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克刚(1884~1946),字筱川,平江县长寿镇人。清宣统元年(1909)毕业于中路优级师范。次年创办妙高峰中学,任校长。他四处筹募办学经费,并将父亲经商积蓄全部捐出。他信奉“非学无以立身”,“非教无以立国”,为振兴教育毕其一生精力,却无意仕途。民国2年谭延闿主湘时,委为澧州知事,他坚辞不赴任。对文教公益事业则不辞辛劳。10年,当选为省教育会总务主任,积极筹建教育会场、图书馆、幻灯场,并聘请名流讲学,传播新文化、新思想。赴京提议划出部
-
周灼泉(1877~1944),名汉藩,平江县三市镇人。湖南优级师范毕业,留学日本,回国后任北京大学生物系副教授。著《河北树木志》、《湖南植物图考》,均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先后任湖南省博物馆馆长、中国植物研究所研究员。“七·七”事变后,他化装成佛教徒逃归故乡,创办敦睦小学,自任校长。1943年,创办平江第一所农业中学。晚年自号“六万先生”,即“读万卷书,识万物名,行万里路,植万株树,为万人师,背万年时”(“背万年时”是指其科研工作受时局所限
-
-
-
-
-
-
李瑛(1891~1941),字南荪,平江县人。1931年入长沙工业学校,转陆军预备学堂肄业,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历任湖南陆军第一师十九团一营营长、国民革命军团长、第八师二旅少将旅长、第二十四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舍乡和河南归德、密县等地和日军作战,于叶县击退敌人进攻,受到国民政府嘉奖,晋升陆军中将,任第一军副军长。
-
邹之谟(1907~1940),字奖丁,号谈天,平江县南江镇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积极参加党的各种活动。1926年被国民党当局发觉,秘密出走浏阳、江西、湖北等地,继续从事党的地下活动。后回到平江县桃花洞九枫坪,任红军学校校长,组织农协与赤卫队,并任赤卫队队长。1929年任湘鄂赣边区游击纵队第一支队长,几过家门而不入,并写有:“0倚门泣,游子久不归。三过门不入,献身为革命。”1930年任红十六军第七师师长。12月底,在江西省铜鼓县城
-
-
-
余本健(1898~1940),又名回星,平江县三市镇人。1923年加入县同业工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4月,受党组织选派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8月回平江担任中共平江地方委员会书记。以做裁缝为掩护,走村串户,物色骨干,发展党员80余人,建立党支部10多个,还在平江各地创办农民夜校、女子半日学校,常到校讲课,进行马克思主义启蒙教育,唤起农民觉悟,发展农会组织,开展平粜、抗租、抗捐、抗税斗争。11月,为首发动和领导著名的“平江油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