大南街,1906年,天柱幼时聪明好学,胆大过人。父澄之在县征收局作小职员,因染上吸食鸦片恶习,家产败落,天柱在开县初级中学仅读一学期就辍学了。1925年,姨父彭德夫带天柱去重庆,在彭经营的“开文石印馆”作学徒。当时,开在重庆读书的青年学生彭子如等常去彭家论及时事,得到相互启发。1926年扈参加了劳工互助社和共青团,成为赤色工会骨干,在莲花池国民党左派省党部作工会干事。1927年3
潘大道
(
1888
~
1927
)
潘大道(1888-1927)字力山,开县临江镇人。1888年(清光绪十四年)1月出生在镇郊一个务农兼营商业的家庭里。临江镇是开县的首场,商业繁盛,也是全县文化教育最发达的地区。潘大道幼年勤学好问,16岁(注:清光绪二十八年、壬寅)考入县学,后被选拔保养到成都留东予备学校学习,学成回乡,20岁担任临江市两等小学堂校长。他在成都接受新思想的熏陶,愤国之衰弱,一心思念出国留学,寻觅救国良方。因未成行,终日闷闷不乐,及至忧郁成疾,饮食大减 ,形
邹靛澄
(
1892
~
1921
)
邹靛澄(1892-1921)名立鹄,别号听泉,清光绪十八年(1892)生于开县汉丰镇西街一贫居之家。少年时期入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与同学刘伯承、谢南城相友善,结为弟兄,常聚集磋商学问,议论时政。三人因学业俱优被誉为“三才子”。又各以“贫”、“丐”、“贱”为浑名,伯承自名刘贫,南城自名谢丐,靛澄即自名邹贱,以示蔑视旧社会之意,因之时人又称之为“三怪”。1907年春,该校体操教员邵某参加镇压开县红灯教起义,被义军杀死,在知县为邵举办的祭奠仪
冯登庸
[
清
]
(
1818
~
1914
)
冯登庸(1818-1914)字峰珍,是开县清末民初的名医,对中医内科造诣较高。在世96岁,世居开县新义乡天成村。 冯自幼好学,博览群书,少时习儒,奋志功名。25岁进京会试未第,遂罢仕途之念,旋归故里,农教并行,以为生计。冯为人正直端庄,纯朴和善,不重名利,甘居清平,高风亮节,世人敬佩。 冯目睹广大农村缺医少药之苦,因而改习医业,刻苦攻读医药黄籍,泛览百家杂见。尤对《内经》、《难经》、《金匮要略》、《伤寒论》、《温病条辩》等医著,更是昼夜
潘大谋
[
清
]
(
1879
~
1913
)
潘大谋(1879-1913),原名大聪,字作谋。大谋系入同盟会后的化名。开县临江镇人(现长青乡永胜村),1879年生于农民家庭。少年时很聪明,因家境贫困,中途辍学,为九龙山名流李卓所赏识,愿免费教读。潘随师数迁,学业精进,兼长琴棋书画,名闻乡里。一次在九龙山富绅周廷扬家作客,潘取琴抚弄,拨弦成曲,曲调悠扬,四座皆惊。周爱其才,将侄女许之为妻。 清末,潘大谋与族弟大道同赴夔州参-试,中秀才,主考官对他非常器重,又赠“子敏”为字。 1905
[上一页]
[第1页]
[2]
[最后一页]
[下一页]
热门推荐
人物专题
人物分类
按出生时间
按去世时间
按姓氏
电视剧
电影
大学人物
历史事件
成语典故
词牌名
女性人物
今日关注
南宋四元帅
栗姓名人堂
现代三圣
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演员表
西北大学
电视剧《我的父亲我的兵》演员表
真姓名人堂
2015福布斯富豪榜(大陆地区)
电影《28岁未成年》演员表
电视剧《神犬奇兵》演员表
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演员表
喻姓名人堂
成语【不合时宜】典故及主人公介绍
兴姓名人堂
历史事件_东兴之战 相关人物介绍
电视剧《因为爱情有幸福》演员表
电视剧《拐个皇帝回现代》演员表
历史事件_官渡之战 相关人物介绍
电视剧《花火》演员表
中国古代四大才女
电影《陆垚知马俐》演员表
电视剧《幸福在一起》演员表
钱姓名人堂
令姓名人堂
青姓名人堂
电视剧《归去来》演员表
成都武侯祠文臣廊14武将
中国古代十大太监
康熙四大辅政大臣
电视剧《男人帮》演员表
祖姓名人堂
电视剧《绝爱》演员表
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十大大将
秋姓名人堂
夏侯姓名人堂
中国历代著名画家介绍
电视剧《神雕侠侣黄晓明版》演员表
清朝历任甘肃巡抚
电视剧《上书房》演员表
纳姓名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