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雄

旅景名人网  [ 字体: ] [ 手机版 ]

[公元1920年-1998年] - 常熟 吴中 昆山 吴江 太仓 姑苏区 张家港 相城区 虎丘 苏州景点 苏州特产 苏州地名网 [手机版] -

  杨振雄(1920.4——1998.8),苏州弹词演员,江苏苏州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杨斌奎长子。9岁随父学《大红袍》、《描金凤》,11岁即登台演出,14岁上电台播唱。1944年后在-一带单档演出。一度倒嗓,恢复后嗓音转亮。期间致力于将清传奇《长生殿》改编为弹词,并在表演上借鉴昆剧艺术,形成独特的风格。1948年进入上海,以《长生殿》一举成名。
  杨振雄,9岁读完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寒便与父学艺,上台“插边花”唱开篇说书。
  14岁由父亲杨斌奎领他在苏州光裕社出道,取得艺人身份。
  为了得到更多锻炼,也为了让弟弟能够随父亲学艺。19岁他离父放单档独自到-农村小镇跑码头。达六年期间由于过度劳累和营养不良染上肺结核,不久又二次倒嗓。贫病交加的他却利用这个机会苦学文化,天天钻在图书馆里学习。
  身受日寇侵略之苦的他,对唐文化很感兴趣,便将爱国热情寄托在《长生殿》的改变上,他以父亲的《太真传》为基础,洪升的《长生殿》为蓝本,花了4年完成了长篇弹词《长生殿》脚本初稿。
  40年代结识红颜知己费一苇(沈月箴),之后与她合作将《水浒》中武松故事改编为弹词《武松》;57年两人合作改编中篇弹词《王佐断臂》;61年又合作将弹词《西厢记》整理成文字本;她也参与了《长生殿》文字整理加工。
  此后杨振雄在上海新仙林书场演出《长生殿》受到昆曲名票徐凌云;昆曲名家俞振飞的赏识,介绍梅兰芳盖叫天等艺术大家来听书。他得以与大师们进行艺术交流,书艺更加提高。1948年在沧洲书场演出,亚美麟记电台实况转播,《长生殿》红遍江南
  1948年前后在弹唱《长生殿.埋玉》时他将昆曲声腔熔入“夏调”中形成了激越挺拔,
  苍劲沉郁,紧弹散唱,真假嗓并用,具有浓重昆曲韵味的“杨调”唱腔。
  1949年与费一苇(沈月箴),合作将《水浒》中武松故事改编为弹词《武松》,又虚心象有“活武松”的盖叫天求教。盖叫天也一次不漏的听完他2个月的《武松》,给予很高的评价。
  1953年拜黄异庵为师习说《西厢记》,并加以整理改编。
  1954年与父亲,弟弟加盟上海评弹团,与弟弟拼双档弹唱《西厢记》,《武松》,《长生殿》红遍江南。编演〈武松》时对牌子曲“海曲”和“陈调:进行个性发展。弹唱《西厢记》时又投入对“俞调”的琢磨上,形成带有个人特色的“杨派俞调”。
  1961年与弟弟到北京演出,《人民日报》.《曲艺杂志》给予整版文章对他加以赞赏。开篇《宫怨》唱片被评为“金唱片奖”。1962年赴香港演出受到热烈欢迎。
  纹革-时,被列入“上海评弹团十大牛鬼蛇神”打到牛棚里。并将他耗尽一生心血的《长生殿》脚本烧毁,使他欲哭无泪。
  文革后他又重展雄风,录制了许多弹词影象资料。《西厢记》还送到中南海给-老-欣赏。又以惊人的毅力,将文革中烧毁的《长生殿》脚本几百万字整理出来,导致脑梗小中风,后又患上口腔癌。
  96年参加弟弟从艺60周年的演出,排演了《长生殿.絮阁》因中风故三弦由他人带弹。一句“小别重逢更觉美”掌声雷鸣。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演出。
  1998年《长生殿》终于出版,不久杨振雄便带着他的《长生殿》驾鹤西游了。一代名家走完了78岁的生命历程。


人物关系:
父亲:
兄弟:
老师:
师爷:
同学:
师侄:

同年(公元1920年)出生的名人:
陈士橹 (19202016) 中国工程院院士 浙江省金华东阳市
陆孝彭 (19202000) 中国工程院院士 江苏省常州

同年(公元1998年)去世的名人:
钱钟书 (19101998) 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江苏省无锡梁溪区
胡海涛 (19231998) 中国工程院院士 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
佘峻南 (19161998) 中国工程院院士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
朱既明 (19171998) 中国科学院院士 江苏省无锡宜兴

下一名人:杨斌奎